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把雙刃劍,有人在孤獨中迷失墮落,有的人卻在孤獨中成長。
有人說“重復像是收藏,每一次的重復都是把玩。”重復看一部電影或者閱讀一本書,很多人都有這種愛好。好的故事總會不經意的觸動那根埋葬在身體深處最敏感的神經,明明對故事里所有的人物、情節都熟捻于心,可每看一次都還是會有不同的心情。會喜歡不同的臺詞,另一個眼神或者另一種笑容。
昨晚,又重溫了《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看過不知道多少遍的經典影片。對于孤獨的理解,應該是源于這部電影。我喜歡里昂,和很多人一樣。雖然重復看了很多次,但我依然無法將他定義一個殺手。在遇到瑪婷達之前,里昂固定的生活模式像是一個無法打破的循環。固定時間的俯臥撐、偏執的只買兩盒牛奶、獨自去看電影、擦拭盆栽的每一片葉子,安靜卻又孤獨。若孤獨是一種常態,里昂應該是孤獨到極致的代表。
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問過同一個問題:里昂愛瑪婷達嗎?
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兩個孤獨者的生死相依,也正是這種身份懸殊“似是而非”的溫情讓我們感受到了直至人心的溫暖。
孤獨的形態總是不停的變幻,也是人一輩子躲不過的無可奈何。只是有些人選擇了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孤獨。
小時候,被小伙伴孤立時,會覺得那是孤獨;
成年后,看著身邊的朋友都成雙結對時,會覺得那是孤獨;
成家后,在孤立無援的處境中,會覺得那是孤獨;
在工作上,沒有志同道合的伙伴,會覺得那是孤獨;
......
漸漸,我們會發現,孤獨不是獨處時而是在人群里。
尼采的《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其中有寫過這樣一段話:“孤獨是一顆值得理解的心靈尋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劇性的;無聊是一顆空虛的心靈尋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劇性的;寂寞是尋求普通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我最孤獨的時候就是無聊和寂寞過后無法排解才讓我感到孤獨!”
當有人告訴我人生來孤獨,這一教科書式的回答時。我認同了,人確實是獨自來到這個世界后獨自的離去。孤獨,我沒有辦法用更多的詞匯來描繪出他的深度。這也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解開的迷,即使每個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
多年的好友突然失去了相同的話題;
至親的愛人因為種種的猜忌靈魂無法再相依;
杯盤狼藉,人群散盡你翻遍了通訊錄找不到一個可以互訴衷腸的人;
滿腦子的創想找不到一個能認可與支持甚至能聽懂的人;
孤立無援的你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指責,即使你多那時希望有個人能摸摸你的頭對你說:“別怕,有我在。”
甚至,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想法異于常人的奇葩,像是一邊逃離人群卻大喊孤獨的怪物。
可生活依然不會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進行,總會給你那么些孤獨的時光,讓你自己獨處。
讓你學會審時度日,認清自己正視自己,也許你會迷茫和憂郁。可沒有經過孤獨的洗禮,又怎能開出獨特的花兒?
孤獨是把雙刃劍,有人在孤獨中迷失墮落,有的人卻在孤獨中成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思考自己思考的,去愛自己所愛的,去放下自己曾放不下的,多看一本書,多一段獨自的旅行,你會發現這些你獨自挺過的低潮和那些往日的不堪,照亮了你前行的路也照進了你的心里。路過的都是景,擦肩的都是客,終究會有那么一天你等來一個人抓住你的手對你說:“我們一起走。”
【分享一段《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淚點的臺詞】
“我不想失去你 里昂”
“你不會失去我的,瑪婷達,
你讓我嘗到人生的滋味,我開始想要過的快樂,
睡在床上,有牽掛 你以后不會再覺得孤獨了,
瑪婷達。我愛你”
“我也愛你,里昂”。
*作者:薇心,80后職場媽媽。在那一個瞬間與你共鳴,就是我最大的初心。
*本文為原創,轉載請聯系薇心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