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我們的人生是思維模式

? ? ?在看了王鵬程老師寫的《把每一天,當作夢想的練習》這部書中,現在才明白,原來每個人的區別那么大,是因為每個人的思考模式是不一樣的,為什么別人會這么想,而我就會這么想呢?這就是思維模式的不一樣而導致著出現不同的結果。作者說到在史蒂芬.柯維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書中說到了一個很牛逼的模型“See-Do-Get”(觀-為-得)的模型,表達的就是我們的工作和人生收獲的一切結果(get--得),取決于我們的行為(Do--為),而我們自己的行為取決于我們的思維模式,思維方式(See--觀)。也就是說思維決定我們的結果,而結果也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思維模式是指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價值觀,態度這些。比如說我們走了很久很久的路程,看到自己的水杯有半杯水,有人會想,哇,太好了,還有那么多的水,而另外一個人就會想怎么只有這么點的水呢。這就是兩個人的思維不一樣,態度不一樣,結果也會不一樣。思維模式決定行為,行為決定我們的結果,那么結果的好壞,是由什么決定的呢?是原則。就是說我們的結果符合正義,善良這樣的原則就是好的,如果不是,比如說賭博這些就是不好的。

? ?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符號原則,并且帶來良好的思維模式呢?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特斯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首創的情緒調節法,又叫為ABC性格理論。A指誘發性的事件,B指個體遇到誘發性事件的信念,想法,C指出現的結果。而引起結果的原因是B,A只是間接的原因,這個模式又升級為行為產生路徑。事件-故事-情緒-行為。而在里面的故事是最重要的。比如說在公司里,上司讓我們在一個小時內準備好一些資料,文件(事件),我們可能會想怎么就這個時候準備呢(故事),之后呢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定是上司為難你,而出現不滿,會不開心,會憤怒(情緒),最后導致著隨便做兩下,敷衍了事(行為),這樣的想法是最不好的,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們還是要往積極的方向思考,就像剛剛這個例子,我也說了,在事件-故事-情緒-行為,故事是最重要,起主導性的,如果我們這樣想上司這個時候叫我準備好資料,一定是認為我的能力好,得到了上司的認可(故事),然后我會覺得很開心啊,以后也會更加積極的努力工作(情緒),最后導致著我把工作做到的特別好。之前我也說了,只有那些符合原則才能幫助我們取得理想的結果,是好的結果,故事和思維模式是正確的。講了思維模式,知道了我們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而評價我們的思維結果是原則,所以我們在思考做事情選擇的時候我們要看看自己的思維模式。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覺得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意識這些嗎?我覺得可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說到我們人類有其他生物都不具有的四大天賦自我意識,想象力,良知和我們的獨立意志,在事件和行為之間,我們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所以,請記住,當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反思一下,問自己兩個問題1.我心中這樣想和要采取的行動的符合皆準的原則嗎?2.我這樣想的和采取的行動可以得到我想要的結果嗎?

相信我們了解了這樣的思維模式,知道了每個人的區別,所想的也不一樣,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還要記住,不管什么事情都要積極。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904年美國《企業家》雜志發刊,選擇了托馬斯 潘恩的《常識》中的一部分做發刊詞,文字這樣寫道: 我是不會選擇做一...
    李大女兒閱讀 138評論 0 0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 你的存在 與這個陌生而熟悉的世界 息息相關 和他或她 有著這樣或那樣的...
    洛鐵花開閱讀 364評論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