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是什么?是單純的游玩,是工作的放松,還是我們一直奉行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曾記得這樣一句話——“離開庸常的日子,便是遠行的意義”。庸常的日子過于千篇一律,枯燥無味,這樣,我們時不時地憧憬一場遠行,希望遠行為自己的生活注入一份活力、增添一絲色彩。當然,人生的千姿百態,注定了旅行路上的姹紫嫣紅。季節的更替多變,也注定了旅行途中風光的奇異變幻。去年的九寨之行,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秋日的陽光柔和而嫵媚,我們帶上明媚的心情踏上了去九寨的道路。
當車子進入龍泉山后,廣袤平坦的成都平原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蓊郁的大地和看不到盡頭的朦朧的地極線告訴我們,素有天府之國的成都不負千百年來的美名——肥沃而豐腴,富足而謙卑。汽車在寬闊的平原上奔馳,猶如駿馬馳騁于遼闊的草原,也如鳥兒翱翔于蔚藍的天空,生命的愉悅是耳畔的疾風,是眼前一閃而過的樹木。
過了都江堰,地勢慢慢地陡峭起來。公路在隧道里穿梭不停,一個又一個的隧道,意味著以前平坦的路面已經結束。盤旋而上的公路如一條白色的哈達,蜷伏著身子躺在崇山峻嶺之間。進入綿虒后,氣溫驟然下降。公路位于大山的腳底,我們已經看不到陽光了,只有費力地抬頭向上看時,偶爾能看到陽光斜射在半山腰上,在迷蒙的霧氣中陰郁著臉,我們緊了緊身上的衣服,一股寒氣充塞心間。山上是裸露的大大小小的碎裂石塊,隨時可能會崩裂掉落下來,上面缺少生命的綠色
,這里的自然風物已經迥異于平常了,每個人的心中不免生出貧瘠和荒涼之感。
到達九寨時,黑夜已經降臨。在這遠離塵囂的“高原”上,我們體會到了高原不一樣的寒氣,陰歷八月的季節,晚上也是透徹肌膚的寒冷了。
第二天,天氣很好,高原的陽光早早地露出笑靨,帶著凌寒的光芒在大山的頂上“猶抱琵琶半遮面”,羞澀著,靦腆著。我們來到九寨的大門口,這里早已是人山人海了,我們隨著潮涌的人流坐上了觀光車,走進了樹正溝。一路上,我們以肅穆的心情去捕捉九寨別樣的美麗,我們期待著……
“??!”不知誰驚奇地大叫了一聲,我們順著手指的方向,一個波光粼粼的湖面出現在大家的面前。這是一個名叫盆景海的小湖泊,湖水清澈見底,湖中生長著一株株綠色植物,遠遠看去,就如一個鑲嵌在大地腹心的“大盆景”。陽光灑在湖面上,水波粼粼,光芒萬丈,一陣微風吹來,一縷沁人心脾的芳香撲鼻而來,這是高原的綠植裹挾陽光的顆粒,混合著湖面的水汽送來的潔凈的空氣,我們不禁貪婪地深深地呼吸著。
隨著人群的緩慢移動,蘆葦海、雙龍海、臥龍海依次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一個接一個,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有的水中長滿了參差不齊的蘆葦,驕傲地挺立在湖面上,氣宇軒昂;有的湖中是縱橫交錯的千年古樹的“軀干”,
水中枯木或仰躺、或橫臥,姿態各異; 有的湖里卻是柔柔的水草,在水波的蕩漾下,它們扭動著柔軟的身子,婀娜多姿。一個個湖泊,幾乎都呈現出深藍色,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藍,它藍得純凈、藍得深邃、也藍得攝人心魄。水中的游魚數不勝數,它們怡然自得,往來嬉游,,為高原湖泊增添了無限的活力與生趣。
突然,我們聽到一陣陣嘩嘩的流水聲,抬頭遠望,一條白色的瀑布在茂密的植被叢中“橫空出世”,我們到樹正瀑布了。大家興奮地向瀑布靠近,瀑布的寬度較長,但卻被長滿青苔的一塊塊石頭和植株分成一股股小瀑布,一條條似百練的瀑布飛瀉而下,撞擊在巖石上,水珠四處飛濺,我們在水珠中穿行,感受著水霧清涼地撫摸,體會到了九寨含蓄的熱情與溫柔。
我們來到離湖泊不遠的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抬眼一望,天空澄碧如洗,白色的云朵飄忽其間。天空下面,卻是一座座蒼翠蔥綠的巍巍大山,它們都不約而同地把自己嬌媚的容顏倒影在藍色的湖水中,從天空到湖泊,整個就是一塊透明的水晶。這是由大自然自己“繪出”的一副驚世駭俗的山水畫卷,光與影、濃與淡、明與暗自然和諧,相生相宜。我們沉醉在如畫的風景中,內心涌起無限的喜悅……
爾后的原始森林,卻別有一番洞天….
“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抑或“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黃山的山,九寨的水、巫山的云,這是自然饋贈給人類的“人間仙境”、“蓬萊仙閣”,世人迷戀著,沉醉著,亦贊嘆著。
晚上,我們走進藏家,遵循藏族的習俗,在好奇與興奮中喝著青稞酒、吃著大塊的牦牛肉,知道了藏族的風俗習慣。在一陣又一陣的笑聲中、歌唱聲中,我們慢慢地在情感上親近這個民族,也體會到了這個民族的直率和豪爽…..
這次旅行,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因為自駕,我們有寬裕的時間,不急不慢的走進自然,走進山水,在與山水的深情相擁里,我們聆聽到了內心的真實聲音——旅行就是離開庸常的日子,去體會不同于常規的生活,去感受前方的未知的自然風光。
20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