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關鍵時候掉鏈子”的人嗎?
從小到大,我都是平時表現比較好,但是關鍵時候掉鏈子的人,這是很多老師對我的評價。因為我平時很努力表現好,可是一到大考就不行了。
中考,高考,考研都是如此,我心安理得地接受著這一個現狀,卻不去反思為什么會這樣。一個真正優秀的、有能力的人是不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的,他們會在每一次都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之所以關鍵時候掉鏈子,只有一個解釋:我呢,我其實并沒有老師看到的、認為的那么優秀,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我是為了讓自己心安,是為了做給老師看,讓老師知道我很用功,很努力,為了獲得老師的表揚和認可,為了給父母一個交代。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即使最后成績不好,老師和父母也會說,他平時很努力,只不過沒發揮好而已,我不會被責怪,反而會被同情和心疼,我的目的達到了,有老師的認可,也給父母有交代了。我的潛意識里,知道了“努力會讓我安全,免于責怪,獲得認可”。
2.你可能陷入了“假裝努力”的怪圈
一開始是真的在努力做,可是在有了一次“努力卻結果不好”的時候,并沒有受到批評。我的心里就有了這樣的經驗:只要我努力就好了,結果不好也沒事。
這句話是我爸媽常對我說的,他們是不想給我壓力,卻被我當成了救命稻草,死死抓住不放。在后來的事情中,我的經驗一點點強化。再后來,隨著事情越來越難,我不是去想辦法,而是維持表面的努力,慢慢的,變成了假性努力。
3.為什么你一直在假裝努力?
為什么假性努力會持續下去?既然努力了還是結果不好,那還這么努力干嘛?但是我不會放棄,準確地說,是我放棄不了,我做不到。
人終生都在尋求認可和安全感。我是一個不聰明的人,我已經沒有聰明這一點讓你們喜歡我認可我了,我只能靠努力了,因為努力在很多人看來是一個好的品質,是被認可的。
事實證明:我只要努力了就不會被責怪,我就是安全的。所以,為了獲得安全感,我必須將努力持續下去。一旦停下來,我內心就是不安全的。即使努力很累,我也不能放棄去獲取安全感,因為安全感對我太重要了。如果我本身不聰明,卻還不去努力,那么我就一無是處了,你們不會喜歡我,不會認可我,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些話,不是我說的,是我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說的。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反思這一點,反思深層的原因和形成機制。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從小到大,一次次的反饋,反饋被強化,最終形成了滿足你內心安全的思維模式。
為什么會這樣?歸根到底,是沒有安全感。沒有安全感的人,自己不能給自己安全感,向內求不得,只能向外求,尋求外界的認可→做事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太想獲得別人的認可了。
他們既自卑,又很自負。拼命想要展示自己,這也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天哪,獲得別人的認可就這么重要嗎?他們是誰,為什么你一定要他們認可你?為什么?此刻我感覺,我心里有兩個小孩在打架。
寫到這兒,我突然不知道我在寫什么。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了。我突然間不知道,這個安全感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為什么我會缺少安全感呢?心理學說,安全感和嬰兒時期和童年和原生家庭,有關系。那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我應該怎樣就去解決這個問題?
此刻,我猛然覺得,別人的認可沒有這么重要。可是我能感覺到,我這個想法涌動時,我心底閃過一絲不安,很不安,我感受到了。果然,人去打破自己的思維模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我告訴自己:別人的認可沒有那么重要,你做的這件事的結果很重要,我就會去想,即使我沒有看起來很努力,只要我做了完成這個任務應該做的工作,只要保證結果是好的就行。哪怕你看起來沒有努力,哪怕別人說你不努力,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了。只要結果是好的,我就可以心安理得。
4.盲目追求完美的人,連完成都不做不到
假裝努力的人,都是追求完美的人,可是往往他們連完成也做不到。這是因為:要讓別人認可→我要看起來努力→我要設置一個很漂亮的很高的目標(追求完美),以滿足我的虛榮。可是因為沒有付出實現完美應有的努力和效率,目標又設置得太高,最終連完成都做不到。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如果目標計劃設置的太低,我會很沒有安全感,所以每次都要高一點完美一點,這樣我心安。
人真的是一個超級超級復雜的生物啊,認識自己也超級超級難啊。但是如此剖析自己,我感覺還是不錯的。
打破自己的思維模式,是痛苦的,潛意識里在拒絕改變。可是,又必須要改變,當你意識到自己要改變的時候,就說明這種思維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在的你,它阻礙了你的發展。
但因為這種思維已經形成模式,它的力量太強大了,一不小心,“改變”這個新生的力量就被強大的模式拽回去了。所以,在意識到思維模式是如何起作用的,然后有意識地強迫自己,可能會有點效果。
5.結果很重要!
比如:我告訴自己:我不要假裝努力了,我要結果好。只要我完成了,我就不做了。我計劃做得低一點。我知道我這樣做,我會不安,當我不安時,我不能去改變我剛才的行為以求心安,我任由這種不安在心里流動。當這樣的做法→最終結果很好,目標完成。→我有了信心→我得到了反饋。多次去做,能慢慢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人努力、上進,總是好的,但是如果發展成假裝努力就不好了。我想說,結果比過程重要,結果不好只能說明過程出了問題。一直信奉“只要盡力了,結果不重要”的人,往往沒有盡力,只是自我安慰而已,但是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一點。
不要再用“結果不重要”麻痹自己了。結果很重要,結果的好壞反映了你的過程;結果不好,要去反思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