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膽囊?
膽囊是附著于肝臟下面,開口于肝外膽管的一個梨形結構,儲存一部分來自肝臟的膽汁,故被稱為膽囊。
2.膽囊起什么作用?膽汁從哪里來?有什么作用?
膽囊是一個盲袋,它細長而彎曲,膽囊管與膽管相通,膽囊在空腹時,接受肝細胞分泌的膽汁,進行濃縮。當人們進餐后,特別是進食脂肪后,濃縮的膽汁通過膽囊的收縮排入腸道,以幫助脂類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當膽囊切除后,隨著時間的延長,膽囊的部分功能可由膽管代償,對機體脂類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基本沒有影響。
3.膽結石是怎樣形成的?
膽汁內的成分通常情況下呈溶解狀態,如果某些成分濃度太高就會析出形成結晶,結晶可以粘附于膽囊壁,也可以經過膽囊內的不斷滾動和粘附、不斷長大,形成結石。不同的膽結石由于成分不同、形成的部位和生長的時間不一樣,其形狀和顏色也千姿百態,大的像雞蛋,小的像泥沙。可以是圓形、橢圓形、多角形、無規則形或呈沙粒狀。
4.常見的膽囊炎膽結石有哪幾類?
常見分類如下:
根據結石生長的部位不同,可以分為膽囊結石、肝內膽管結石和肝外膽管結石。
根據結石形成的成分不同,可以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結石。
根據疾病發病的進程不同,可以分為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和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
根據膽囊組織的損害程度,可以分為單純性膽囊炎、化膿性膽囊炎和壞疽性膽囊炎。
5.臨床上膽管結石有哪些類型?
生長在膽囊以外膽管里的結石稱膽管結石。在肝內的稱肝內膽管結石(又分為左肝內膽管結石和右肝內膽管結石),在肝外的稱肝外膽管結石。膽管結石可以原發于膽管內或由于膽道蛔蟲的蟲體或蟲卵形成結石核心(稱原發性膽管結石),這種比例較小;它也可以是膽囊內的結石排入膽總管內(稱繼發性膽管結石),占絕大多數。
6.膽囊結石有什么危害?
膽囊結石的存在會經常刺激膽囊黏膜,導致膽囊炎的發生,長期炎癥刺激會影響膽囊的收縮等功能,少部分還可能發生癌變。如果結石堵塞膽囊出口,則可以引起上腹絞痛、惡心嘔吐。結石在膽囊壺腹部或膽囊頸部嵌頓時,可以引起膽囊腫大、腹痛加劇,發熱或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甚至引起膽囊穿孔、腹膜炎等。結石也可能排入膽管,可以造成膽管梗阻。輕則疼痛,重則腹痛劇烈、黃疸、寒戰發熱,甚至休克、出現精神癥狀等,不及時搶救甚至會危及生命。另外,80%~90%的胰腺炎是由膽道炎癥或結石引起的,這些胰腺炎中又有小部分呈現兇險的臨床重癥,患者很快出現休克、腹膜炎等,臨床過程危險,處理棘手,病死亡率高。就是幸存下來,后遺癥率甚高,影響生活和工作。
7.肝內膽管結石有什么危害?
肝內膽管結石比較常見,由于其手術創傷大,而大部分患者疾病危害相對較小,因此臨床上對癥狀和體征較輕的患者,通常通過定期的B超觀察來處理,必要時可以定期服用利膽藥。很少一部分患者結石可以阻塞肝內膽管或繼發感染,可以出現發熱、黃疸、經常性的肝功能損害,甚至引起肝膿腫,這類患者應該進行手術治療。
8.膽總管結石有什么危害?
膽總管結石除可以引起上腹痛、背痛等情況外,它還可以引起膽管的阻塞,導致腹痛、發熱、黃疸,甚至感染中毒,危及生命。它還可以長期刺激膽總管下端,引起下端狹窄,導致膽管炎的反復發作。此外,它還可以引起膽源性的胰腺炎或膽管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9.膽絞痛是怎么產生的?疼痛消失是否就不要治療了?
當結石堵塞膽囊管或膽總管時,膽囊或膽管的局部肌肉會發生收縮痙攣,從而產生上腹部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醫學上稱為膽絞痛。個別結石自行排出后疼痛可以緩解,但絕大多數需通過應用解痙止痛藥后才可以使疼痛暫時緩解。因結石仍然存在,在進食油膩、疲勞等情況后,絞痛又可以再發。因此,只要結石存在,應該盡早地清除它。
10.膽囊會產生哪些病變?
膽囊是一個容易患病的臟器,多見的可以發生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腺肌癥等,少部分可以引起膽囊癌等。
11.哪些人容易得膽囊結石?
傳統的經驗和研究發現,以下人群容易患病:①女性;②年齡大于40歲;③肥胖者;④經產婦;⑤有膽結石家族病史。以上被稱為5F綜合征。
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臨床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男性、不胖、年輕、未育的患者比例明顯升高,發現以下因素與結石的產生、發作密切相關:①膽結石家族史;②經常高脂飲食者;③不吃或晚吃早餐者;④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腸道病等代謝性疾病患者;⑤有胃切除畢Ⅱ式手術史;⑥口服避孕藥者;⑦快速的節食減肥;⑧部分頭孢藥物的較長期應用。
12.膽囊為什么容易發炎?
