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刪公眾號好處這么多

最近一周我重新審視了自己涉獵知識的渠道,刪除了一大批在我看來無用的公眾號。這些公眾號大多數時候都在重復一些“無用的廢話,沒有實際操作意義。”

經過這半年從沉迷于各種公眾號、線上培訓、講課論壇到現在自我認知、自我挖掘、自己去甄別知識,我對于知識有了新的理解。

我也總結出了自己的方法論:你看到一篇文章當時覺得很有道理,過了6個小時之后,再回過頭來回憶看過的這篇文章,很多時候的反應就是“誒,作者當時說了啥?”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3次以上,我一般都會刪掉這個公眾號,因為與其在沙子中挑金子,不如直接選擇到下一個可能的是金礦的地方。再者與其花費時間看這些“偽干貨”,還不如做兩組俯臥撐來得爽快。

我提出的這個方法論,經過這一周自身的實踐,突然發(fā)現時間竟然多了起來。這些多出來的時間,我看完了一不到200頁的《斷舍離》、重新?lián)炱鹆嗣恐苋蔚呐懿?,作息時間也回到了大學的時光,工作時也精力充沛。

回想以前,每天中午會例行刷“朋友圈熱文”、晚上回家看各種“公眾號推送”,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想下剛才公眾號的那個觀點是啥? 花了這么多精力,最后得到了與之匹配的投入么?沒有!因為這些文章通篇都是“無用的廢話”:“成功的秘訣,失敗的原因;人際關系的重點;如何把握自己的人脈;多觀察身邊的小事......” 尤其是讀到那些跟自己差不多觀點的時候,恨不得拍案叫絕,各種暢快淋漓,過了一晚上,似乎什么都沒記住,就記住了當時貌似讀的很爽。

再多的知識,無法應用到實踐中,這些本質就不能作為一個知識。最多稱為消息。

最近也看了自己過去寫的文章,有些就是無用的廢話,沒有任何可操作性提供給讀者。

從這篇開始,寫文章時要有一個標準:提出在實踐中可被操作的觀點、建議或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