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出行高峰,總有不少朋友后臺追問派爺,“啥時能用微信支付買火車票?”,小編告訴你,從明天開始:
今天起,微信支付全面接入12306購票平臺,用戶在12306官網或官方APP上可使用微信支付購買車票。同時,各城市鐵路局線下購票網點及ATM自助售票機購票也將陸續支持微信支付,為旅客提供多線上線下多樣化、個性化的便捷支付方式。
在跳票大半個月后,微信在11月22日正式宣布接入12306。上周,微信與廣州地鐵的合作也正式開啟。另一邊,支付寶在11月初宣布接入香港出租車、上海地鐵。
2017年以來,從共享單車到公交再到境外出租車等,交通領域已經成為微信和支付寶兩大國民級App新的對戰焦點。低調的馬化騰在合肥、廣州上線公交乘車碼時甚至親自站臺,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騰訊則采取了一種看似“雞賊”,實際上非常實用的跟隨策略。
支付寶在幾乎所有的交通場景接入上都比微信要快一步,場景的豐富性上也略領先騰訊。在線下領域,支付寶繼承了阿里系強大的地推能力,一寸一寸地往前拱。因為涉及到原有利益的調整和用戶習慣的改變,無論進入哪一個交通領域,突破難度都不小。如當年為了讓出租車司機接受移動支付,支付寶線下設點為司機辦理銀行卡、打印二維碼,每辦一個給司機獎勵;再如接入12306的同時,阿里向12306進行了技術輸出。
支付寶死磕下合作確定方案后,微信憑借海量的用戶基數,只需要跟進復制一份同樣的合同,便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畢竟誰也不敢拒絕擁有9億用戶的微信。這也是騰訊多年來在各領域都用得非常熟練的一種策略,悄悄跟隨,伺機發起攻擊。好壞不論,實用性上佳。
持久戰:微信的“連接”能否贏下支付寶“深耕”
對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交通場景相比一般的商業場景要復雜得多,對支付穩定性和成功率的要求非常嚴苛。不同的交通工具,背后有著迥然不同的行業特點和使用場景,同屬于軌道交通,火車和地鐵的場景就大不相同;同時,交通行業區域特性明顯,且涉及公交公司、發卡方等各方利益,第三方支付機構很難輸出統一的解決方案一勞永逸。如果做簡單了,很容易影響用戶體驗。
兩家對外部生態的策略,可能會成為未來決戰的勝負手。
1、通過互聯網開辟新的場景,微信的“連接”策略優勢明顯,可以快速覆蓋。微信習慣通過產品化的方式一次性解決問題,基于海量及活躍的用戶吸引機構加入,在出租車、共享單車等互聯網開辟出來的戰場上騰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2、支付寶更懂行業,或者說更愿意干“苦活累活”。在互聯網能力需要深入到行業場景,跟行業深度融合的情況下,往往能有首創式的創新。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積累更深,具備信用、實名認證等多維能力,更擅長與行業深度融合打造解決方案。
3、交通場景的復雜性會放大騰訊在B端商業產品上的短板。擅長面向用戶打造產品的騰訊,在商業產品上會出現飄在空中、不接地氣的情況,導致用戶體驗糟糕的情形。之前,樂清下線微信掃碼乘車服務,就是因為常規的掃碼付款無法滿足公交的應用場景。這也是騰訊在產品上不能輕敵的地方。
就跟足球界的梅西和C羅絕代雙驕式的競爭一樣,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大超級APP,各自代表騰訊和阿里兩大體系,兩者之間的競爭也是這個時代移動互聯網創新的巔峰對決。要是點贊的人多,下次我再選擇別的行業好好分析下。
▼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