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怎么毀掉孩子的: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文|瀟鈴子

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要求特別高,語文、數學、物理、生物等學習成績要前三名,鋼琴要過10級,英語要說得順溜,各種比賽競賽也有有很好的名次。別人會的他們的孩子都要會,別人不會的他們的孩子也要會。

他們對孩子的期望通常很高,當然往往失望也很大。為了不讓他們自己失望,他們會不斷的給孩子施加壓力。

而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或者是老師的需要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但這樣的孩子通常是犧牲了自己的需要來成全父母的高期待。

當孩子不斷的迎合父母發期許的時候,他就失去了自我,而只是為了父母在生活。學習對他來說不是興趣,是因為父母的要求,苦練鋼琴也沒有快樂,因為這也是父母的需要。

這樣的孩子通常會有很大的壓力,當他積壓到某個程度時有可能會爆發,傷害的不是自己就是父母不然就是其他人。有一個統計數據,大學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都是公認的優秀者。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一些事件,包括馬加爵,北大女學生自殺,香港中文大學女大學生自殺,這些都是一些很優秀的孩子。但因為他們總是在為別人的期待而活,當他們不能再滿足別人的期待時,也必然他們總有無法滿足他人的時候,這個他們會迷失和崩潰。

家長還很不解,我做這些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社會競爭壓力那么大,他再不多學點,以后會更加辛苦。我都那么為他操心了,他怎么就不明白呢。

幾乎家長都很困惑,我都付出那么多了,為什么我的孩子反而越來越不好呢。也許我們的家長愛太過了,總是用很多自以為是的愛毀掉了原本快樂自信的孩子。

孩子需要學習沒有錯,但學習是他自己的任務,只有當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時,孩子才能真正的學到他需要的知識。當然父母的適當引導和規范也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怎樣,父母總會比孩子多一些經驗,能給到孩子一些幫助。只是要適可而止,沒有必要把孩子的學習看得比孩子的健康成長還要重要。

這樣的孩子也通常能發展出他們自己的知識和價值體系,也肯定能發展出適應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各種能力。

只有當孩子和父母都各在其位時,家庭關系才會更加和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