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品濃秋已立冬,天地始凍,一起來為漫漫的冬日做準備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當太陽黃經達225度時為立冬節氣。

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唇。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節氣,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公歷每年11月7-8日之間迎來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有農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來的含意。2020年立冬是11月7日。

人們為迎接立冬的到來舉辦多種風俗活動如冬泳、賀冬等等。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最耳熟能詳的諺語是“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立冬補冬,不補嘴空”。在北方立冬的規矩是吃水餃,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街頭的羊肉、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三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此節氣時,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這是摘自宋人仇遠關于立冬的詩句。遲到的縷縷秋雨攜來了微寒,還沒有霜(也許是飄雨的緣故吧),庭前院落里的樹葉半青半黃,還在變色,秋天還沒有徹底過去。

的確,南國的冬天來得要晚一些,即便立冬也還有濃郁的秋色。而在北國,農歷九月就已萬物蕭條、落葉翩飛,雁影無蹤、蟄蟲無痕,凄風冷雨、寒霜冰雪了。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緯度跨度大,同一季節各地景象各異。



立冬習俗

1、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2、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3、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

4、祭冬神: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





傳統美食

餃子: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餃子在古時差不多也是當時最好的食物。

狗肉: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羊肉湯:在北方,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御寒效果極佳。

赤豆糯米飯: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日常養生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

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盡,一轉眼,11月7號就要立冬了~

立冬之后,冬季自此開始,天氣漸涼,我們要格外注重保養身體。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日養生三件大事:吃好、睡足、動一動。

1、早睡晚起: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2、情志要恬淡安靜、寡欲少求:這樣可以使得神氣內收,利于養藏。冬季萬物凋零,常會使人觸景生情、郁郁寡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跳舞、弈棋、畫畫、練書法、欣賞音樂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

3、適量運動 避免過汗:冬天提倡多運動是對的。但是,在冬天還像春夏一樣大運動量過度運動,并非明智選擇。冬季運動要注意“冬藏”,不可再像春夏鍛煉一樣再大汗淋漓了。




飲食養生

1、滋陰潤燥:冬季宜多喝溫水,養陰的同時還可以潤燥。此外,還可酌情選擇沙參、玉竹、百合、無花果、銀耳、枸杞、甲魚、羅漢果等養陰的食物煲湯或燉煮。

2、不可盲目進補: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3、注意補充維生素: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

4、增加熱量:天氣變冷一候,為了增強人的御寒能力,加速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因此要補充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熱營養素,可以吃些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


立冬詩詞


《立冬前一日霜對菊有感》

宋代:錢時


昨夜清霜冷絮裯,紛紛紅葉滿階頭。

園林盡掃西風去,惟有黃花不負秋。

《立冬》

唐代: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早冬》

唐代: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閑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立冬》

宋代: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

明代: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代:釋文珦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聞雷》

宋代:蘇轍


陽淫不收斂,半歲苦常燠。

禾黍飼蝗螟,粳稻委平陸。

民饑強扶耒,秋晚麥當宿。

閔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縮。

薈蔚山朝隮,滂沱雨翻瀆。

經旬勢益暴,方冬歲愈蹙。

半夜發春雷,中天轉車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驚哭。

平明視中庭,松菊半摧禿。

潛發枯草萌,亂起蟄蟲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種不入土,春餉難滿腹。

書生信古語,洪范有遺牘。

時無中壘君,此意誰當告。

雪地冰天逸興高,身姿矯健臂如刀。

中流擊水驚飛浪,笑對寒風氣自豪。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
食為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立冬日作》

宋代:陸游


室小財容膝,墻低僅及肩。

方過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積篝爐炭,銖稱布被綿。

平生師陋巷,隨處一欣然。


《立冬節齋宿竹宮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許


金鯽魚猶涵藻澗,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轉眼皆泡幻,勘破須饒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華老,寒隨雨意増。

