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天高云淡,風輕氣爽,又到了北京一年中最好的時節。
回想去年此時,二人世界優哉游哉;
如今則是夜半喂奶,白天哄睡;
好容易趁娃睡著出去放風,還得掐著點,在“飯點”前趕回……
仔細想想,這一年來發生了太多事情。其中最大的變化,當屬多了一個十多斤重的娃;體重也好巧不巧,較懷孕前剛好輕了10多斤。
近來被人無數次問及,生完孩子恢復得這么快,你是怎么做到的?
恩,因為整個孕期沒咋長?想來估計也只能如此回答。那么我是怎么做到體重管理,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0斤呢?
通過幾組數字簡單自我介紹下。
目前體重在43kg-45kg浮動(娃10周);
孕前體重常年維持在50kg左右;
整個孕期體重共增長5kg;
產后一周內降至47kg;
純母乳喂養,月子里體重持續走低,最終停在了45kg左右。
題主近照(家有難搞寶寶,塑形計劃一推再推被擱置,目前僅通過規律飲食保證體脂率)
與一眾馬甲線、蜂腰加持的辣媽相比,題主實在不敢妄稱自己身材有多贊,姑且算得上比較勻稱,生了個娃又沒讓贅肉加身而已。
這一年未受過專門訓練及健身課程,也算不上天生麗質干吃不胖型,可以說是不能再普通的路人甲,也正因為此,才想著將這一年來的體重管理心得M出來,給自己一個交待。
也希望跟我一樣條件受限但對身材有一定期許的親們,能有所啟發,哪怕只是一丟丟,也不枉費我在奶娃的同時用手機敲字了。
(全文較長,分別從認知更新、飲食原則、日常鍛煉三方面展開,時間寶貴的親可選擇跳讀)
與別人“計劃”生育不同的是,題主決定要娃仿佛就是某一瞬間的事兒,所以事先并沒有調理身體、休養生息等繁瑣步驟。
好在孕前斷斷續續有鍛煉的習慣,雖然不是每天健身房認真打卡,keep、fittime的課程倒是每周都有堅持;飲食方面,因為一貫不太喜歡高油高糖類食物,口味偏清淡,所以體質算是調養得相對穩定。
01
有關孕期體重增長空間,流傳比較廣的公式為:
孕前BMI(BMI=體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19.8,孕期總增重12.5—18公斤為宜;
孕前BMI在19.8—26之間,孕期總增重11.5-16公斤為宜;
孕前BMI在26.1—29.9之間,孕期總增重7-11.5公斤為宜;
孕前BMI>30,孕期總增重大于6公斤就正常。
該公式是否科學及適用于所有人暫且不說,題主想要強調的是,無論孕前你的身高體重體脂率如何,體重增長上限最好能夠控制在20公斤,也就是40斤以內。
仔細想想,其實這個目標并不嚴苛,也不難實現,為何還有那么多孕媽一懷孕身材就像吹氣球一樣橫向發展呢?懷孕就意味著身材走形這個stereotype又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呢?
老舍先生的短篇《抱孫》題主近年來讀過不止一遍,真的是常讀常新;為了兒媳“豐滿體面的肚子”,半夜三更的肘子湯、雞絲掛面,點心一吃就是兩斤起價,“吃得順著枕頭往下流油,被窩的深處能掃出一大碗什錦來”,娘家媽也是動不動就八個食盒的帶著,到最后七天七夜生不下來……
幾十年過去了,現如今新社會情況有所改觀了嗎?看看一個個走路搖搖晃晃的孕媽,以及身邊的婆婆媽媽就明白了,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40周的孕期,大致分為孕早期(12周以內),孕中期(12周-28周),孕晚期(28周后)。依照醫學標準,12周的胎兒大小也就在6-7厘米,體重在20g左右。
那些一得知懷孕就胃口奇大食量翻倍的媽媽們,此時吃下去再多,對于胎兒營養補充也并無裨益。
整日念叨著“擔心孩子營養跟不上”的媽媽們,就不要再為自己的貪吃找借口了。想吃就吃,越吃越覺得餓——恭喜你,這會兒吃得越香,產后掉肉時就越痛苦。
同理,抱有反正生完還要減念想的媽媽們,真的把掉肉想得太簡單了;相信我,一旦養成了一定的飲食習慣,哪有那么容易說減就能成功的。掉肉可不是靠動動嘴皮子就可以的哦,親~
反之,孕早期吐得七葷八素的,也不要對自身對胎兒過度焦慮,一方面隨著胎兒發育妊娠反應會逐漸消失;另外前期的攝入對于胎兒影響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嚴重,放輕松順其自然耐心等待就好了。
那么孕中后期,是否要追加營養呢?也未必,如果一直以來你的飲食習慣都是高熱量為主,日常攝入已足夠滿足熱量需求無需再額外增加。
如果以往飲食本來就寡淡、自身體質又比較弱的,可以適當增加熱量攝入,但是每日增加的量也要控制在200大卡以內。
什么概念呢,一個中等大小的雞蛋加一杯200g的牛奶,或者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加3/4片切片面包。是不是要氣哭了,200大卡真的也就是怎么多食物的熱量。
當然要是換算成高熱量食物,估計更讓你大跌眼鏡,比如10粒雞米花?1/3個肉松小貝?2/3個蛋撻?是的,再多的熱量,哪也沒去,都牢牢地追隨著你吶!
