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作業盒子”

文章提綱:
  • 誰在使用作業盒子?為什么要用?他們想要什么?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了嗎?
  • 作業盒子在哪些方面幫助了用戶?
  • 有哪些產品在與作業盒子競爭?
  • 用戶研究可以向作業盒子提供什么幫助?
一、誰在使用作業盒子?

從已經上架的產品來看,作業盒子的主要用戶群體是:學生、家長、老師,以教育階段為標準分為兩個維度:小學、中學(初中/高中),從公開報道中得知用戶主要來自公立學校。

作業盒子-用戶群體 概念圖
二、他們為什么要用作業盒子?

以上提到的三個用戶群體構成了當前教育結構中最重要的三個角色,意味著作業盒子提供了連接教學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假設用戶選擇產品是因為其需要產品提供的某些體驗,而先前提到的連接作用又是一種最基本的產品特性,如何理解用戶和連接之間的關系?

用戶對連接的需要可以這樣演繹得出:

  • 相互連接是教育角色之間存在的基本關系
  • 教育本質上是通過連接關系的溝通價值來實現信息傳遞和個體賦能
  • 教育角色之間存在著大量的溝通,但有很大一部分溝通是失敗和無效的

在作業盒子及類似產品出現之前,大量現實世界的溝通借助于微信和QQ,但教育角色之間不僅涉及到溝通,還涉及到多角色、持續性任務以及頻繁使用的材料,然而微信和QQ僅僅為了即時通訊和碎片社交而設計,不能支持這種場景下的需求。

因此,用戶需要作業盒子這樣的產品來滿足特殊場景下的連接需求,減少無效溝通和付出,提升角色體驗。

三、他們具體想要什么?

在這個具體的語境下,每個角色都有三個指向:與他關聯的不同角色、與他關聯的相同角色、他自己,這三個指向分別承載著這個角色的不同目標。

對于每個基本的教育角色來說,還可以細分為不同類別的內部角色,它們承載的目標各不相同,基本角色和內部角色之間的交互作用極大地影響著產品設計,必須通過用戶研究為能夠影響產品設計的角色建立模型。

建立人物角色的工作很嚴謹,但我想選擇 App Store 的用戶評論作為一個觀察截面,看看作業盒子的用戶想要什么。(此處樣本不能代表總體)

摘錄一些 iPhone 小學生端和小學老師端的代表性評論(06.10-06.27):

  • 挺好的,目前來說孩子很喜歡,以前做口算就鬧別扭。
  • 這是一款老師推薦的APP,相當不錯,孩子也喜歡做,覺得有意思。對于花錢買會員,我個人認為對孩子學習上有幫助可以購買,可以不用督促自己做題沒壓力。
  • 新版的很多玩不了,孩子挺喜歡的,就是升級后很多東西要錢也限制了很多。
  • 這個挺好的,但是要是想刷一點積分就必須得充值,這點我不贊成。因為我已經充了100塊了,但是從做作業角度來說還是不錯的。
  • 加學校不能寫校名,我想寫岱岳實驗中學
  • 非常好的軟件,by小陳同學
  • 不錯的,如果有同學圈、免費的試題多一點就好了??
  • 不好,一點都不好
  • 綜合來看還可以,學生易操作,及時反饋信息,老師準確判斷。
  • 速算盒子挺好的 如果形式不豐富多樣,孩子們會厭倦吧。題庫內容太少。
  • 為什么沒有滬教版?
  • 老師端的功能太少了,對學生的評價,學生端上不夠醒目,應該是學生一打開應用就該彈出老師對他的評價,這樣才能方便家長和孩子及時了解在學校的表現,有一些孩子都找不到老師對他的評價在哪,而且老師也看不到班群里的其他情況。要改進的還很多。
  • 1.我即是數學老師又是語文老師,不能邀請自己。 2.完成作業的孩子不能直接點擊獎勵。 3.學生參加的活動我無法知曉。 4.作業沒有完成先后排名。
  • 希望可以有錯誤率較高題目的排行。可重新布置。
  • 缺少師生、生生的即時交流平臺。

評論內容中,家長、學生、老師的口吻分明,還可以發現更多的關鍵信息:

