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之都變形記(二):鐵腕解毒 力破沉疴

前篇回顧: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廣東汕頭市貴嶼鎮涉足廢舊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處理,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廢舊家電回收利用基地。但由于技術、資金等限制,拆解戶大多采用“洗金”、“燒板”等落后拆解技術進行處理,造成當地嚴重環境污染,當地的地下水重度污染變成紅褐色而無法飲用,全村80%以上的兒童患有呼吸類疾病,存在引發血鉛超標事件等重大環境風險。環境治理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最終,貴嶼選擇既要保環境,也要保生計的治理方式,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引入先進工藝技術,集中規范管理拆解行業,還給當地居民一個綠色的生活環境。

環鐵腕治理:"要么整治,要么關停。"

早在2000年左右,貴嶼的污染問題就受到外界注意,雖然當地政府曾經多次對非法拆解作坊進行整治、打擊,但都收效甚微。

而隨著環境問題越發突出,貴嶼整治如箭在弦。“省委、省政府領導來貴嶼視察后,態度非常明確,必須解決貴嶼環境污染問題,拆解行業要么整治,要么全行業關停。如果全部關停,這等于一下子斷了17萬貴嶼人的經濟來源,只能開展綜合整治。最終,當地政府決定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對貴嶼的環境進行綜合整治。

產業入園成治污突破口

“十二五”期間,省市區各級累計投入財政資金約10億元用于貴嶼整治。2016年,在汕頭市環保部門和各界的大力推動下,總計投入12億元建設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全面投入使用,中節能等環保企業開始進駐,貴嶼開始從粗放發展駛入循環發展的“快車道”,一場綠色的“蛻變”正在這里發生……

隨著循環經濟產業園投入使用,原先的上千家零散的拆解戶和塑料加工戶組成49家企業入駐園區,徹底改變原先“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場景。

"五個統一"破解無序拆解 提升工藝把產業做強做精

入園的企業依據統一“五個統一”進行綠色生產: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治污、統一監管。

產業園區還通過引進TCL集團和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等企業、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以升級拆解技術和電子廢舊物回收利用工藝流程,拆解技術從簡單粗暴的野蠻拆解向新型加熱拆解轉變,并將繼續向自動化拆解邁進。

產業園還引入了更先進的工藝技術——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的火法冶煉技術和廣東工業大學的濕法冶煉技術,以解決焚燒酸洗提取貴金屬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修復: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代價慘重

源頭污染問題由產業園集中解決,園外遭到破壞的環境也在同步修復治理。在經處理,污染底泥中的污染物能有效固定在處置單元中,基本無滲出風險。龍港、渡頭等村(社區)共96畝基本農田進行土壤修復,使種植農產品中重金屬的含量達到國家食品衛生標準。現已修復達標。為解決垃圾圍城問題,貴嶼還配套建設了北林垃圾壓縮轉運站和貴嶼垃圾壓縮轉運站,均已建成投入使用。

編后語:

兩年前,電子垃圾之都還是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的標簽,而今酸液入河、臭氣刺鼻的景象一去不復返。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在2年前的貴嶼鎮里根本無法想象。現在的貴嶼鎮在龐大的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帶動下,不但換回了綠水藍天,還步入了循環經濟的先進工藝領域。

盡管如此,粗放式發展所付出的代價仍是慘重的,環境承載力早已突破極限,且不說修復付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粗放的生產模式也將垃圾拆解一線的工作者直接暴露在惡劣的環境之下,而環境污染對居民身心健康、尤其是兒童青少年身體造成的損害是不可逆的……

這是我們的家園!

這一草一木,這一山一水,

都和我們的今天息息相關,

都與我們的明天緊緊相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