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漁女”字更火

今天是星期六,小弟也休息,三兄弟難得統一行動,決定全家出動到海濱公園到海濱公園休閑,兒子陶陶和堂姐在小樹木和綠草坪上玩得不亦樂乎。

時隔20年,再次來到珠海漁女雕塑前,這里被稱為珠海的城市標志,也是珠海十景之一,甚至還被稱為我國第一座大型海邊雕,參觀拍照的人絡繹不絕。竟然發現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那就是拍照排隊人最多的地方不是漁女雕塑本身,還是旁邊數十米開外的“珠海漁女”石碑前。石碑本身有兩三米,常常兩頭有不同的人排隊,甚至相當多的人拍照并沒有把遠處的漁女收入鏡頭背景,而是單獨拍下“珠海漁女”四個大字。再看這四個字并非名家真跡,只是印刷體。此事引起筆者一些聯想。

查有關資料,珠海漁女雕像是中國著名雕塑家潘鶴的杰作。作品創作源一個美麗的愛情傳說,建成于1982年。要說到今年只有35年的歷史,竟然成了一個城市的標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真的是雕塑本身火起來的嗎?現場看到并不是,而是“珠海漁女”四個大字。雕塑是藝術,真正懂的平民百姓非常之少。所以說這現場這四個大字不可或缺。再看全國多數城市,很少像珠海這樣有一個人們公認的城市標志。就說十三朝古都洛陽,除了火車站,眾多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哪里能找到有“洛陽”二字適合人們拍照帶走的景點呢?這是城市規劃者們應該借鑒珠海的一個閃光點。“珠海漁女”是珠海這座城市最適合游客拍照留下曾經到過珠海一游的背景而已。雕塑本身反而不那么重要啦,所以很多人拍照的時候已經忘掉雕塑本身的緣故。

其實小到一個景區或者一個單位,都應該考慮一下除了大門之外,再給來訪者設計幾處與名字合影留念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