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上午的室外溫度永遠不是那么美麗,好在今天天氣是難得的晴朗,霧霾盡退。孟津縣麻屯鎮敬老院的老人們紛紛裹著厚厚的棉襖,三三兩兩的離開了屋子,在院子里活動、散步。此時臨近上午9點,敬老院院門大開,有陸陸續續的人們從車上下來,每個人在與敬老院的劉院長打過招呼后,便一輛輛的把車開進院里,搬卸著車廂內的貨物。
今天是北方農歷的小年,臘月二十三,也是我們單位與一個慈善基金會商量著來敬老院看望老人們的日子。慈善基金會的郭先生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他匆匆的從車上下來,指揮著一起來的人把新棉被、新棉襖,還有洗衣機、輪椅等大件往下搬。
我們單位的人也來的很早,給老人們帶來的是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我們一起來的,是一家愛心企業的董事長,他帶著剛從自家養殖場宰殺冷凍后的羊肉,前來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們。
此時敬老院的前院顯得特別熱鬧,卸東西的卸東西,與老人聊家常的聊家常,還有一部分人在院長的帶領下到食堂給老人們包餃子。餃子是大肉餡的,東西都是基金會的同事買好拎過來的,幾位女同胞們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給老人們過個熱鬧的小年。
10點整,院子里日頭正好、陽光普照,劉院長把大家都聚到了前院中,請這次活動的主辦方——我們單位和慈善基金會的帶頭人講話,大家都說的不多,畢竟形式不重要,有三位漂亮的女士已經換上了綠軍裝,帶頭給老人們表演起了節目,一起來的還有幾名小朋友,他們軟綿綿的向著老人們一一問好,當《小蘋果》的音樂聲想起來時,趕緊站的筆直,然后隨著節奏舞蹈。雖然有些手忙腳亂,但是老人們還是齊齊鼓掌。
表演結束后,一起來的兩位理發師的攤位已經開張了,老人們很是積極,排著隊一個一個的理發。還有一位中年女性,她是一名資深的中醫,院長給她搬了一個小桌子,她從包里掏出手絹鋪在桌上,然后拿出墊子開始給老人們診脈。
有一位年紀已經很大的老人家,坐著輪椅,滑動到她那里請她聽診,老人口不能言,回答她的問題全靠手比劃。兩個人伸著手來來回回的擺動,想要理解對方的意思,可是終究不能讓老人理解的很好。老人呆呆的坐了一會,眼睛里都冒出了淚光,他默默的用手拭干了眼淚,隨后向著醫生擺了擺手,就推著輪椅走了。我在一旁看著心里難受,后來問院長,院長說敬老院里有兩位老人都是啞巴,說不了話,只能在平日里用心照顧著。
這時,又有一輛小型運貨車開進了院子里,老人們紛紛站起來看熱鬧,兩個大小伙子利落的從車上跳下來,手忙腳快的開始卸貨,紅色袋子里裝的是牛奶、桃酥和糖果,全院42位老人一人一份,還有兩大塊豬肉擺放在車尾巴上,有幾位等不及的老人前去幫忙,結果因為太重反而搬不動,最后還是幾位青年人前去接住才搬下了車放到了桌子上。隨車而來的,是孟津縣在小年前來慰問的縣委黃書記,他一進門就握住了一位迎上來的老人的手,隨后感謝我們一行人送來的愛心。
在劉院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起參觀了養老院的內部設施,包括老人們居住的房間、日常活動休息室等。我們領導站在一旁感慨著對我說:“每到逢年過節,這些老人們才是最孤單的,這些活動咱們看起來可能覺得沒什么,包括咱們送來的這些東西也只是一時的,唯有通過這些活動所帶來的看望、慰問與溝通,帶給老人們的心理慰藉才是長久的。”
我聽完深以為然。我在這單位也待了很久了,這是我大學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工資勉強只夠溫飽,而支持我呆在這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能切實的看到我們真真切切的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患有白內障的老人,有面臨失學的學生,有從來沒有見過電腦、感受過互聯網的孩子們…而更多的是利民的項目工程。
今天來敬老院看望老人、給老人們送東西并不是此行唯一的目的,陪老人聊聊天、說說話、包包餃子、修修頭發才是最能寬慰心靈的事情。生活有時候苦不是因為物質上的,而是心靈上的匱缺。就像曾經聯系我們單位主動捐款的兩位90歲高齡的夫婦,他們說不需要社會的表彰、不需要受到資助的學生回報他們,只希望受到資助的孩子們能在學習生活之余、給他們老兩口打個電話、聊一聊她們最近的生活就好,這會讓他們心情格外舒暢。
所以,我想,下鄉調研的目的也是這樣吧。不單單是來考察農村群眾的生活環境、也不只是為了判斷他們有沒有脫貧,而是走下去、彎下腰,與村民們一起蹲在門口的灶臺邊上,與他們聊一聊,聊一聊生活為什么這么艱辛,聊一聊明年的收成會不會好,這,才是我們的目的吧。
小年小年,送灶王,愿敬老院的老人們都能身體健康,心緒歡暢。
20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