孫子“寫”詩


五歲的孫子寫了一首詩,我確實沒想到。

禮拜三下午,接他放學。一上車他便問我知不知道節氣。節氣當然知道,二十四個,但一下叫我說出來,可能會結結巴巴,也可能會有個把躲在熟悉的記憶墻背后想不起來。讀小學的時候,老師教過節氣歌,順著唱不會遺漏。至今還記得“立春天氣暖,雨水送糞完,驚蟄多栽樹,春風犁不閑……”默默在心里吟了幾句,沒好意思說出口,我的普通話實在蹩腳。問他。他說出來的也是沒有順序,倒是記得十幾個,說到白露,嘴里就念到“白露秋風夜”。我說你念詩嗎?他催我接下去。我在開車,慌亂中應了一句,孤獨冬雨行。

他便反復吟誦。

孫子記性好,三歲能背四十多首唐詩。去年盛夏的一個黃昏,我們在小區里散步,出東邊門衛室,有幾株樹蔥郁的樣子,他問是不是松樹。我說是。他立刻接道,我想到一首詩,背給你聽: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周四早上,他奶奶喂他吃早餐。坐在門前的椅子上,他突然問我,說詩最少都是四句,他的詩怎么只有兩句。我叫他再想。望著圍墻邊的小菜地,他又冒出“青蔥直揚起”。我說,再來一句。他就吱吱唔唔出“土豆土里生。”念齊了就是:

白露秋風夜,

孤獨風雨行。

青蔥直揚起,

土豆土里生。

我說,土豆挖出來嫩黃色的,像玉,不如改成黃玉吧,一句詩盡量不要有兩個相同的字。

盡管沒有詩意,但從他的小嘴里“寫”出,我仍然感到滿意,也感到驕傲。

他是個肯動腦子的孩子。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