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10月的某個中午13點
地點
小區附近開業多年的河南面館
人物
老板、廚師、另外三桌的四個男人、我
起因
下午準備去郵局寄些東西,為什么選郵局,因為距離近、網點多,關鍵是速度跟“四通一達”的快遞一樣,送到老家隔日即達,但價格比這幾家快遞不知便宜到哪里去,9.5kg總計才24塊錢。中國郵政,良心包裹。
假期的毛病就是睡的晚,起的更晚。正午已過,飯還沒吃,肚子咕咕直叫的厲害,眼看就要腿抽筋腳無力兩眼冒金星了,得,先去吃飯,吃完再寄,反正郵局下午4點半才關門。
經過
假期倒是有個好處,大家都膩了眼前的茍且,要么去找遠方的詩和田野了,要么提前倆月搶票回老家去見爹媽了,這時候出來吃飯就沒什么人,平日里要排隊等位的小飯館,現在進店馬上就能吃。
吃飯永遠是個世界難題,就算全球糧食產量再多,也解決不了吃飯難的問題,這不是糧食夠不夠的事兒,主要是選擇困難癥的根兒。但在饑餓難受的狀態下,選擇就容易變簡單,只要不忌口,逮著哪個吃哪個。
我徑直走到這家“河南燴面館”,店門半開著,透過玻璃看到不少空桌位,便把車停在門口,拔了鑰匙上了鎖,三兩步踉蹌著進了店。小店的裝修跟三年前相比,亂了、小了、隨便了,半年前就聽他們說房東不租了要搬去別的地方。第一次是跟著Maggie和Bill來吃大盤雞和羊肉燴面,聽Maggie和老板嘻哈的操著河南話聊天,自帶喜劇效果,但最后買單的時候,套了半天近乎,也沒把零頭給我們抹掉。
后來經常和Yilia來吃,吃了幾次燴撈面,感覺比湯面好吃,就每次來都點一份“燴撈面”,一份羊肉燴面。從沒好意思跑后廚看人家咋做,從端上桌的面相來看,大概是先將燴面煮好撈到碗里涼一會兒,一邊點火起灶,油鍋熱好,兩個雞蛋攪碎下鍋,煎至嫩熟,鏟出備用,再把蔥花姜絲蒜片熗出香味,將切好的西紅柿丁、青椒或圓椒片、木耳、洋蔥、蒜薹入鍋翻炒,只消三兩分鐘,待炒出鮮汁,把煎好的雞蛋回鍋翻幾下,關火出鍋,蓋到剛才煮好的燴面上,最后端到飯桌上的,就是美味可口營養豐盛百吃不厭好看又好吃的“燴撈面”了。
這天中午,就吃的這個。
這個時間,旁邊只有兩桌人。
正右方是三個小伙,看樣子二十出頭,一人一瓶啤酒,有說有笑的等飯,聽得出,是河南話。眼看啤酒過半,菜來了,上菜的是老板他爹,端的是一份大盤雞,上邊黃澄澄的摻著些土豆塊。三人開吃,目不轉睛的盯著盤子里的雞肉,當然土豆也不會放過,邊喝邊吃邊說話,菜畢,連喊老板加了兩份面,拌在碗底的濃湯里,看起來好吃至極。仨人手機都放在桌角,整個吃飯過程,沒一個人看過手機。
兩點鐘方向,是另外一桌,只有一個人。從T恤上的logo看出,是“餓了么”的外賣送餐騎士,大概是假日的外賣少,中午早忙完開始吃飯了。中年模樣,中等身材,皮膚略黑,吃一碗大份燴面,低頭玩著手機,右手拿筷子夾起一團面大口放進嘴里,左手熟練的劃著桌子上的手機屏幕,受距離、光源和角度所限,我看不清他是在刷新聞、看小說還是在看段子,只看得出很認真。他手機放在桌子左側,整個吃飯過程,視線沒離開過手機。
我就坐那兒,等我的燴撈面,順便看他們吃飯、聊天、玩手機。
我從進門入座那一刻就開始心慌,看看兩只手,摸摸衣口袋,手機竟然沒帶!叫完面,如坐針氈,忐忑不安,等飯的時候,怎么能干坐著呢,這樣太傻了吧,應該趁這個時間趕緊把上午的朋友圈刷掉,刷完再看看微博有沒有新段子,哪個明星又出來撕逼鬧離婚了,頭條有沒有勁爆的大新聞大事件,哪個城市的房價又特么漲了,秋涼了是不是得趕緊淘幾件新款的外套……
越想越慌,發現沒有手機真沒法活,幸虧身上還帶了點現金,要是沒微信和支付寶連飯錢都付不了,心里太難受太煎熬了,有人給我發消息收不到回復怎么辦,重要電話漏接耽誤事兒怎么辦,錯過了當天的熱點怎么辦,微信上聯系不到我怎么辦……
結果
心慌的厲害,我用有史以來最快的速度風卷殘云般吃完,顧不上擦嘴,疾馳回家,抓起手機,快速解鎖,然而,屏幕上只亮起僅有的一條消息,“招商銀行信用卡提醒您及時還款”。
后記
有時候,手機對一個人而言,就像患了風濕的大爺的那條秋褲,一年四季都穿的習慣,偶爾脫下來一次,會刺骨的難受。
有時候,手機又像中年發福的胖肚腩,慢慢總覺得習以為然了,若是忽然有一天不小心減掉了,仿佛又真的如釋重負。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當地時間晚上20:30-21:30,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倡導的“地球一小時”的關燈時間。你說,會不會有一天需要“手機一小時”的關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