  • 有些孩子不喜歡常規的學習方式,家長督促時會產生很多麻煩,甚至沖突。
  • 家長愿意為孩子喜歡、對孩子有好處、又能給自己省心省事的東西付費。
  • 家長不太喜歡被要錢、被限制使用,不喜歡產品給他添麻煩。
  • 有些孩子暫時沒有使用手機的自由或能力。
  • 孩子會深度探索 App,有個性化表達自己的需求。
  • 孩子有比想象中更多的(學習)欲望。
  • 孩子的表達方式中有明顯的情緒化,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
  • 老師需要且希望產品能更好地幫助自己溝通和工作,功能不到位反而添麻煩。
  • 老師希望產品對孩子有持續影響力,而不是孩子厭倦后又給老師添麻煩。

從剛才的思考中可以看到,老師對產品的需求程度要遠遠大于其他的角色。可能是因為老師角色比較復雜,承載的責任和任務比較多,對交互和體驗有更多的需求,迫切希望能有一個產品完全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困難。同時,這種源于真實場景的強烈需求又給產品帶來一個很大的風險:做不好反而會添麻煩。除此之外,老師是產品推廣的重要角色,這同樣增加了老師角色的產品權重。

產品給家長帶來的價值,主要是省去麻煩。大概是因為中小學家長都處于青年進入中年的階段,在事業和家庭中的壓力都比較大,如果產品能減少他們日常消耗在孩子身上的無效溝通,甚至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是最大的價值。

對于孩子來說,探索的欲望和精力都比較旺盛,偏好豐富的刺激,有個性化表達需求。由于社交技能和自控能力的不成熟,孩子既容易沉迷,也容易產生挫折感,以及與其他角色的沖突。這既是巨大的機會,又是不小心就會踩到的坑。

根據以上的推斷,可以嘗試提出關于人物角色目標的假設:

老師:

  • 感覺輕松省事
  • 完成每日教學任務、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督促完成每日任務、提高學習質量
  • 生活變得美好、得到職業成就感、讓家長和學生都喜歡我、得到其他老師的尊重

學生

  • 感覺很酷、好玩,很放松
  • 完成每日學習任務、通過所有的挑戰、考到想要的分數
  • 讓周圍的人都喜歡我、成為想象中的那種人

家長

  • 感覺輕松省事
  • 監督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 過美好的生活、讓孩子崇拜和喜歡我、在老師和別的家長面前有面子

以上僅為假設,想要得到更準確具體的描述,就需要從更豐富的定性研究中構造用戶角色和目標了。

四、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了嗎?

從 ASO100 上查看 App Store 和安卓市場的評價(06.27)得知:

產品 App Store 當前版本 App Store 所有版本 Vivo 小米
小學學生端 4.5 / 156條評論 4.5 / 31315條評論 4.57 / 19163條評論 2.5 / 163條評論
小學老師端 0 / 0 4.5 / 633條評論 暫無 4.5 / 18條評論
小學家長端 3.5 / 109條評論 4 / 1143條評論 暫無 暫無
中學學生端 4.5 / 67條評論 4.5 / 2220條評論 4.16 / 3094條評論 2 / 54條評論
中學教師端 0 / 0 4.5 / 377條評論 4.12 / 104條評論 3 / 5評論
中學家長端 暫無 暫無 暫無 暫無

從 App Store 評分和評價比例來看,用戶對作業盒子普遍滿意,說明當前的產品功能和體驗比較符合用戶的預期。但安卓評分不太穩定,小米等安卓市場中的評論都不太理想,可能有其他的原因,需要做一些研究才能了解具體情況。

非正式數據 顯示,超過65%的用戶會在體驗差的情況下提交低評論,而即使體驗非常不錯,也只有49%的用戶愿意給出高評價,因此作業盒子的真實體驗應該是高于好評比例的。

五、作業盒子在哪些方面向用戶提供了幫助?

簡要匯總作業盒子的功能,可以得到以下情況:

角色/場景 | 學習 | 作業 | 游戲化 |
------------ | ------------- | ------------
學生 | 知識點圖譜、學情分析 | 在線寫作業、錯題整理、師生互動、作業推薦、同學互相學習 | 知識點闖關PK、解鎖寶箱、即時排行、數學能力卡、體力充能、學習賺金幣
老師 | 知識點圖譜、掌握教學狀態、班群管理、評價學生表現 | 選題參考、布置作業、監督練習、師生互動、批改作業 |
家長 | 了解學習狀態、學校表現、班群狀態、親子教育資訊 | 掌握作業情況 | 購買服務

