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剛剛興起的時候,大部分人紛紛從QQ空間、人人撤退轉戰(zhàn)朋友圈。仍記得剛剛玩朋友圈時,每發(fā)一條狀態(tài)看著系統(tǒng)提示的未讀信息的小紅圈都感到好奇和驚喜,迫不急待地點開去看看哪些朋友點贊和評論了,似乎小紅圈中的未讀數(shù)字越多存在感越強。
新鮮勁兒過后,慢慢熟悉了朋友圈的套路,開始覺得朋友圈的內容越發(fā)無聊,無非是曬自拍曬旅游曬雞湯,似乎朋友圈中每個人的生活都異常精彩,每個人都過得比自己好。每天刷朋友圈觀光點贊之余,內心也會出現(xiàn)不安和焦慮的情緒,就這樣開始了逃離朋友圈。
隨著生活越來越忙碌,朋友圈展示的內容也是朋友了解你的一個重要窗口,不僅可以加深朋友之間的了解,還可以在無形之中打造你個人的形象。那么怎樣發(fā)朋友圈才可以更加全面地展示你自己的生活,而不引起大家的反感呢?以下兩個小方法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示。
拒絕完美,做最真實的自己
相信一大部分人只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比如挑了很久選的一張最滿意的自拍,旅途中最美的風景,自己入手的大牌的包包還有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等等。當然這些東西可以曬,這是你與朋友分享你生活中的喜悅;但是如果每條狀態(tài)都展示的是你最美好的狀態(tài),這樣的朋友圈會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因為形象太過完美而顯得不真實。
那些只展示自己美好一面的人通常看待事情只注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的樂趣。比如你周末突然興起想要做菜,如果你只有把菜做得很有賣相的時候才會曬朋友圈,那這就是典型的結果型導向。其實做菜無非就是一種生活樂趣,對于很多新手來說,很有可能第一次把菜炒糊掉,賣相很爛不上照,但這樣的一道菜完全可以發(fā)出來再自黑一番,這樣風格的朋友圈也是別有一番樂趣的。一方面向朋友展示了你日常的生活,另一方面朋友也會覺得你是一個敢于自嘲有趣的人。比起完美無缺的人設,人們更加喜歡有血有肉真實有趣的你。
你有小叮當,我有百寶箱
每次假期一到,我們就可以不出朋友圈看遍天下美食美景。可能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惑,我沒有出門旅游沒有吃什么大餐,這朋友圈可怎么發(fā)?其實不然,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獨到之處,要擅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出來。
講一下自己朋友圈中幾個真實的例子。朋友A是手作達人,現(xiàn)在自己在開手作工作室并經(jīng)營得有聲有色,她經(jīng)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和學生的作品,從一開始不太成熟的作品到現(xiàn)在日臻完美的作品,可見她一路的努力與成長。而且通過在朋友圈的展示,也為她帶來了好多工作和商業(yè)合作的機會。
朋友B是生活玩樂小達人,特別擅長做營養(yǎng)早餐。于是她把每日精心制作的早餐發(fā)在朋友圈中,每每看著那營養(yǎng)美味充滿視覺美的早餐,口水不知道流了多少。雖然吃不到,但每次看到都是一種美好的享受,并讓人覺得用心生活的人真的好美,自己也不能太懶惰要給生活加點樂趣。看,高質量的朋友圈是可以給人帶來美感和啟發(fā)的。
其實發(fā)朋友圈可以是一件很真誠而美好的事,我把自己真實的充滿喜怒哀樂的生活原原本本地展現(xiàn)出來,收獲的是朋友的真情以待和更加良好暢快的溝通。對待朋友圈放下那些偏見,常分享多利他,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