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源自生活中我們那些不小心的錯!

孩子挑食,很多時候也許并非真的挑食,可我們的一些反應恰恰就導致了挑食的孩子。

“如果你不愿意吃,就別吃了!”

“你今天究竟想吃什么?”

“你不喜歡吃啊!哪算了吧!”

如果這幾句話,是你們家餐桌上常見的話,那么你們家孩子肯定挑食。因為我們給了他挑食的機會。

溺愛惹的禍

“倩倩,吃口菜花吧!”媽媽說。

“”不吃!”

“倩倩,來口青豆!”爸爸說。

“不吃!”

“倩倩吃肉,我們倩倩最愛吃肉了。”奶奶說。

“都別煩我,我不吃,我要吃蝦,大蝦?!?/p>

媽媽為難的說:“今天就這三個菜,你吃完了,晚上媽媽給你做,好不好!”

“不好,我不吃了!”說著倩倩把碗一推,跑沙發上玩玩具去了。

一會兒奶奶給端了一盤焗大蝦過來,倩倩吃了七八個,又要喝汽水,沒辦法,現成的米粥換成了果粒橙。

全家人為了倩倩吃飯的事情傷透了腦筋。

倩倩知道她只要不吃飯,自己想吃的肯定會來。那他干嘛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吃飯呢?

對于這樣的孩子,斷絕一切零食,按點吃飯,不吃就餓著,誰也別給她開小灶,保證很快她就和大家一起吃飯了。

父母的榜樣作用

君媽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媽媽,她不吃肉,所有他們家餐桌上都是以素菜為主,可是孩子小長身體的時候,不能不吃肉啊。偏偏做了之后,君君一口都不動。

“乖,吃一口,身體壯!”

“不吃!”

“專門為你做的!”

“不吃!”

“你也不愛吃肉??!”

“是的,我不愛吃肉?!?/p>

最后君媽實在沒辦法了,問我:“張老師有沒有什么辦法讓我家孩子吃肉呢?他長的真的太瘦小了!”

“你也吃肉吧!做個榜樣!”

“我不喜歡吃!”

“只是不喜歡,沒有信仰問題?”

“嗯!”

“回家吃肉去吧!”

后來君君家的三桌上出現一葷兩素的時候,君媽也跟著吃,這個時候她已經不再當著大家的面說“我不喜歡吃”,而是換成了“嘗嘗這個也不錯。”

很快君君跟著吃起肉來。

花樣太少沒見識

我去幼兒園接寶丫丫,老師反應說:“你家孩子挑食!”

“?。克怀允裁窗。俊?/p>

“她有時候不吃菜花,有時候雞蛋湯會把紫菜都挑出來放桌子上!”

我開始疑惑,這家伙在家不挑食,怎么到幼兒園開始挑食了呢?

以前從來不關心幼兒園食譜的我,站在食譜哪里一看,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我做飯技術太差,所有在寶丫丫的生活中基本上只有,饅頭,米飯,包子,餃子,餛飩(不放紫菜而是放了時令的青菜),地三鮮,醋溜土豆絲兒,粉條白菜。

她沒有怎么吃過菜花,因為我炒的極其不好吃,我自己都不想吃,就給放棄了。紫菜因為用的少,根本就沒買過。結果到幼兒園,她沒見過的東西她不吃,她直接給老師擺了一桌子,老師就反應她挑食了。

后來我按照幼兒園食譜上的食材開始調整我家的飯菜,寶丫丫的挑食問題算是解決了。解決孩子挑食的問題,花樣翻新,好看,是個很重要的方法。

孩子基本上是按照我們的引導來成長的,說了那么多反面的例子,來看兩個正面的例子。

我不喜歡-不理

我在廚房收拾,寶丫丫和仔仔坐在飯桌前聊天。

“寶丫丫,我不喜歡吃青菜。”

“我也不喜歡吃!”

“要不要給孩子們再加個菜?”先生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悄悄問我。

“不用,他們可以吃青菜里的肉?!?/p>

然后我們落座吃飯,

仔仔看了看青菜,然后又說:“我不喜歡吃青菜!”

“雞鴨魚肉和青菜,寶寶吃了身體好。”我說完給他和寶丫丫一人加了一筷子,“碗里的保證吃完!剩下的自選!”

結果一頓飯下來,我的青菜被吃的見底兒了。

如果在他們說“我不喜歡吃青菜”的時候,我沖過去問他們喜歡吃什么,要不別吃了,等于加強了他們不喜歡吃青菜這個不確定的信息,把這個信息變成了,確定的,并且可執行的行動。所有我沒有例會他們的抱怨,先用少量的來促使他們嘗一嘗,然后讓他們自己選擇。結果他們不但吃了,而且吃了不少。

就不吃-少吃

中午吃了大米和雞蛋湯,晚上是米粥,饅頭和兩個小菜。

麻將豆角

燒土豆

“還好你媽沒做釀豆腐,否則我就要少吃飯了!”仔仔悄悄對寶丫丫說。

然后我當做沒聽見,繼續吃飯。

我的釀豆腐由于技術不到家,自從他吃過一次之后,就再也不碰豆腐了。所有一來我們家就會看看有沒有豆腐,生怕再做這個東西。

但是即便這個菜上桌了,他會多撿些其他的菜吃,可是如果只有這一個他的飯量整體會少一點。

生活中可能有些人說不出來為什么但是就不吃某種東西,比如我可以喝面條湯,但是從來不喝雞蛋湯和疙瘩湯。所以當我們家有雞蛋湯的時候,大胃王的我就只喝一勺,如果是疙瘩湯的話干脆不喝。其實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不需要特別關注,少吃點也餓不壞的。

請幫我一起做。

我一般會在去接丫丫之前先把飯熬好,但是菜都會在接她回來之后,請她來一起幫忙做。

我們價基本上的情況是,她摘菜,剝蒜,我洗菜,切菜。

偶爾她還會站個小板凳遞給我鹽和糖(我家用味精極少,我一般用糖調味)。

遇到她幫忙的飯菜她就特別感興趣,吃的也會相對多一點。

所有在我技術沒上去之前,我打的都是同情牌,讓她給我幫忙,感覺自己的勞動價值,自己做的,難吃也要說好吃啊!

很多孩子挑這個,挑那個,其實和不能了解父母的辛苦有關,當讓孩子也參與進來的時候,他不但能體會父母的辛苦,更可以找到自己的價值!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