啰嗦這么多,一句話,孕媽要做好體重管理,第一步,一定要先明確觀念,對懷孕形成正確的認知:你真的不需要吃下去那么多,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孕婦就可以肆無忌憚,尤其是高油高糖類食物。
能否增加營養不好說,高血糖可是妥妥的;到最后再因為胎兒過大導致難產也未可知。再說得遠一些,你應該也希望娃有一個美麗自信的辣媽,而不是大腹便便行動不便。
有的媽媽可能會說,我是真的餓呀,前胸貼后背啊,餓得不行不行的,一直忍著總不是辦法吧。別著急,具體怎么吃,咱們接著說。
02
題主整個孕期反應都不是特別強烈,早期伴有惡心頭暈反胃的癥狀,但不是很明顯,聞不了油煙、葷腥味。
飲食以清淡為主,尤其愛吃口酸的(雖然酸兒辣女沒有依據,但在題主這還是應驗了)。
對于飲食結構、營養均衡這些全都沒有刻意去遵循,什么醋溜白菜、酸辣土豆絲,只要解膩、爽口的都不拒絕。
產檢時醫生也囑咐,想吃啥就吃,能吃下啥就吃點啥。事后想想也對,前期本來就被排異反應折騰得昏昏沉沉,吃點合口的讓心情變好可是最緊要的了。當然這是對于像題主一樣吃不下去東西的孕媽而言。
對于那些一懷孕動輒食量翻倍的孕媽來說,如果真的要緩解饑餓感,建議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尤其是“干凈”的蛋白。
水煮牛肉vs醬牛肉、清蒸大蝦vs炸蝦仁、紅燒魚vs清蒸魚……同樣的食材,不同做法意味著不同的油脂、熱量攝入,盡量選擇清蒸、燉煮的烹飪方法,避免深加工。
同時,越是在饑餓感強烈的時候,碳水化合物食物越應該避免過量攝入,過多淀粉尤其是精細米面,升糖指數高,容易越吃越餓,不自覺會吃下去更多。
整個孕期,題主的飲食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多粗糧少米面(紅薯、紫薯、玉米、小米、以及各種豆類)
低糖水果適量(蘋果、藍莓、奇異果等),新鮮蔬菜多多益善
大量飲水、豆漿、豆腐等豆制品,牛奶、酸奶等乳制品保證一定量
肉、蛋、水產均衡搭配(魚、蝦、牛羊肉)
You are what you eat。說到底吃什么怎么吃,絕對不是一兩天就能完全改變的,因此比較科學的飲食習慣對于孕媽來說非常關鍵。
退一步講,即便平日里鐘愛各種高熱量飲食,為了娃的健康,盡量克制也是非常值得和必要的。
實話講,整個孕期題主也有過某一瞬間想要放縱的時候,但是想想娃的體質、營養與日后的骨骼發育等等,皆由娘胎養成,就頓感責任重大。
這里要格外表揚一下家里的隊友,在嚴格貫徹我的準則基礎上,不斷翻新花樣,既保證了健康需求,營養的攝入,又把簡單食材料理得精美可口,承包了我整個孕期的三餐。
早餐碳水一般選擇全麥面包或各式雜糧,搭配雞蛋(水煮蛋為主,偶爾煎蛋或蝦仁蒸蛋)、肉類(火腿、培根、牛肉等),再加上牛奶、酸奶等乳制品或現磨豆漿、米糊,在此基礎上會準備一份水果;每份的量都不大,但是品種多樣。
上午加餐以小份水果或堅果為主,偶爾搭配全麥面包或者粗糧餅干。
午餐一般都由隊友早起做好帶到公司,少量碳水以糙米、紫米、紅豆飯等雜糧飯為主,每日魚、蝦、肉,搭配大量蔬菜。在吃飽的同時確保營養的均衡。
下午公司會提供加餐(水果或點心),一般情況下都不太吃點心,除了糖分短暫促使大腦合成多巴胺,以及吃完之后的罪惡感,不會帶來任何營養;但是題主也不會完全拒絕,偶爾饞的時候吃一小塊,女生嘛,不吃甜食真的會崩潰掉。
晚餐以小米稀飯、清湯搭配蔬菜為主,極少攝入碳水。
可能你會問,這么多夠嗎?整個孕期,題主極少有半夜餓醒的時候,即便是僅有的幾次肚子有點空,也是以堅果和牛奶來緩解饑餓感,飽腹的同時又極其營養。
