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的時候,發了條微博:立個flag,聽一場振奮人心的演唱會。
當時怎么也沒有想到,本來計劃用三五年時間來完成的一件事,不到三個月,竟然實現了。
8月26日,這個難忘的日子,在合肥濱湖會展中心,邂逅了G.E.M.鄧紫棋“queen of hearts”世界巡回演唱會,只想說:這一刻的感覺,真好。
1、與一場演唱會結緣
7月上旬的時候,我走在北京地鐵2號線和4號線的換乘途中,打開大麥,買下了人生中第一張演唱會的門票。
提前一天才知道“queen of hearts”要來合肥——這是距離我最近的一個城市。
以前從未聽過演唱會,很想去一次,但演唱會的票價讓我望而卻步。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正巧當時報培訓班、入手kindle花了不少錢,所以當時也很糾結。
然而糾結了一個晚上后,最后還是決定去。理由很簡單,畢業前,再瘋狂一次,以后,或許不再會有年輕時那份心境了。
于是,開始靜候8月26日的演唱會——我人生中聽的第一場演唱會。
等待的時光,很安逸,很幸福。
2、是否有個歌手,讓你有想去聽他(她)演唱會的沖動?
萌生去聽一場演唱會的想法,最開始是在微博上看到了鄧紫棋在演唱會中翻唱《see you again》的視頻片段,一下子被驚艷到了。因為第一次聽到《see you again》,不是看《速度與激情》,而是一個節目在淘汰選手時放的BGM。一首節奏緩慢、略帶傷感的英文歌曲,被鄧紫棋翻唱后,竟然充滿活力,腦海中只有“amazing”這個詞,當時就下定決心,一生一定要聽一場演唱會。
后來,朋友們知道我要去聽鄧紫棋的演唱會后,問我:挺好的,不過,你是什么時候喜歡鄧紫棋的?
我想了想,說:我也不知道,仿佛就在剛剛的一瞬間。
其實我一直認為,或許我并不算鄧紫棋真正的fans——沒有聽過她的所有歌曲,記不住她每一首歌的歌詞(這也是去演唱會時我很少跟著唱的原因之一),微博多次取關,四月份和朋友聊天時還提過我不喜歡鄧紫棋……
但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如果有那么一個歌手,能讓你有想去聽他(她)演唱會的沖動,就足夠了。
對我而言,這個人就是G.E.M.鄧紫棋。
3、Hello G.E.M.
大二的時候,為了給不同的小品準備不同風格的BGM,曾經很少聽音樂的我終于養成了每天聽音樂的習慣。
記得是在給小品《兄弟,別鬧》準備一段BGM的時候,有一段需要表現兩個人物分別時的不舍之情,用的就是鄧紫棋的《后會無期》這首歌的片段。這應該是第一次完整地聽完了鄧紫棋的一首歌,之前似乎僅僅聽過《喜歡你》、《泡沫》等音樂中的幾句歌而已。
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天馬行空的“鬼才”大腦和她萌御合一、變幻莫測的音樂產生了化學反應,作為一名“路人粉”,知道有這么個歌手,也開始關注她的音樂了。
如果一定要說什么時候開始喜歡鄧紫棋的音樂,或許,就是聽了《一路逆風》后吧。
真的記不清第一次聽《一路逆風》是什么時候了,可能是今年年初吧。只想說,這首灰色搖滾徹底打動了我。
后知后覺,才發現鄧紫棋的音樂,已經滲透到我的生活中,或許,已經成為我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兩個本不相關的頻率產生了“共鳴”。? ?
4、遇見·演唱會
當全場燈光暗下來后,只能看到熒光棒組成的一片燈海。
一曲《愛你A.I.N.Y.2017》開場,全場沸騰,也終于體驗到了演唱會中尖叫聲伴隨著歡呼聲的感覺,很嗨,很“瘋”,他們應該都是鄧紫棋的鐵桿粉絲吧,我想;中間《泡沫》的舞美真的很驚艷,巨大的飄帶在舞臺半空中輕輕搖曳,美輪美奐、如影隨形,跟這首歌的意境銜接得真是天衣無縫;到最后唱《see you again》的時候,現場的氣氛一下子被點燃,所有的歌迷都站起來,跟著音樂的節奏揮舞著熒光棒……
不得不說,歌迷真的很給力。演唱會上出現了很多的小細節,比如彈唱《畫》的時候不知是彈錯還是忘詞,頓了一下;唱《存在》的時候,“忘詞棋”、“改詞棋”上線;剛和歌迷合唱《你把我灌醉》,耳麥就掉了;第二次talking的時候,說“合肥和平時有很多地方不一樣,比如現在我的鞋子就很松”;分享歌迷合唱團送她安徽特產毛豆腐、臭鮭魚的經歷……這個時候,歌迷都很配合,還不忘尖叫歡呼和表白。
歌迷太熱情,到后來鄧紫棋從唱《多遠都要在一起》時,直接建議每一首歌大家都一起合唱,演唱會瞬間變成大合唱。而且,鄧紫棋說合肥讓她最難忘的是,每首歌間隙的時候,粉絲在下面一直叫“鄧紫棋、鄧紫棋”……
或許,這就是演唱會該有的樣子吧。
坐在我前面兩個位置的一個孩子,看樣子應該是個中學生,全程都很激動,又蹦又跳,還總是抓自己頭發,由于過度興奮,保安大叔也找了他很多次,哈哈。
