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原則,專治決策拖延

圖?/ 網絡

決策拖延是毫無必要地把那些需要及時做出的重要決定推遲到另一時間和日期。

決策貫穿人類的一生。關于如何做決定的可靠準則并不存在,而且決策的情景千差萬別。不同的情況需要你使用不同的價值觀、準則和規程。

一些選擇包含機遇,但也可能是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一些選擇本身就包含沖突,是放棄無太大把握的絕好機會,還是選擇有很大把握的次等機會?選擇無處不在,而選擇的猶豫不決常常伴隨著決策拖延。

威廉.克瑙斯博士經過多年的實驗研究,提出六個原則戰勝決策拖延,并收錄在《終結拖延癥》里。要想終結決策拖延,首先要弄清導致決策拖延的四種情形。

一、四種情形導致決策拖延

1. ?錯覺

很多人相信錯覺對他們的生活有著控制性影響,但錯覺經常對做出明智決定產生干擾。

也許決策拖延和你形影不離,這恰恰是一些錯覺而致。

“明日幻想”是虛假希望導致的錯覺;認為你對不確定性毫無掌控能力,則是一種自卑錯覺;認為臆想是事實,則是一種理解錯覺。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判斷總是正確的,你陷入判斷錯覺;如果你以為對某事感覺很強烈,它一定是對的,你陷入情感洞察力錯覺;如果你認為自己比別人更聰明更有能力時,你陷入了優越感錯覺;如果低估了自己能力,你陷入了自卑錯覺。

錯覺無處不在,如果你沒察覺到這些有害的心理錯覺,你很容易重復那些自我挫敗的模式。你可能由于錯覺而不敢行動,決策上的拖延便接踵而來。

2. ?直覺

直覺基于人類經驗法則、常識或自我價值定位。

在不熟悉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依賴直覺啟發來指導自己決定。但經驗法則可能引起曲解和不當的決定,一旦你的直覺決策失敗后,再次決策時易拖延。

例如,你傾向于理解自身所處的情景,讓自己免于自責;但你會降低情景因素,譴責他人的行為。別人出錯時,你直覺地認為他懶惰;而自己犯錯時,你會假定為客觀原因。

這種直覺感受,會帶來很大危害。依賴直覺決定,你會找到各種拖延的借口。

3. ?憂慮

當你憂慮時,你開始假想各種可能的危害,遲遲拖延決策。

具有威脅性和災難性的可能,使你變得精神緊張,即使對究竟發生什么一無所知。當糟糕的可能性并未實現,你頓感輕松。而當可怕的后果真的發生時,這種輕松感就是對擔憂的回報。

晚一點再做決定,你會感到放松。這樣擔憂中的逃避,將會加重決策拖延。

4. ?完美

完美的要求,使你遲遲難做決定,進而影響到自己人生。

在擇偶情景中,每個人都想找一個完美體貼、相貌端端的心靈伴侶。你可能一直在人海中徘徊,猶豫不決。你害怕就這樣草率將人生交付他人。每一次相親中,你努力探測對方的缺點,你為他們的不完美而惱火,并最終拒絕了每一個人。

時間一點點瘋狂地生長,你的年齡已不堪重負。家人的逼迫,自己的中年危機,你選擇了以生育為目的,與一位并不相合的人共度一生。你悔恨,你痛苦,然而正是這種完美的要求,讓你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拖延決策,最終釀成了自己的生活。

二、六個原則終結決策拖延

1. ?下決心

挑出最重要的事情后,下決心去做。

在決策之前,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放在準備工作上。確保在行動前,合理的基礎工作已做充足。

在工作中,往往存在多種職責,不同的優先事項存在沖突。你要分析每個事物的優勢、劣勢、機遇與挑戰,測試并評估方案本身。不要帶著害怕和憂慮的心思做抉擇,你要評估的是方案,而不是你自己。

挑出最重要的事情后,下決定總是在所難免。所以在下決心這件事本身當中,你也需要下決心去做。

2. ?邁出第一步

只有開始了你才會厲害,摒棄你的擔憂,大膽邁出第一步。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猶豫不決及其導致的不作為,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抉擇。

按照49:51原則如果你稍稍傾向于一個方向,那就堅持到底,除非你看到事情的結果將你指向另一條路上。

我們已經通過前期充分的準備與分析,挑出了最重要的事,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邁出第一步。

當然,任何情況,選擇都不是絕對的。我們在不確定中學會辨別,找準方向,在特殊情況下適當變通。

例如,曾經的我,是一個180斤的胖子。然而在美食和減肥之間,我遲遲無法做決定。一方面美食誘惑力太大,另一方面減肥之路充滿不確定性,我害怕失敗,不愿承受減肥的苦難。

