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們

文|007同學

圖片發自簡書App

01

前幾天剛寫一篇文,發布了朋友圈。不到一分鐘,莉莉立馬打電話過來,強烈要求刪除。

“你發那么多牢騷,不怕別人對你有看法啊?一點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她激動地說,甚至有些歇斯底里,“還不趕緊刪了。”她給我下了命令。

我知道她這是對我好,要不,她也可以像別人一樣,在閑散無聊的夜晚,或者無聊派對的間隙,拿出手機,隨意地翻完。

然后,胡亂地猜測,甚至不懷好意地評論散布一番。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開始學會將自己包裹得很嚴。

在朋友圈隨意分享自己的動態、記錄生活、發表心情,被認為是不成熟。

于是,成熟的人們都悄悄地躲在屏幕的后面,看屏幕上非假即傻的人們分享記錄著自己的生活。

用了非假即傻這個詞,至少許多人是這樣認為的。

02

一次聚會上,曉跟我說,“你家寶寶太聰明了!”

乍一聽,我很高興,“是嗎?我覺得一般呀。你怎么發現的啊?”

“看你的朋友圈啊。”從她的眼神里,我卻感覺到有些異樣。

她嘴里說著聰明,眼神里卻分明透出寶寶小小年紀就有點世故精明的感覺。

原本記錄寶寶成長的珍貴瞬間,想著日后寶寶長大,和他,甚至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翻看,會很有意思。

“哇,原來我小時候很聰明啊,說的話太有意思了。”他可能會激動地說。

但沒有和寶寶親密接觸,根本不懂得他小小世界的人,很可能會用成人的心思,褻瀆人間的一個小天使。

跟我說這話的曉很少發朋友圈,偶爾發幾個,要么是學會知足之類的雞湯文,要么是一些搞笑娛樂的段子,要么是秀恩愛曬幸福的旅行照。

滿滿的幸福知足和歲月靜好。

可她的生活,真的就只有歲月靜好嗎?

我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永遠面帶微笑、永遠步履從容,從不會有生氣、郁悶、焦慮、嫉妒……這些負面情緒的圣人。

和想談到這個問題,她總是有超強的洞察力,“朋友圈就是用來曬的,誰會曬痛苦啊?”

03

偉從不發朋友圈,點開他的個人相冊,一條消息都沒有。

一天,他忽然跟我說,“看你今早發的朋友圈,就知道你有好事。”

“原來你還用微信啊。”我驚訝地問。

因為他從來不發任何消息,除非偶爾碰見,否則,我沒有他的任何消息。

“沒有呀,我一直關注你呢,只是很少發罷了。”他淡淡地說。

原來,他屬于一直躲在屏幕后面的人。

微信現在還沒有查看訪客記錄的功能,所以,我也不知道他一直關注著我的動態。

就是這條我發布的消息,“一大早被好消息砸醒。”,引發了軒然大波。

先是朋友圈的瘋狂評論,“有什么好事啊?快說下唄。”,“換工作了?”,“中彩票了?”……這樣的問題狂轟亂炸,讓我猝不及防。

甚至很久不見面的人,都急急地打過來電話,電話甚至打到了老公那里,表妹那里,表姐那里……

忽然害怕起來。

原來這么多從不發朋友圈的人,沒有他任何消息的人,都這么熱心地關注著我呢。

04

和卉閑聊,她幽幽地跟我說,“大強今天發了一個朋友圈,你看了嗎?”

“什么?”我問。

“題目是,這樣的領導我愿意終身追隨。”她神秘地說。

“他很少發朋友圈的,發這條肯定別有深意。”說“深意”兩個字時,卉露出狡黠的笑。

“有什么深意?”我問。

“他和他領導關系很僵,你不知道啊?這條消息肯定明擺著說他喜歡那樣的領導,不喜歡他現在的領導唄。”卉說出這話時,很是得意,似乎正等待著我的肯定。

“那不一定啊,說不定他就是隨便發的呢。”我這樣一說,卉似乎還有些失望。

05

“007同學,你還是別寫文了吧,免得人家都知道你的真實想法,你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躲在屏幕后面,窺探著你,等著看你笑話呢。”說這話時,曉培語氣懇切。

這個問題又一次引起了我的深思。

有多少人,想在靜默的夜晚,記錄下自己的心情,給自己老來的生活留一點記憶和念想。

又有多少人,發出了洋洋灑灑辛苦寫下的文字,又用一秒鐘的時間,迅速地點了刪除鍵。

我們的心真實地想表達,但輕易表達自己的觀點卻往往被視為不成熟、胸無城府。

很多時候,鎮定自若、環顧左右、最后表態成為成熟的代名詞。

我們想記錄,想寫下一行字,想和自己或自己喜歡的人分享快樂和幸福。

但很多時候,卻放在了草稿箱里,或者設置成了自己可見。

我們渴望交流,但又怕別人知道我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怕別人看穿我們。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變得越來越小心翼翼。

不敢發一條朋友圈,因為害怕屏幕背后的某個他或者她的笑話圍觀、曲解猜測或者惡意評論。

不敢輕許諾言,萬一實現不了呢?又會成為笑談的把柄。

不敢輕易談及夢想,“這年紀,還談夢想,太假了吧?”,想成就什么,得先悄悄靜靜地吭哧吭哧自己努力。

假如正好實現了,被別人不經意間發現,還不能表現的得太謙虛,否則,又會得到一句:“裝什么裝?”。

我們越來越不愛說話,先是在現實里,后來,在朋友圈里、群里,我們也越來越不愛說話了。

很多時候,沒有人相信勇敢伸張正義只是因為信念,沒有人相信堅持不懈的努力只是因為還有夢想,沒有人相信還有人熱忱地建設社會主義。

我們渴望表達、渴望交流,又害怕表達、不敢交流。

我們成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

卻越來越擔心這樣的我們會不會在某天,孤獨郁悶的老去。

而沒有回放鍵的人生,卻也少了許多本該有的敞開胸懷的簡單、純真和快樂。

-END-


我的其它熱文:

心底的那縷陽光

他是杰克

見字如面

我是007同學,西北小城的非著名文字愛好者,童心未泯,色心又起的元氣老少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