山頭望樵火,水底見漁燈。

浪影生千疊,沙痕沒幾稜。

峨眉欲還觀,須待到晨興。


《立冬后風雨》

宋代:劉敞


冷雨欲成雪,高風催過云。

流光隨袞袞,吹萚共紛紛。

此去天地閉,向來金石焚。

敝貂寧獨恨,四序欲平分。


《煙雨館立冬前一日》

宋代:葛紹體


已過重陽種菊花,留連秋色帶霜華。

休言明日朔風起,腸斷天涯人懷家。


《立冬道中》

宋代:高登


黃茅時節瘴煙深,人在山凹第幾重。

梁竦負才徒感慨,嵇康賦性本疏慵。

此生自斷天休問,吾道頻年世不容。

會脫幘巾還自隱,鹿門妻子慣相從。


《立冬日贈張直夫》

宋代:呂本中


參差寒葉樹,林鳥獨依棲。

發變心同素,年遲日向西。

一水通晨夕,三山隔海溪。

尚憶魯儒席,南樓攜手齊。


《次韻古愚立冬日觀菊》

宋代:沈說


閑繞籬頭看菊花,深黃淺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韻比猗蘭色更多。

九節番疑今日是,一樽未覺晚秋過。

從教白發須簪遍,且任當筵作笑歌。


《立冬后述情》

宋代:張侃


山城并水寒較早,鴛瓦新霜寫花草。

五朝三朝風蕭蕭,九日十日云飄飄。

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小窗倚徙片時間,有美人兮隔江水。






《立冬后作》

宋代:唐庚


啖蔗入佳境,冬來幽興長。

瘴鄉得好語,昨夜有飛霜。

籬下重陽在,醅中小至香。

西鄰蕉向熟,時致一梳黃。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見北人云大都是時亦無》

元代:方回


立冬猶十日,衣亦未裝綿。

半夜風翻屋,侵晨雪滿船。

非時良可怪,吾老最堪憐。

通袖藏酸指,憑欄聳凍肩。

枯腸忽蕭索,殘菊尚鮮妍。

貧苦無衾者,應多疾病纏。


《立冬前二日》

元代:張翥


高秋日凄冷,且復閉門居。

蟹壯輸芒后,醅香出榨初。

霜籬存晚菊,臘甕作寒菹。

更好山翁唱,陽春恐不如。


《立冬即事二首》

元代: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奇峰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濕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棉。


《立冬》

元代:陸文圭


早久何當雨,秋深漸入冬。

黃花獨帶露,紅葉已隨風。

邊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籬門日高臥,衰懶愧無功。


《立冬》

明代:陶安


乍寒冬氣應,此日電雷收。

風力生東北,天兵溯上流。

憶君親沐雨,愧我已重裘。

只待青天霽,聊寬下土憂。


《舟行立冬》

明代:張煌言


寒暄原物候,忽忽且揚舲。

歲月偏如鶻,乾坤總似萍。

江聲浮碧落,海氣混玄冥。

笑問銀河上,曾無犯客星?



《立冬日有懷京師諸友》

明代:潘希曾


東皇消息到江梅,鼓吹郊迎曉色開。

五日新正渾醉里,百年殘夢又春來。

他鄉綵燕隨緣看,何處云鴻寄劄回。

料得故人多健在,尋芳聯轡滿金臺。


《立冬日作》

明代:劉基


忽見桃花出小紅,因驚十月起溫風。

歲功不得歸顓頊,冬令何堪付祝融。

未有星辰能好雨,轉添云氣漫成虹。

蝦蟆蛺蝶偏如意,旦夕蜚鳴白露叢。

《立冬日宿東峰驛次李五石韻》

明代:范嵩


俄驚節序臨冬月,禾黍低低傍水稠。

午夜漏殘燈焰小,銅盤風細篆香浮。

寒威漸覺生臺館,疏草何妨載竹篝。

勒馬山前回首望,薊門煙雨正堪愁。


《立冬舟中即事二首·其一》

明代:張以寧


一灘一灘復一灘,輕舟蕩槳上曾湍。

三秋嶺外雨全少,十月邕南天未寒。

露岸葦花明白羽,風林橘子動金丸。

如何連夜還鄉夢,不怕關山行路難。


《立冬微雨雪偶成》

清代:玄燁


朔風拂戶牖,梅蕊報門闌。

頒歷小春候,同云十日寒。

瓊花連雨潤,侍女怯衣單。

念彼窮檐苦,還思盤石安。


《立冬日張瑕瑀饋黃菊花》

清代:胡承珙


三年海外愁風雨,九日尊前感歲華。

病客朝來添白發,故人秋杪送黃花。

炎方本不因人熱,正色才能辟物邪。

漫說小陽桃李艷,幾番用落見天涯。


《立冬客館病坐》

清代:李英


羈旅立冬時,凄風擗面吹。

病多絲發短,愁怯雪霜欺。

人事頻如幻,縱橫一似棋。

寒暄何足問,天地總無私。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