從功能的分布來看,目前作業盒子的發力點在打磨教學場景、搭建知識結構、游戲化學習等方面,幫助老師分解和優化了教學場景下的常規任務,以游戲化和社交激勵的方式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再以組塊和形象化結構的形式來讓學生記憶和內化知識。

由于作業合作是特定年齡群體的工具產品,4.19 新上線的英語、語文兩大學科,除了復制線下場景到線上、沿襲游戲化和社交激勵的方式,或許也要考慮文科知識的記憶特點,重視學習策略的逐步培養,深入挖掘老師、學生和家長的教學和互動場景,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打磨產品。

六、有哪些產品正在與作業盒子競爭?

數據來自 App Store 的教育分類排行(06.27)

競爭產品 覆蓋階段 使用場景 功能特點 App Store 排名
作業幫 小學、初中、高中 做題 題庫答案、老師輔導 3
小猿搜題 小學、初中、高中 做題 題庫答案、視頻講解 14
納米盒 小學 學習、練習、課外 在線學習、課外繪本 16
一起作業 小學、初中、高中 作業、練習 趣味學習、師生互動 31
學霸君 小學、初中、高中 作業、練習 題庫答案、老師答疑 49
猿題庫 初中、高中 應試 題庫答案、復習備戰 56
互動作業 小學、初中、高中 做題 題庫答案 63
阿凡題 小學、初中、高中 做題 題庫答案 108
作業盒子 小學 學習、練習 游戲化學習、師生互動 115
Duolingo 全年齡段 學習 組塊學習、游戲化學習 138
猿輔導 小學、初中、高中 學習 老師輔導 187
企鵝輔導 初中、高中 學習 老師輔導 225
洋蔥數學 初中 學習、應試 動畫講解、復習備戰 236

從這張表格中可以看出,當前 K12 產品正在這幾個維度展開競爭:

  • 場景:應試做題、日常教學、課外輔導
  • 策略:優化學習策略、優化現實場景、優化資源配置
  • 技術:集中注意力、自適應難度、澄清知識結構、降低行為成本、降低認知成本、個性化支持、技能訓練

總結:初高中的產品一般都專注于個性化支持和技能訓練,小初產品則更多關注更基礎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培養,而對現實場景的細分和優化則是各個產品都十分關注的事情。

七、用戶研究如何為作業盒子提供支持?

從之前的內容可以看出作業盒子的產品目標大概是:解決傳統校園教育場景下教育角色遇到的資源問題和溝通問題。

資源問題包括教育資源和時間資源,對應的功能是:知識點圖譜、選題參考、布置作業、自動批改、錯題整理等。

溝通問題包括三個角色之間以及角色內部的溝通問題,對應的功能是:學情分析、師生互動、作業推薦、同學互相學習、知識點闖關PK、解鎖寶箱、即時排行、數學能力卡、體力充能、學習賺金幣等。

K12 產品競爭比較激烈,每個產品都有不俗的表現,說明教育領域的場景比較豐富,用戶量比較大。因此,對于作業盒子來說,當下別人跑的怎么樣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繼續探索符合產品路線的場景、優化角色體驗。

其中,用戶研究在以下的幾個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App 基本滿足了學生的需求,還可以從兒童認知和知識結構上更多地探索本土化學習策略,也可以考慮多一些關于個性化表達的體驗性內容/功能,讓情感和信息更豐富,在服從孩子的認知特點同時也滿足其自學和探索欲望。
  • 在中小學階段,孩子開始叛逆,家長的壓力比較大,如果能加入一些幫助家長處理親子關系的場景,可能家長會更加認可付費。
  • 家長既是孩子的重要參與者,又是付費者,因此盈利性產品和服務在設計時除了要考量學習目標和盈利目標,也要提升家長角色中的態度變量權重。
  • 老師角色比較復雜,存在多個內部角色,且關聯角色多、任務多,對 App
    期望比較高,同時老師角色也是產品推廣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因此,探索老師在場景中的目標和活動也同樣重要。
七、結語

由于我目前還是一個急需真正項目經驗的新人,這些敲上去的文字,大概已經有相當多的問題曾經被深思熟慮、甚至已經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或者已經被解決。以上的大部分內容也都是無根之木,是隔著信息障的盲人摸象,僅作為假設和思維訓練,來表達我對產品的理解。

歡迎交流和賜教,我的微信號碼:chanmao199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