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專門研究人類學的奈吉·爾巴利(作者)跑到非洲的北喀麥隆的山地民族——多瓦悠進行“田野調查”,與多瓦悠人的愛恨情仇就此展開,雖然他一直期望研究的割禮沒機會看到,但收獲了很多有趣的生活故事。
一直覺得這類書似教科書,但此書不同,像日記一樣,淺顯易懂,逗比搞笑。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碰撞的時刻,一本正經的。
讀完此書,再讀類似的《走出非洲》和《我們都是食人族》,發現讀不下去。
以下選4小段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內容。
1 - 兜圈子能手
作者在面對不懂的文化現象時,就會好奇地向多瓦悠人詢問,就此展開對話:
作者問:為啥這么做?
“因為它是好的。”
“為什么它是好的?”
“因為祖先要我們這么做。”
“祖先為什么要你這么做?”
“因為它是好的。”
作者問:誰是該慶典的主辦人?
“那個頭戴豪豬毛的男人。”
“我沒看到那個頭戴豪豬毛的人。”
“他今天沒戴。”
2 - 治病能手
多瓦悠人判斷疾病的成因非常復雜,從病癥到確定疾病需要多種占卜。
病家先找來一個療者,他將雞的內臟丟到水里。或者找一種專家用玻璃球去觀看患者,以確定病癥。
最常見的占卜術就是在手指間揉搓一種叫扎布托的植物,口中喊著患者可能患的各種病名。扎布托斷了,當時所叫到的病名就是正確疾病。
3 - 選舉能手
多瓦悠人都把投票選舉看得萬分嚴重,一切照規矩來。
作者想多了解些信息,去和多瓦悠人聊天,問他們選舉是干嘛的,卻沒人知道。
多瓦悠人只知道不準投反對票。且每個男女都把身份證帶來交給官員,由官員在上面蓋章并投票。橡皮章必須分毫不差地蓋在身份證的投票格內,每一道關卡都得簽收。
選了一天后,官員覺得投票數不夠,就把大家叫來再投一遍。
4 - 打官司能手
一老者指控一年輕人偷了他一袋小米。年輕人矢口否認。
第一次開庭,某證人說看到年輕人進老者的谷倉。但當天證人沒出庭,酋長要見證人。
第二次開庭,年輕人和證人來了,但是老者沒來。證人說啥都沒看到。
第三次開庭,有人提議神判:男孩將雙手伸入滾水撈石頭,然后包扎雙手;一個星期后,手傷如果痊愈,他便是清白的,老者必須賠償他的損失。老者不接受此建議。
第四次開庭,證人來了,老者和年輕人都沒來。
案子就此無疾而終。
5 - 講故事能手
意猶未盡嘛?
不會講故事的人類學家不是好的作者,趕緊去書里好好感受他的N次崩潰時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