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都說顧廷燁的繼母秦氏是最壞的,可我覺得她比秦氏更可惡

看完《知否》,劇中的反派人物,最令大家恨得牙癢癢的角色是誰?

王若與、曼娘、顧廷燁繼母秦氏?

但比起這幾位,我覺得劇中最可惡的是她——位高權重的太后。

? ? ? ? ? ? ? ? ? ? ? ? 01

皇帝膝下無子,又遲遲不立太子,眼看著皇帝越發年邁,皇宮里各大勢力對皇位虎視眈眈。

兗王造反,直接逼宮,皇上和皇后險些命喪。

好在趙家父子與顧廷燁前來救駕,皇上和皇后才得以保全。

趙家父子救駕有功,現場撿了個皇位;先皇崩世,先后榮為太后。

為了趙忠全坐穩皇位,太后垂簾聽政,動蕩不安的皇城總算得以片刻的安定。

可是人啊,就是喜歡折騰的生活,當家族面臨困難時,大家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一旦日子太平了,一閑下來就會產生內部矛盾。

太后和趙宗全也是如此,安定內亂后,他們的內斗便開始了。

人家說半路夫妻沒真愛,他們是半路母子更沒什么感情可言;

太后開始對趙家、對先皇選的這位皇帝越發不滿,嫌隙由此而生。

從追封皇考一事,太后和趙宗全開始交鋒。

先是召見老臣韓相公,假裝同意新帝加封自己的生父為皇考,生母為太后。

然后又把齊衡當槍使,哭著說是韓相公把她灌醉,偷拿她的手印蓋章同意追加皇考一事。

涉世未深又單純的齊衡,把太后說的話信以為真,召集御史臺言官們在大殿上跟新帝鬧事,為太后討回公道。

初入官場的齊衡像極了職場中的新人,眼里容不下沙子,嫉惡如仇;

不知職場套路,人心險惡,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簡單地把世界定義為非黑即白。

這樣的個性最是容易遭人道,成為有心之人利用的對象,被當槍使還絲毫不覺。

? ? ? ? ? ? ? ? ? ? ? ? ? 02

權、錢、名利是人們最容易著迷的東西,垂簾聽政的太后嘗過權利的魅力,怎么可能輕易放下?

新帝和他們的黨羽逼著太后還政,太后假意就范,實則暗地里密謀造反。

這次被當槍使的是新帝的劉貴妃,太后搶走劉貴妃的孩子以此來逼她就范。

先是折斷新帝的左膀右臂,設計誣陷段將軍強奸良家婦女,令他被官司纏身。

參國舅沈國興以權謀利,縱容子弟家眷欺壓百姓,強取豪奪。

與王老太太、秦大娘子這波想致顧廷燁死地的人狼狽為奸,整垮顧廷燁。

待新帝身邊親信所剩無幾時,皇城內開始第二次宮變;

劉貴妃聯合當將軍的姐夫,上演第一次宮變一樣的戲碼;挾持官眷入宮當人質。

可惜一切都在新帝的掌控之中,新帝將計就計,假裝步步踏入太后的陷阱。

實則是讓太后露出狐貍尾巴,掉進自己的陷阱里。

事情敗露后,卻不承認是她指使劉貴妃;最后劉貴妃和她姐夫成了太后的替罪羔羊。

可悲的劉貴妃沒有像齊衡那樣有過硬的靠山,

齊衡幫太后討回公道,被新帝責罰,還有老丈人幫忙說情;

最關鍵的是她犯的錯誤比齊衡嚴重千萬倍。

太后這種人最擅長把別人當槍使,事情成了,坐享天成;事情敗了,把自己摘得干干凈凈。

? ? ? ? ? ? ? ? ? ? ? ? 03

喜歡把別人當槍使的除了太后,還有一人,大家肯定猜到了;沒錯就是顧廷燁的繼母秦大娘子。

如果要說在這方面她們倆誰更勝一籌的話,我定投秦大娘子一票。

太后把別人當槍使左右不過齊衡和貴妃兩人,而被秦大娘子當槍使的人數不勝數。

顧家的四嬸是她的忠誠槍頭,回回出頭幫她說話,次次吃力不討好。

連英國公嫡女也被使用過一次,聽信她的話,以為明蘭是個不孝順的兒媳,還以她為敵。

最慘的是王家,雖說王若弗的親姐王若與死有余辜,但也是被秦大娘子多次利用最終喪命。

王老太太和她兒子最終被送往刑場,人頭落地;既是拜王老太太自己所賜,也是拜她女兒所賜,更是成了秦大娘子的槍。

但如果說本劇最可惡的人物,無論我有多少票都會投給太后。

秦大娘子雖說可惡,但最后知道自己戰敗了,選擇放火燒死自己;

連與她狼狽為奸干了十幾年壞事的向媽媽都不受牽連。

無論前面多么人面獸心,最后自焚的舉動,我敬她是條漢子。

而太后與秦大娘子比起來則遜爆了,太后表面上很是干烈,實則貪生怕死。

說什么是因為新帝背信棄義,違背先皇;破壞先皇維持三十余載的和平盛世。

可是她自己呢,為了謀權,結黨謀反,使得皇城內再次刀光血影,殃及無辜。

先帝在的話怕是要賞她幾巴掌,讓她清醒清醒當初是誰救了他們,真是恩將仇報。

什么虎門將女,到頭來,為了撇清自己,把一切罪責都扣在劉貴妃頭上。

為她出頭的人都因她而死了,她卻能安享晚年,活得好好的。

? ? ? ? ? ? ? ? ? ? ? ? 04

太后這類人,在們生活中還真不少見,所以無論是在職場中,還是在家族中;

單純直腸子的人,最是容易被有心之徒當槍使的。

之前有一朋友也是個直腸子的姑娘,剛結婚不久時,妯娌經常在她面前吐槽婆婆有多不好。

聽信妯娌的話,她對婆婆起了偏見,甚至幫妯娌出頭頂撞婆婆;

沒想到著了妯娌的道,后來妯娌跟婆婆好得跟母女似的,一起欺負她。

還有一朋友是個耿直人,在公司當屬他入職年限最淺;

有個老員工一直不滿同一時間入職的同事當了主管。

經常在這位朋友面前說主管的壞話,壞話聽多了,朋友竟然也開始對主管越發的看不順眼。

會議上經常頂撞主管,幫那位同事說話;搞得跟主管的關系越來越僵。

直到后來他生了一場病,主管非常照顧他,還主動借錢給他緩過困難時期。

他才知道自己聽信同事一面之詞,主管并沒有他說的那么不好。

同時還發現那位同事私下經常約主管去吃飯,兩人的關系并沒像那同事說的那般不好。

他才恍然大悟,自己著了同事的道,給他當槍使了。

社會爾虞我詐,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

一來沒有過硬的靠山,二來其實跟這個集體的彼此并不熟悉;

切勿聽信一方的片面之詞,就為對方鳴不平。

俗話說搶打出頭鳥,有時候做一個靜觀其變的旁觀者,

不要輕易為誰出頭,才能活到最后一集。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