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玩文玩的朋友都聽說過北京有個潘家園市場,也有很多文玩圈內的朋友來北京的時候拉著我帶他們去逛逛潘家園市場。在很多人的眼里,潘家園市場可能是北京“最古老”的舊貨市場,但是潘家園到底是不是北京最早的舊貨市場呢?
關于北京的老舊貨市場,一共有三種說法,一說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麗澤路與涼水河交叉的花鳥魚蟲市場,或許才是解放后最早的市場,還有一種說法,北京城里最老的舊貨市場是上世紀80年代的宣武工廠;還有一種是筆者認為目前為止,最準確的說法,就是位于北京天橋西邊的福長街市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資料考證一下。
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初的時候,潘家園市場還并沒有出現,那個時候潘家園還是一大片的居民區,也不叫潘家園,那個時候的潘家園還被稱為潘家窯。但叫了沒有多久,人們就覺得不雅,因為老北京人通常將妓院叫“窯子”,所以就改為“潘家園”,這個“園”字,便是“家園”的意思,并將附近新修的道路稱為潘家園路。后來在修建三環路時,在潘家園東側修建了一座立交橋,便得名“潘家園橋”。
潘家園成為古玩市場,已是九十年代初了。但是在八十年代末的華威橋古玩攤和勁松百貨商店北側的建筑工地地攤,應該屬于潘家園地攤雛形。這個雛形是在1987年的時候,國家文物局嚴查舊貨市場,北京的舊貨市場紛紛被徹查,其中很多買賣古玩舊貨的商家堅持不住,就來到了華威橋附近的土坡上擺起了地攤。
那個時候的潘家園“市場”也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的,最初的時候是在勁松百貨南邊的工地上,后來轉移到了華威橋附近空地上。這么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為了躲避執法部門到處追趕。
不管怎么樣,潘家園的“商戶”們就這樣堅持到了1992年的年底,在現在北京古玩城的地方,出現了兩三畝磚墻圍起來的空地,“商戶”們就在這塊空地上蓋起了簡易房店鋪,這也就是最初的潘家園市場。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時間的演變,潘家園市場在90年底末期已經開始名聲鵲起,成為了北京城內最大的舊貨市場,不少喜歡老玩意和古玩的朋友時不時的去潘家園“看看貨”,這也成就了潘家園市場的今天。直到2001年的時候,政府對潘家園進行了新的一輪裝修,建成并使用了工藝品大棚,潘家園市場也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登長城、吃烤鴨、游故宮、逛潘家園”已成為外國游客到中國旅游的重要項目。
然而隨著北京對于文化市場的需求的不斷改變,在不久的將來,這個名滿中外的文化市場,恐怕也要逐漸被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