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家庭,學校,社會,性格,行為模式,價值觀,刻意練習,讀書,寫作,演講,冥想
大部分人的成長歷程無外乎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階段,簡單分享一下我對這三個階段的一點看法。
一、家庭:人生從這里起步,命運在這里播種
一個人開始與這個陌生世界打交道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不僅提供每個人年幼期所需的照顧,也提供個人未來行為模式和底層認知的標本,這些東西,很大程度上又決定了個人命運。出身決定命運,聽起來太不雞湯,但多數情況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我們從一個人的著裝、言談舉止就可以大概判斷出他的家庭出身和社會階層,家庭的各種特征都深深的烙在在這個家庭長大的孩子身上。
對孩子來講,溫馨和睦是家庭成長環境達標的基本要求,也是孩子人格健全的基本保障。家庭成員關系和睦與否無形中決定了孩子的社交能力,家庭矛盾突出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更孤僻,攻擊性更強,人際交往障礙更嚴重;而家庭和睦環境下成長的孩子,與人為善是大腦默認的社交選項,能更積極的參與各種需要多人協作的活動中去。
孩子會學你的樣,但不會聽你的話。言傳和身教是教育的兩種模式,中國式父母普遍選擇言傳,選擇身教的少之又少,但言傳好比中藥的藥引,身教才是藥,僅僅言傳是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的。讓孩子多讀書,可自己從來不讀書;讓孩子多鍛煉,可自己從來不鍛煉;讓孩子在外邊守規矩,可自己過人行橫道時卻可以毫不遲疑的闖紅燈。從成本的角度看,多數父母選擇言傳而不是身教無非就是身教成本太高,畢竟嘴上講講費不了多大功夫,以身作則可就大不一樣了,脫離了踐行的真知灼見多數是沒有價值的,有言傳無身教的家庭教育自然也沒多大效用。
如何做個合格的父母?別偷懶,踐行那些真知,少耍嘴皮子。
二、學校:深入的認識世界,積極的塑造三觀
學校在家庭階段的基礎上提供更系統的教育,讓個人能從專業的維度解釋這個復雜世界。
學校著重培養個人的系統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兩種能力是未來成為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證。通過系統的學習文字、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及其它專業學科,讓思維方式多些理性、少些感性,學會從表面現象看透內部本質,提高認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強化學習意識,習得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塑造積極進取的三觀,為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當前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①應試教育類似于KPI考核,學生很難從學習中獲得樂趣②過于關注學習本身,忽視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社會:刻意練習,持續成長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后,普通人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持續成長。
|個人成長的捷徑:讀書、寫作、演講、冥想、英語
刻意練習是目前被普遍認可的高效學習方法。
| 刻意練習四要素:
? ? ? ?①脫離舒適區,只在學習區練習
? ? ? ?②大量重復練習
? ? ? ?③持續獲得正向反饋
? ? ? ?④精神高度集中
這個社會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本身,如何應對不確定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多數人的不安全感就源于對不確定未來的恐懼,當我們具有持續提升個人能力的能力時,未來的不確定性就會相對可控的多,對安全感的需求也自然沒那么迫切了;
拒絕成長,就是拒絕新生;持續成長,就是不斷重生;就像笑來老師所說,七年就是一輩子,七年就是一次新的生命,這樣的人生才足夠充實;成長這條路,永無止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劉德昌 ? 2017年7月28日 ?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