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朋友大老遠從外地抽空回合肥,跑來看看我,順便請我吃個飯,選的,也是我最愛的日料。
可是,到的時間比較晚,到了飯店又一點半多了,我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一點點的上來了,錯過我了吃飯的時間,就會有些煩躁。接著就是,點了許多吃的,吃到一半朋友就吃飽了。瞬間我就沒有了吃下去的興趣。
一頓飯,又吃的索然無味,最終讓我一個下午,和朋友聊天的興致都很低。
我總能感知到自己的一些不受控制的壞情緒,特別是在對待吃東西這件事情上。
記得以前,另一個朋友請我去吃日料,兩個男生,也是因為知道我喜歡吃,特意選擇了一個刺身為主的店,而他們居然沒有一個人吃生的東西,最后就是我一個人在吃,他兩個人一人要了一份定食。一頓飯也是吃的我一直想發火,因為不熟,沒有好意思發作,最后就堅定自己,不再和他們一起吃飯了。
就像我今天中午,因為比較熟悉的關系,我直接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滿,而且說,我不想以后再和他一起吃飯了。
總覺得聊得來,處得來的人,是可以一起愉快的吃美食的,而且是那種,可以一起找尋美味,一起吃到扶墻,仍然會意猶未盡的。然后就會在不能愉快的一起吃東西的時候,直接快速升騰起很煩躁的負面情緒,甚至于會對一個人的否定。
回過頭來想一下,食物百味,本來就是眾口難調,一起吃東西,又怎么能要求每個人都喜歡吃而且一樣可以吃的很歡天喜地。比如我偏愛辣和許多刺激的味道,很多人是不能接受的。再比如我有時候對甜的偏愛,更是很多北方男生無法忍受的。在品嘗食物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最當下的體驗,食物的味道,自己口中和胃的滿足感,而不是他人的認同。
我發脾氣的根源,還是在于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上。就是硬性要求別人都來和自己一樣。自己本身,也是忽視了正在吃的東西的單純的好壞,以及一起吃飯的人的初心。
其實我一直是個很大大咧咧的人,只是一直對待吃東西這件事,有著很強的強迫心理,一個人的時候隨意還好,但對于約定好的聚餐,過了時間等各種不和諧因素的出現,都會讓我開始把關注點放到吃東西這個事情上,而且會開始變得焦慮不安。
感覺這也許就是我唯一的一個必須有的完美主義小情緒了。或者也是我很執著的一件事情。可我希望再遇見這個情緒的時候,能更好的去覺察它,能專注在當下的感知上,而不是發火,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保留這個完美主義,更多的自己的認可,而不是別人的認可。接納每個人不同的喜好,接納生命中很多不可控的隨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