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櫻自從結婚后,很少能收到她的信息,朋友圈除了一張孩子的滿月照,基本上屬于廢棄狀態。我暗自猜測她可能是忙著帶娃,沒有了其他的多余時間,也自然沒空跟朋友聯系,當了媽就是要和從前說拜拜。
今天突然收到了她的微信,雖然多年未見,生活圈子都不一樣了,聊了兩三句,我們就又找回來從前的感覺,歡快的停不下來。從工作、家人、愛情聊到孩子、老公。
正說的起勁兒,小櫻突然說真好,感覺還和以前一樣。
我說什么從前一樣?!她說一直不好意思聯系我,覺得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了,我在大城市里拼搏,而她很沒用,不敢走出去,所以自卑。
聊天結束,我很惆悵,之前也有過很好的朋友不知什么原因就不聯系了。曾經很想沖上去問下為什么,是不是早就想離開了。
日后習慣了相遇,習慣了離別,也習慣了不問原因。每個人離開的原因可能都不同。
這是首次聽一個人說原因:自卑和羨慕另一個人。
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羨慕的,要是來過一下我的生活,估計就不會這么想了。
我想說,親愛的,我也羨慕你。生活穩定,有家有老公有孩子,還有安全感,而我一直漂泊,雖然奮斗,但是夢想卻很遙遠,安全感從未有過。
我的生活其實也并不是你想像的那個樣子的,有很多失敗的事情。可能是距離產生了美吧,也可能是這所謂的“大城市”,也可能是所謂的“走出去的奮斗。”
我們都不了解對方的處境,但是卻都覺得對方的生活比自己好。又都覺得自己生活的很糟糕。
自己是笨拙的,失敗的;別人是光鮮的,成功的。
我們對別人的生活一無所知,只羨慕別人遙遠的,陌生的人生。
記得有人這么形容旅行:從自己待膩了的地方去到別人待膩了的地方。
前些天看到一個文章的主人公買了大城市的房子移居大理,過上了夢想中的寧靜生活:大房子,有山有水,有花有地。得知自己剛賣的房子漲了200萬,再也無法淡定。現在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寧靜生活也有待膩了的時候,不管是在哪,都是這樣。我覺得,可能區別在于你是真的熱愛,還是在逃避現實,想象中以為那樣會更美好。
陌生總是充滿著未知與刺激,總是會在腦海里虛構出無數美好的畫面,旅行前的興奮,遠處的山峰,遙遠的星空,無邊的大海...當你走過了那些旅途,他們變成了經歷,便不再是你的向往。
你想活成別人,別人又想活成你
初五
我是習慣一個人看電影的,兩個人的時候一個人去覺得清凈,一個人的時候只能一個人看,這時候覺得熱鬧~
前些日子去看了《七月與安生》,叛逆的安生,文靜的七月,七月喜歡安生的勇氣,激烈的生活;安生喜歡七月的穩定,文學的修養。他們是對方的影子。卻最終無法成為對方。
七月也許想,如果再膽大一點,就可以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看外面的世界;安生也許想,如果有像七月一樣溫暖的家庭,就不會感覺孤獨而選擇流浪。
比起《七月與安生》,我們也經常會想,如果當初就勇敢,一定可以告白那個暗戀多年的學長;如果家境優越,就可以一直讀書讀到博士;如果性格熱情如火,現在就有很多好朋友,一起談天說地,一起遠行。
那么多的如果,終究是別人已經過上了的生活。
所以我們埋怨自己,貶低自己,不敢和優秀的人接觸。變的脆弱,變得唯唯諾諾。躲避著眼神的交流,尷尬的附和著大笑,不能融入交流的氛圍。
這時候,我們把自己想的太低,把別人想的太高,我們就是不肯放過自己。
甚至不愿相信,我們變不成別人,也羨慕不來別人。
我想成為完美的你,但是請寬恕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原創內容,如需轉載,請先聯系初五
微信公眾號:iamchuwu
個人微信:ah-chuwu,歡迎成為我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