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春天的“不死鳥”》

不死鳥,一個很是讓人不解的名字。只是此前讀過三毛的《不死鳥》一文,懂得了她的那種因為對父母愛的責任而不敢輕生的念頭,懷疑地用她最后的那么一點兒堅強和對荷西的思念生存了下來。所以聽到“不死鳥”三個字總有種莫名的感動、傷情。一次的支教活動后,我從一個小村帶回來了三株不死鳥種在宿舍窗邊的小花盆里,就在這春天里種下;不一樣的是,我對“不死鳥”有了一種敬畏之情,也有了一份屬于自己心靈的領悟。

我所說的不死鳥,是一種長著厚厚的葉子,一株一株直直挺立的有著多肉共同特點的一種植物;或許和三毛和其他人所認知的不死鳥有所不一樣,至于我為什么要叫它不死鳥也不是我所認知的,也正是他們告訴我,并贈送給我的。

我來到這座城市讀書也快兩年了吧,平時里整日的待在、活動在這樊籠一般的鋼筋水泥筑起叢林里,有的只是來來往往的車輛,有的只是走過路過的行人,卻從未曾想著要到當地人家的鄉間地頭去走走看看,感受這邊有的風景獨好。這次難得的機會,我爭取到了一個去一個鄉村留守兒童慈善之家支教的機會;周日的這一天,我們早上八點出發,我們十一個小伙伴帶著愛心募捐而來的書,到公交車站等待趕早的班車,開始這次的支教之旅。來回的車費一共二十八元錢,學院給我們報一半,我們自己出一半。春天的綠意遍撒沿途公路兩旁的樹木,涂滿了山野顯出一片暖心的綠,沒有細雨紛紛,唯有溫情的陽關普照,錯落的人家不時閃現,也顯出無比的自在逍遙,想想倘若生活在這里,一定會讓人很是愜意;一路的晨風吹著,一路的聊天相伴,我們不知不覺就在歡聲笑語中到達了目的地。

同樣的春意盎然,下了車,這里的每一物也都顯得是那么的和諧。拐了幾個彎后,我們終于見到了留守兒童中心的真面目,門口是沙子鋪平的小場,大門嵌在新蓋的樓房下,與新樓正對的是有一些年份的兩層小平樓,加上兩側的小瓦房圍成了一個北京式的四合院。一位較年輕的老師走出門來迎我們,一臉笑容洋溢出的是對我們的熱情接待;我注意到,他們除了睡覺的地方,額外的就只有一間小小的房間作為教室,而且并不像我們學校這種有一面黑板的教室,他們沒有黑板,只有一兩塊小寫字板,吃飯是在那棟老的平樓里;進門的墻上掛著工作人員的介紹窗欄,除了剛才那個較年輕的女老師外,我看到上面介紹的還有兩個年有五十多的阿姨,一個主要負責餐飲方面,一個主要負責衛生方面。

說了半天,似乎忘記了介紹我們所去這次活動要拜訪的主角,就是那里那些留守的小孩子們。她們中最大的有十五六歲,上了初三;最小的只有六七八歲,都是那么天真、活潑、可愛。我們雖是大學生,但對大一點的小朋友來說,我們之間似乎還是有一些心的距離,很難走進他們;可小的小朋友就不一樣了,他們一見到我們的到來,就都是很開心,大哥哥、大哥哥的一個勁叫個不停,那個聲音聽起來很甜,就像這春天里飛來的百靈鳥,也仿佛就是這春天里,綻放在心田上的桃花,美好而又使人溫馨;他們也還一個勁的往你身邊跑過來、轉過去的,嘻嘻哈哈的一刻也停不下來,拉起你的手,要你陪他們一起下象棋,邀你欣賞他們的表演,那些個特有的小玩具,還叫你和她們去看看哪兒有個什么怪東西;一會兒她一會兒你,一會兒這兒,一會兒哪兒;這樣下來,就連我自己也忍不住一下子和這個小朋友玩玩,一下子又和那個小朋友聊聊啊什么的!

或許是我們運氣不錯,本來此番來的目的就是給他們送來一些圖書,輔導他們寫寫作業,陪陪他們一起玩玩、做做游戲,卻沒能想到撞上了他們負責老師安排的“勞動課”,就和同行的小伙伴們一起加入了他們的這次親密自然的課外活動課。穿過幾戶人家小院的門口,走在田埂上,拐了拐幾個灣,就到達了指定的目的菜地,其中的一個老阿姨老師和我們的志愿者一起一邊勞作一邊教授著、解說著種菜、除草的經驗技巧,較大的孩子懂事的在一旁認真的聽著、學著,較小的孩子則到處分散在田地間的小道上跑著、追逐著,打打鬧鬧的嘻嘻哈哈,老阿姨就時不時的大聲喊著某某某注意別跑摔著了,慢一點,也就自然不能安心挖地了,沒過多久就要抬頭注意的四周看一下,吆喝幾聲某某某……。對自然的還不知就是她們好奇的源頭,她們認認真真的采摘著不同顏色的各種小花兒,小一點的小姑娘被大一點的女孩子在頭上,插滿了五顏六色花,打扮得十分惹人喜愛,小姑娘于是就不滿的跑過來向我告狀,而我只是一個勁的表揚說真好看,她也就不會那么不滿意了;小男孩們則在路邊扔石頭,捉小蟲子觀察,玩著各種我童年有的、沒有的游戲。在這樣的春日里,我就只能用其樂融融來描繪我所感受到的眼前的這般。