(1)膽囊是膽囊管末端的擴大部分,膽汁進入膽囊或自膽囊排出都要經過膽囊管,膽囊管直徑2~3mm,膽囊管內黏膜又形成5~7個螺旋狀皺襞,使得管腔較為狹小,這樣很容易使膽石及寄生蟲嵌入膽囊管。嵌入后,膽囊內的膽汁就排不出來或排出不暢,這樣,膽汁在膽囊內長期滯留和過于濃縮,對膽囊黏膜直接刺激而引起膽囊壁的急、慢性炎癥改變。
(2)供應膽囊營養的血管是終末動脈,當膽囊的出路阻塞時,由于膽囊黏膜仍繼續分泌黏液,造成膽囊內壓力不斷增高使膽囊膨脹、積水,越發增加膽囊壁血管的缺血、壞死。當膽囊缺血時,膽囊抵抗力下降,細菌就容易生長繁殖,從而發生膽囊炎。
(3)由于膽囊有儲藏膽汁和濃縮膽汁的功能,因此膽囊與膽汁的接觸時間比其他膽道長,而且接觸的膽汁濃度亦高,當人體的免疫力下降時,膽道內的致病菌就會發生感染,形成膽囊炎的機會當然也就增多了。
(4)膽囊結石對膽囊壁的化學和機械性刺激,形成膽囊壁上的無菌性或有菌性炎癥。
13.什么是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是由化學刺激(濃縮的膽汁或反流入膽囊的胰液)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膽囊壁炎癥性疾病,臨床上可有發熱、右上腹疼痛和惡心、嘔吐、黃疸及白細胞增多等,95%以上的急性膽囊炎是由結石阻塞膽管引起,又稱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是膽囊慢性炎癥性病變,絕大多數與膽石癥同時存在,稱慢性結石性膽囊炎,極少數是慢性非結石性膽囊炎,一般是由B超發現而無臨床癥狀,或僅有上腹部的經常性隱痛。慢性膽囊炎以慢性起病,也可由急性膽囊炎反復遷延發作而來。
14.慢性膽囊炎如果沒有結石怎么辦?
不伴有膽囊結石的慢性膽囊炎,又稱為無結石性膽囊炎。它可能與變態反應或微生物感染有關,也可以是肝炎的一部分。臨床上主要為經常性上腹隱脹痛,進食油膩食物后癥狀加重,影響日常生活或工作。B超等顯示膽囊壁增厚或膽囊功能減退。由于膽囊壁上的這種炎癥過程是不可逆的,藥物治療效果往往不好。而一旦急性發作,臨床進程又很激烈和兇險,很快就可以出現膽囊壞死、穿孔或腹膜炎,通常需要急診手術切除膽囊。
15.什么是膽源性胰腺炎?能預防嗎?
人體結構上膽管和胰管多共同開口于小腸上,一旦膽管結石或稠厚的膽泥等堵塞這個開口,導致胰液排泄不暢甚至倒流,激活胰腺中的消化酶,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這種胰腺炎被稱為膽源性胰腺炎。對于膽結石患者,預防上除避免暴飲暴食外,應盡早接受治療,更不要隨便進行排石。
16.膽結石與心臟病的關系?
雖然膽囊與心臟位置相距較遠,但其神經存在交叉,當膽道炎癥或膽道壓力增高時,可以引起神經反射,引起心臟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另外,過高的膽紅素及膽酸可以直接抑制心肌細胞的能量代謝,降低心臟活動。誘發心臟不適甚至心臟病的發作。臨床上更有一些膽囊結石合并有心臟疾病者,治愈了膽結石后,心臟的功能、臨床癥狀和體征等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17.怎么區別膽囊炎膽石癥的腹痛跟“胃痛”?
臨床上經常有一些患者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等癥狀,難以區別是膽囊炎還是胃病引起的。通常急性膽囊炎或膽結石急性發作者一般會出現右上腹劇烈絞痛、陣發性加重,疼痛常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常伴有惡心嘔吐、發熱等癥狀。慢性膽囊炎一般表現為腹脹、上腹或右上腹不適、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右肩胛區疼痛,還會出現胃部灼熱、惡心、噯氣、反酸等消化不良癥狀。膽囊炎患者多在進食油膩食物或飽餐后出現上腹部疼痛發作等消化道癥狀,而胃病患者多在空腹、饑餓時上腹痛發作,進食后疼痛可以減輕。但有時由于慢性膽囊炎的表現也可以類似于慢性胃炎等胃病,或兩者都存在,臨床上往往需要專業醫生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必要的體征檢查、膽道B超或胃鏡檢查等加以鑒別。
18.既然膽囊會生病,為什么不盡早切除膽囊?
膽囊對于人體來說絕不僅僅是一個消化器官那么簡單,醫學上膽囊有六大主要功能:①儲存膽汁功能;②濃縮膽汁功能;③排泄膽汁功能;④膽囊分泌功能;⑤調節膽管內壓力的功能;⑥免疫功能。此外還有現代科技不了解的膽囊功能。由此可見,切除膽囊后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器官,更有如此多的功能和作用。因此,患了膽囊結石及時治療是關鍵,治療的目的不僅是取出結石,而更重要的是保護患者的器官。只有在膽囊萎縮或膽囊已經失去功能的情況下需要切除膽囊。
19.什么是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又稱膽囊隆起性病變,是一種膽囊腔內的良性占位性病變,以膽固醇性息肉多見,多無癥狀,部分患者僅有輕微的上腹部不適或隱痛。
20.什么是膽囊腺肌癥?
膽囊腺肌癥也稱為膽囊腺肌瘤病,多見于膽囊底部,它是一種以腺體和肌層增生為主的良性膽囊疾病,以慢性增生為主,兼有退行性改變,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因為是良性病變,可去有條件的醫院做微創保留膽囊的局部切除,術中可送冰凍病理切片化驗。如為良性,結束手術。少數為惡性的、腺肌瘤范圍較廣或位于膽囊頸部的,往往需要切除膽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