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佳佳 原創分享第661天

堅持分享,記錄美好

? ? ? ? 本學期開學以來一直就有一個想法,把每一個孩子的進步都記錄下來,然后發給他們的家長,共同分享成長的喜悅。在學期末的成長記錄冊記錄中也可以有所體現,而告訴父母,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他們看到孩子的優勢。

? ? ? ? 根據以往的經驗,在家長會抑或是家長溝通談話的過程中,更多的會提到孩子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從家長這個方面,每次跟老師溝通時,都會細數自己孩子的一大堆缺點,希望老師能夠多指正、多教育、多批評,而對于自己孩子的優勢,卻視而不見。做得好的時候認為這是孩子應該的,做的不好的時候就大發雷霆,或者是苦口婆心、長篇大論的進行思想教育,仿佛孩子做的不好才是常態。當孩子做的不好的時候,感覺自己心里一塊石頭落地:我終于有機會可以批評教育你了,你果真就是我想象中的樣子!我就說你上次的進步是偶然現象吧,現在終于證實了這個想法!諸如此類的想法和做法,很多家長都有過,當我們提出這樣的一種行為的時候,所有的家長都會忍不住點點頭苦笑一下,因為大家都在做著相同的事情,盡管知道這不太合適,卻總是忍不住的去做,這就是傳統的挑錯思維在作祟。

? ? ? ?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在反映:老師說的話,孩子都會聽,可是在家里,父母說了相同的話,孩子就不會聽。恰恰是因為在學校我們用了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對話,老師做到了傾聽,做到了尊重,做到了接納孩子,孩子會感覺在這件事情上老師是和自己在統一戰線的,我們是站在一起去解決問題的;而在家里,爸爸媽媽所說的方式通常都帶有命令指責甚至否定的意思,讓孩子感覺到不公平,難以接納,還會感覺到不受尊重,就好像父母在和問題站在一起,跟孩子對抗的感覺。所以,相同的事情,孩子會聽老師的話,而會去抗拒父母的命令,這是一個非常好解決的問題,只需要父母改變說話的方式就可以。如果說一下子改變不了,那就從孩子發言時,父母保持沉默,認真地傾聽開始吧!

? ? ? ? 穩是改變的定海神針!無論孩子要表達什么,都不要試圖認為自己了解孩子,清楚他接下來要說什么,即便你的內心有非常確認的答案,也請認真地去聽孩子說,讓他去表達。成年人比孩子成熟的一點就是:懂得在恰當的時機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注意這里我說的是懂得,不是能夠,因為想做到“能夠控制情緒”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修煉的,就讓我們從有意識地控制情緒開始吧!讓孩子盡情地說盡情地表達,我們就把嘴巴閉上,把耳朵打開,去聽一聽孩子的心聲;把所有的評判先放在心里,讓孩子能有一個安全的可以表達的環境,這就是打開溝通之門的第一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