旁邊的一個女生,前期很安靜,最多只是輕聲合唱,到后來全場沸騰的時候,也興奮地站在椅子上揮舞熒光棒,表達對愛豆的喜歡。
后面有個高個男生,一直大喊“鄧紫棋,我愛你”,即使他應該也知道,距離太遠,臺上根本聽不到。
……
我在他們中間坐著,靜靜地坐著,聆聽著熟悉的音樂,不知道,鄧紫棋的音樂是否曾經給他們帶來什么驚喜或改變,甚至影響過他們的人生經歷。
看著他們那些,我曾經認為很瘋狂、很“傻瓜”、很“不可理喻”的行為,若有所思。
不管他們追的是自己喜歡的偶像,還是致敬自己的一段經歷,一切,似乎都剛剛好。
5、一首音樂,一個故事,一段人生
第一次聽《你不是真正的快樂》,是看過的一個關于周星馳電影的MV,配樂就是這首歌。相信這首歌能給很多人帶來共鳴,對普羅大眾而言,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因素,或許都化為了臉上的笑容和心里的淚痕罷了。與五月天的原版相比,我更喜歡鄧紫棋版的一個原因,是她在結尾加了一段rap:“你的傷我知道我明了,我想要你快樂,我要你快樂,我要你快樂,我知道我明了,我想要你快樂。”雖然很簡單,但是覺得,很親切。想起了《西游降魔篇》的一句臺詞:“有過痛苦,方知眾生痛苦。”
《存在》是整場演唱會中讓我聽了想哭的一首。這首歌也許在別人眼里,沒有什么共鳴。我想起了我在15年到16年經歷的種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大二下學期用了整整一個學期的時間,推掉了幾乎所有的社交,精簡了許多事情,用省下來的時間,去思考——我該如何存在?一方面,是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當下的節奏,明確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另一方面,未來三到五年如何發展,怎樣制定一個相對理性的規劃。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如同用刀子在身上雕刻一般,確實痛苦,但后來,想得差不多了,我發現,未來的路,似乎更好走了。感謝那段日子的自己。即使現在,當周圍的人都在組隊打游戲的時候,我也經常在宿舍門前,靜靜地思考,思考著自己“存在”的意義。那些黑夜中流過的淚,終有一天會見證我存在的意義。
《光年之外》是鄧紫棋為美國科幻片《太空旅客》寫的中國版主題曲,聽了這首歌后,迫不及待地看完了這部電影。絢麗震撼的一幀幀畫面與空靈遼闊的一個個音節,完美地勾勒出無垠的太空、凄美的愛情和孤獨的心靈。無論是電影的選材、創意,還是音樂的意境,都讓我感受到了無與倫比的震撼,在快節奏的現在,很少能有這樣忘我的精神享受。
6、一路逆風:不逐波,不逐浪,誰陪我,逆風飛翔
最喜歡的三首歌,分別是《一路逆風》、《北京北京》、《存在》。
其實,只有《一路逆風》是鄧紫棋的原創音樂,其他兩首都是翻唱的,但這并不影響我對這三首歌的喜愛。
很遺憾,這次只聽到《存在》的live版。《北京北京》只在北京站encore過,《一路逆風》目前還沒有live版,期待在未來某一站的encore中能夠聽到。
《一路逆風》是一首聽了真正讓我想哭的音樂。
有網友評價說:到底是經歷了怎樣的壓力和淚水后,才能寫出這樣的歌!
我知道,鄧紫棋是伴隨著鋪天蓋地的緋聞的,像皮褲梗、換歌事件、前男友互懟……太多了,可以說,緋聞和她出名后一路飆升的人氣是成正比的。
其實,我并不關心這些緋聞是不是真的,也沒有精力去求證。是真的,說明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缺點(如果這些可以算是缺點的話);是假的,那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我只看到,一個和我一樣同是90后的歌手,個頭不高卻飽含巨大的爆發力,“一路逆風”,走出香港,走向內地,走向世界。剛剛結束的合肥站演唱會,是她的第104場個人演唱會,這個成績沒有實力是很難靠炒作實現的。而那些緋聞,或是炒作,或是敵對勢力,都不是我關心的問題。
也許,只有同樣經歷了常人無法理解的痛苦,才能聽懂這首歌的韻味吧。
寫到這發現,有些情感,已經無法用文字來表達了。
7、最后
很喜歡這場演唱會,新的體驗,新的歷程,還是那句話:這種感覺,真好。
很喜歡《一路逆風》海報上的宣傳語:那些成長路上的挑戰,也許只是你翅膀下的逆風。
很喜歡鄧紫棋的理念:Get Everybody Moving!
或許,我以后也不會是所謂的“鐵粉”,或許,有一天我會因為那些緋聞討厭你……但是我不會忘記,曾經有一個叫鄧紫棋的歌手,用音樂給我帶來過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