之所以不會餓,一方面題主食量的確不算大;更關鍵的,應該歸功于對于食物的合理搭配,高能量低熱量食物的攝入,對于“易瘦體質”的養成大有裨益,良性循環帶來的對身體掌控自如的成就感,會使你主動遠離垃圾食品。
扛餓又美味
當然,自律是好的,但不代表著與自身做對抗,在基本飲食原則的框架下,留出20%給自己的小欲望,尤其是對于孕期情緒容易波動的媽媽而言,如果一小塊蛋糕可以讓你走出低谷,那又何妨,整體可控就好了。
回過頭來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讓我在體重管理方面得心應手,對自身更加有信心,對最終的生產也更加胸有成竹。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科學的搭配,娃的各項指標均高于平均,肢體發育趕超同月齡寶寶一大截。盡管整個孕期才長了10斤,但是娃出生時卻有6斤半,真真應了隊友的那句話,“薄皮大餡”。
03
近來晚飯后出來溜達,在街上每看到一個由老公攙扶著小心翼翼的孕媽,題主都要感慨一番,當時對懷孕這件事是不是太不在意了。
當時走起路來風風火火的勁兒,被人說從后邊看完全不像孕媽;
每次跟隊友一起散步時,速度比他還快,以至于不止一次被拽著胳膊拖住:能不能走慢點;
生前十來天,上下樓梯腿腳搗騰得太快,把婆婆嚇得不輕,一個勁兒叮囑看著點腳下……
題主家距離單位單程不足2公里,整個孕期,每日上下班來回均步行,午飯后溜達一圈,晚飯后也會散步一小時左右,這樣算下來,每日步行距離少說也得7、8公里。
偶爾碰上天氣比較好的周末(在帝都這樣的概率相當小,因此要抓住機會),甚至會全城暴走,逛吃逛吃,走它個十多公里……
可能是由于孕前就習慣了動彈,懷孕后雖然小心謹慎了不少,在活動量上依然沒有打折扣。甚至在得知懷孕的前幾天,還練習瑜伽,偶爾來一頓hiit,有幾天還陪同事打了幾場乒乓球。
前12周醫生建議停止高強度運動,再加上有一定的妊娠反應,就把原來的練習改為散步,由此貫穿至整個孕期。
16周左右,開始恢復一些強度不太大的運動,平板支撐、蹲起、貓與牛、三點跪撐……只要不覺得太吃力,有微微發汗的感覺,每日都來個幾組。
直到28周肚子開始明顯的時候,才慢慢停止了每日的運動,只保留了散步這一個項目。
偶爾玩性大發,還會跑京郊爬個山什么的……
當然,個人情況不同,除了散步大部分孕媽都可以堅持做到以外,其他略帶強度的運動,最好能夠在醫生的評估及個人身體條件允許的前提下進行,以免因小失大。
廢話這么多,只想強調一句:運動對于體重控制的好處顯而易見。
不僅如此,對于順產的幫助更是讓題主慶幸當初的堅持。
生產前一天,肚子結實得有如石頭。
題主的生產過程,相對其他孕媽來說,可能輕松了不止一點半點。
從凌晨3點多的規律宮縮,3個小時不到宮口就開了3指多。送產房上無痛,踏實睡了一覺,不到中午宮口就開全了。然后猶如練了一節高強度間歇的課程一般,娃就出來了……
固然有無痛的功勞,但是產程的順利,與題主平日里的鍛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勤快地邁開腿,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
總結下來,孕期體重管理沒有捷徑可走,也沒什么訣竅。
耐心、克制、自律,方能收獲最大的自由。
題主簡介:
6年媒體人,2月男娃寶媽;
主業帶娃,副業碼字;
不愛雞湯,只愿與你分享所有美好的一切。
微信公眾號:星媽私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