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鼻塞可用姜水泡腳
熱水泡腳本身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增強人體免疫力。而生姜能使血管擴張,加速身體血液循環(huán),促進身體毛孔張開,以祛風、散寒發(fā)汗。
具體方法是:將一塊拇指大小的生姜加水煮開,晾到37℃~40℃左右,便可倒入盆中開始泡腳。待水變涼后,再加入足量熱水,直到雙腳泡熱、泡紅即可。
風寒感冒鼻塞可按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即眼睛看向正前方時,眼珠中心點直下,在鼻孔兩旁約拇指1/2寬處的笑紋中。
方法:可用雙手食、中二指,同時按揉或左右方向輕推迎香穴,通常10—20次就可奏效。
風寒感冒鼻塞可揪印堂穴
位置:印堂穴位于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揪印堂穴,并作輕柔和緩的揉動,以局部感覺發(fā)麻、發(fā)脹為宜。一般揪揉2分鐘。揪印堂穴可增加鼻黏膜上皮細胞的增生能力,促進黏液分泌,保持鼻腔濕潤,并且刺激嗅覺細胞,使嗅覺更靈敏,預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風寒感冒鼻塞可用蒼耳子煮水
蒼耳子具有發(fā)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作用。
方法:可以取3—6克蒼耳子放在水中,煮20分鐘左右后飲用,每天2次。如果是兒童使用,應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減量。也可外用,用棉簽蘸上煮過的蒼耳子水,涂鼻腔,每日3次,可以緩減鼻塞、頭痛等癥狀。
風寒感冒鼻塞可手抹全鼻
方法:兩手食指或用右手拇、食指指面分別放在鼻兩側(cè)搓擦,從目內(nèi)眥(精明穴)下、鼻根、鼻梁、鼻翼至鼻下孔旁(迎香穴),用力均勻,上下搓擦100次。
另外,易罹患感冒或是鼻塞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可以堅持天天抹全鼻,能增強身體免疫功能,減少患病機會。
風寒感冒鼻塞可用中藥熏鼻法
方法:用辛夷、蒼耳子、生姜、魚腥草等中藥大火熬煮,再將鼻子靠近藥湯深呼吸,用蒸氣來熏鼻,不但可以有效抒緩癥狀,而且立刻就能見效。
除了中藥熏鼻法外,對于嚴重鼻塞導致頭痛的患者,可以服用川芎荊芥茶來緩解,只要用辛夷、防風、川芎和荊芥來熬煮飲用,除了祛風去寒還能緩解頭痛。
風寒感冒鼻塞可用蔥的黏液
方法:切下蔥白色的部分,其中有黏液,而此黏液對鼻的發(fā)炎癥狀有功效,能使空氣流通鼻內(nèi)而治好鼻塞現(xiàn)象。將黏液涂貼在鼻梁上很有功效。此外,也可將白色部分的蔥切成細絲,放入碗里,注入熱水,加入少量味噌,每天二至三次飲用。
風寒感冒鼻塞可用香油搽擦鼻腔
方法:可用兩手母指側(cè)面,在鼻翼之側(cè),做交叉上下運動按摩,輕輕摁出按摩產(chǎn)生的涕水,用小棉花棍沾上香油(芝麻油)搽擦鼻腔,再輕輕摁出此時產(chǎn)生的涕水,最后用另小棉花棍沾上蜂蜜搽擦鼻腔,此法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