通過對自己身體狀況及優劣勢對比分析,并找出科學減肥相應資料,分析研究方案,并不去考慮自己完不成的憂慮。最終,我選擇了跑步減肥為最重要的事,并下定決心按計劃執行跑步。

第一次操場跑了一圈后氣喘吁吁,到如今迪拜全程馬拉松華人第四的成績。邁出第一步,不論步伐多微小,都是養成最終戰勝拖延的必要一環。

3. ?全盤考慮

將替補選項及后果納入考慮。當然,其中也包括了“不作為”的后果。

對問題進行重構,可能會帶來不同的選擇和結果。

重構問題情景的主旨,在于將你從拖延的軌道引入立即行動的行列。

使用問句來對過程進行重構:“如果我的假設并不準確,會是怎樣?準確的假設會是什么樣子?”

我們也可以去找三個常常跟你觀點不一致的人,從他們那收集三個替代性的看法。

最后,你去全盤考慮了各種因素,找到了“足夠好的選擇方案”,消除憂慮實現了決策,終結了在模糊狀態下的拖延。

4. ?執行計劃

執行那些可以解決問題的行動。

我們要以積極的價值與倫理取向為指導,做出理性的判斷。從拖延過程及其思維、感覺和行為當中的自我傾注狀態,切換到一種問題解決式的自我觀察狀態。

深處自我傾注狀態時,你的注意力投向了自己內部,你為你的感受、為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或為你是否完美而擔憂。

我們應當以自我觀察的狀態來執行行動,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高效目標上。挑戰自己,找出你最容易拖延的部分,然后調動一切注意力對抗不必要的分心,幫助自己推進項目。

避免讓自己陷入拖延與最后期限的掙扎中,猶豫不決導致的推遲讓你置身困境。如果你的目標是避免陷入困境,那么現在就按計劃執行吧,回避不是辦法。

例如,在大學期末考試那段時間,一想到高數,拖延決策之心悠然而起。想到高數如此之難,由衷地畏懼感隨之而來。考試期間將近,不得不做出決策。

讓人難以做出決策的原因在于高估任務的復雜性和對于任務沒有劃分明確的計劃。花了一下午,規劃了每天應做的事情。自習室中不帶手機,集中精力攻克任務。持續性執行計劃,并發覺任務沒想象般的那樣艱難,最終以高分贏得贊賞。

5. ?確定有效方案

確定哪些有效,哪些無效,哪些在修改后會有效。

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隨著目標的清晰化,你可能需要不斷調整計劃,以適應新的節奏。通過不斷關注目標與每日執行的反饋,需要持續拋棄一些不必要的行為。

例如,在備考期間,通過不斷的跟進學習,可能發覺某些章節超出大綱范圍,或者某些知識屬于簡單常識。我們主動修改方案,放棄某部分的時間規劃。通過執行、修改和確定方案,達到決策的高效有計劃執行。

6. ?持續改進

投身下一個挑戰,積極而持續發揮自己的才能。

一個任務完成時,我們要總結一開始拖延決策的原因,進而不斷總結經驗,作為自己知識庫的一部分。相似情形再次出現時,讓決策行為變得簡單許多。

養成果斷行動的習慣并不能一蹴而就。通常,這個過程需要你付出艱辛的努力,讓自己習慣使用一種通向合理目標并行動起來脫離困境的方式,這種養成習慣的決定就能帶你走出猶豫不決的狀態。

美國外交官兼科學家本.富蘭克林曾在自傳中說在建立目標并為之奮斗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不完美,但是如果沒有讓自己接受挑戰,他將遠遠不會變得像后來那樣好。”

愿我們勇于挑戰自己,終結不必要的決策拖延!

End


一位喜歡分享,樂于互助成長的工科男。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可以點下“喜歡”。

你還可以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東西。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本周我們開始學習掌握自己的生活。不過,也會有崩盤的時候。崩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癥...
    Jean_zz閱讀 5,780評論 2 36
  • 拖延心理學-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
    際弋閱讀 6,006評論 0 27
  • №.1 本書導語 也許你認為,拖延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小毛病,人們不過是偶爾想要偷個懶而已。但事實上,拖延大部分時候只...
    藍心百合閱讀 6,222評論 0 7
  • 今日晨讀感悟推薦一本書《終結拖延癥》,轉自樊登讀書會 薦語 威廉·克瑙斯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專家,擁有超過30年的...
    青河有花閱讀 655評論 6 4
  • 少女雙手環抱,坐在沙發上一臉不滿的看著面前的人,而對面的人則是一臉淡然。兩人就這樣看著對方,都絲毫沒有要打破這個場...
    w鹿余笙閱讀 542評論 1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