歡樂之中,一個外表看上去很乖的小男孩雙手捧著幾株不帶春天喜色的植物來到我面前,對我輕聲的說:“哥哥,你看這個是什么?”我仔細認真的看了看,這植株,根系比較發達、長得小小的也不算大,葉片卻厚厚的,長而窄的葉片中間顯綠,周邊的顏色卻蘊含著紅、紫、灰三色的交雜;此外,葉子還帶有鋸齒的邊,看上去也就跟平日里養的多肉無異。心里打量了一番,尷尬的我反問他道:“哥哥還真不知道它叫什么?那你能不能告訴哥哥他叫什么呢?”小男孩微微一笑,回答我說:“它叫‘不死鳥’”。我立馬不假思索的就說:“好名字,真是好名字?!边@時,另一個小男孩沖上來大聲的告訴我說:“哥哥,哥哥,你可還知道,它生命力很頑強,一片葉子,隨便仍在哪里它都可以重新生長。”我頓了頓,接著,他們就把“不死鳥”都送給了我。聽了他們的介紹,我心里隱隱的由生出些莫名的感動和淡淡的悲傷,多么讓人憐憫和佩服的“不死鳥”??!又該是多么的勇敢和堅強。

勞動課結束后,我們無論大小,一人手提一顆綠綠的大青菜就都打道回府了。一路上,我左手提著大青菜,右手卻小心翼翼的拿著他們送給我的“不死鳥”,心里就一直想著“不死鳥”啊,是怎么樣的“不死鳥”啊?;氐搅羰貎和业臅r候,我們便開始張羅著用帶來的圖書給他們規劃一個小小、小小的圖書角。中午時間到了,年輕的老師叫我們過去一起吃飯,飯桌之上,我看到了早上弄回來的大青菜,還有農家的臘腸、鹵豆腐之類的家常,那頓飯我吃得有些不好意思。中午,在老師的要求下,我們大家都進行了短暫的午休。

下午的時候,我們陪伴、輔導他們一起寫了一會作業,然后就跟老師一起組織一起表演節目;近百個孩子和我們用長凳圍成一個圈,他們按照年級在年輕老師的組織下首先表演背古詩,背的詩,高一些年級的偏難,低年級的又很有趣,總之大伙兒都是很一本正經的背得很熟,一邊背著,一邊哈哈的笑,我們和他們坐在一起,不自禁的就給一些掌聲;感覺竟還有一種閱兵的感覺,他們就是那么朗朗大聲、自信的接受我們的檢驗一樣。同行的小伙伴我們也給他們表演了幾個節目,有個廣東的同學唱了一首粵語歌《海闊天空》,有個青海的同學帶來了民族的舞蹈表演,后面在她的邀請下,我們就一起跟著她的舞步圍成了一個圈跳了起來。最后的最后,我們又一起玩了幾個小游戲,只是哈哈笑笑的時光太短,我們似乎到了該離開的時間,而對于他們來說,卻是到了又要分離的時候。

我們和他們一起拍了合影作為留念,其中一個在上初二的小男孩用一個筆記本挨個的收集了我們的聯系方式和QQ,寫下我自己的那一刻,我想他或許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有緣再見;拿著手機,一個接一個的小朋友都要和我們玩自拍,拍了好久,似乎我們真該走了,去趕那兒回城獨有的那一趟末班車。那時,我看到,有些小孩臉上似乎多了一些東西,一個個的活潑勁不知怎么的壓抑沒了,眉頭微皺;也有的小孩依舊在屋子內玩著,就好像我們從來就沒有來過,從未出現過于他們的世界一樣,更不會說有分離。此時,我們已經站在大門外揮手,就在要回頭的那一瞬間,那個送我“不死鳥”的小男孩跑了出來,對我說:“哥哥、哥哥,你的‘不死鳥’?”原來是我忘記了他們送我的禮物,我伸出手去接??;他又問道:“哥哥、哥哥,你什么時候還會再來嗎?”我愣住了,不知怎么給他明確地答復,就在小伙伴們都轉身后,我愧疚地擁抱了一下他,摸了摸他的頭說:“哥哥要是有時間,就還來看你啊,快回去吧!”轉身的那一刻,我眼里有了些許久沒有的東西一直在涌動。

坐在回來的客車上,我把車窗開得大大的,吹著不知往那個方向吹來的風。我把頭靠在車窗上,沿途公路兩旁仍舊是充滿了春天綠意的樹木與山野還有人家。我看了看手里拿著的“不死鳥”,又想起了那個小男孩和他說的那番話以及我對他的回答。卻無法詮釋為什么有這叫“不死鳥”的植株。

我想留守本來就是一種等待,留守最怕的就是離別的到來,我無意之中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卻也感同身受的忘不了那種活在等待中的日子。我想我該要履行自己的許諾,感謝我遇見的你們讓我知道這一種植物它叫“不死鳥”,愿你們如“不死鳥”它這般的堅強、勇敢!愿我們都能幸福的活在愛與被愛之中,無論是否得到愛與被愛。

“不死鳥”也要有春天,也要在幸福的春天飛翔;春天或許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的平凡的生活,到處都是溫暖人心的綠色;但我要你們相信,在冬天就要過去的時候,讓我們一起成為等待春天的“不死鳥”。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