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咖啡沒特點?怕是你對它存在什么誤解吧?

“印象中的哥倫比亞咖啡:干凈,均衡,柔和,中后段表現佳,很適合做拼配;但作為單品與埃塞豆拼風味,則不占優勢。而當我親自來到哥倫產區,經過更全面更廣泛的品嘗后,哥倫咖啡可謂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從玻利維亞拉巴斯起飛,輾轉20多個小時,終于抵達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Bogota)。

第一站先去中糧國際咖啡業務設置在波哥大的辦公室參加杯測。

途經喧鬧的十字路口,一位撐著雨傘的老人正演奏著薩克斯,我們聽了一會后,過去向他買了幾張唱片
波哥大的中糧辦公室
波哥大的中糧辦公室


一、哥倫比亞咖啡大觀??

目前,哥倫比亞是世界第一大的水洗阿拉比卡生產國,第二大阿拉比卡生產國,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年產量約等于巴西的三分之一

但是,這個龐大的生產國并非我想象中的有太多商業化大莊園形成大規模生產。相反,哥倫比亞95%都是小莊園,數量巨大,且大都是5公頃以下的種植面積,幾乎全靠人工生產,以一種小農種植家庭貿易的形式呈現,有利有弊,但無疑能讓我們喝到更多樣的特質或者說差異性

相比我之前去的危地馬拉、玻利維亞,哥倫比亞整體地形較為平坦,西高東低,東部為亞馬遜河沖積平原,面積達三分之二;東部則平行分布著南北走向的三條科迪勒拉系山脈,哥倫比亞的精品咖啡基本就種植在這幾條山脈上

山脈起起伏伏,縱貫南北,土壤各異,交迭著非常豐富的微氣候,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多個產區,可以種出80多種不同風味的咖啡,也使得哥倫比亞幾乎全年任何時候,都有正在采收咖啡熟果的地方

其中,中國愛好者辨識度最高的三個精品產區(蕙蘭、娜玲瓏、考卡)均位于山脈南部

與危地馬拉一樣,哥倫比亞咖啡的對外出口也有專門的機構監管。1927年成立的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英文縮寫為FNC),除了旨在提高種植者生活質量和咖啡品質;還承擔監管責任,以確保所有從哥倫比亞出口的咖啡生豆都達到一定標準,不負本國咖啡名譽。


二、哥倫比亞咖啡出口展?

第二天早上,我們去了波哥大的“2018咖啡出口展”

在現場,我們總共測了30多支將在當天下午競拍的豆子。不得不說,這些豆子都非常優秀,各有特點,引發了我們強烈的占有欲。由于下午另有安排,于是我們便委托中國的同行朋友代為競拍。經過一番討論后,我們便先行離開了展會。

和中國同行朋友討論要競拍哪些豆子??
參與競拍的中國同行朋友

當天下午傳來喜訊,我們的朋友不負眾望,打敗了日本韓國的競爭對手,幫我們競拍到了一支如愿以償的豆子,來自考卡產區,超級菠蘿味!而今年的哥倫比亞標王,也被中國同行斬獲手中,可喜可賀!

我們拍到那支超級菠蘿味的豆子


三、玻利瓦爾廣場??

第三天,中糧國際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帶我們觀光波哥大。

游玩地區主要集中于玻利瓦爾廣場,據說是殖民時期西班牙王室命令建造的。

南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

始建于1876年的國會大廈,巴洛克式老教堂,國家博物館,正義宮等,都位于這座廣場上。

哥倫政府似乎很親民,總統府位于廣場附近,與嬉鬧的游人區僅有一巷之隔。

總統府

準備離開在等Uber時,連續有3波哥倫比亞人跑過來與我們合照,許是他們覺得亞洲面孔比較稀奇吧。

中間我們在一個咖啡館喝咖啡時,門口有個街頭藝人在表演。她是個變性人,我們坐在門口聽她唱歌,越聽越有感覺,有些觀眾情不自禁地跳起舞蹈。街頭藝人邀請我上臺跳舞,于是我就上去和她跳了一段。


波哥大街頭藝人

一天逛下來,覺得波哥大也是座富有藝術氣息的城市,總體上也比較發達、現代化,這點與玻利維亞、危地馬拉等其他南美國家有著明顯的區別。(但個人感覺,有些南美國家越發達的大城市可能更危險些,不似小城市的人們那般淳樸友善。來此旅游的朋友,夜晚盡量不要出門)


四、皮塔利托市的中糧干處理廠??

第四天,我們從波哥大飛往蕙蘭產區的首府內瓦(Neiva),再轉4個小時的車前往蕙蘭下轄的另一城市皮塔利托(Pitalito);沿途看到公路兩旁分布著廣闊的水稻田,原來哥倫也種水稻嗎?這點倒讓我挺意外的。

皮塔利托是蕙蘭省重要的咖啡產地,以此為中心,周邊輻射著大大小小的咖啡農場。

中糧因此也在皮塔利托市設置了干處理廠,規模比設置于巴西的要小一些,但專業度也不輸巴西。

生豆樣品脫殼
工作人員烘焙樣品

參加杯測的時候,我發現他們的杯測也不似巴西那般粗獷;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工作人員單手撈渣的方式,快而精準,徹底驚艷了我!

精湛的單手撈渣

然而這次所測的蕙蘭產區的豆子更是驚艷!6輪38支豆子測下來,我們喝到了耶加、肯尼亞,甚至是巴拿馬BOP類型的風味,大家的風味描述應有盡有,包含了茉莉花、玫瑰花、百香果、黑莓、橘子、杏桃、小番茄、白葡萄酒、綠茶等等!真是刷新了我對哥倫豆的看法!

中糧工廠的搬運工人同樣令我敬佩,70公斤的生豆一個人輕松抬起,兩個人便可完成一條搬運生豆的流水線,并且可以將咖啡豆疊得很高且整齊!


中糧工人搬咖啡豆


五、咖啡莊園深度游??

第五天,我們以皮塔利托市為中心去了3個莊園(原本想去更多,但時間有限,只去了3個)。由當地尋豆師Liliana做向導,她既是中糧在皮塔利托市長期合作的采購師,更是當地咖啡農的技術顧問。她為咖啡農提供了很多幫助,也與他們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系與友誼。

哥倫比亞尋豆師Liliana

哥倫咖啡基本都種于山脈帶上,所以一進入咖啡種植區,道路立即變得崎嶇起來,山路經常貼著懸崖邊,然而Liliana車技精湛,于懸崖邊單手開掛,游刃有余,談笑風生,是我見過的車技最厲害的女司機。當然,也足以證明Liliana進山的次數之多。

1. El Diviso

我們到達的第一個莊園名為El Diviso,莊園主自嘲他們是個比較年輕的莊園,有30年左右的種植歷史。但實際上他們也拿過COE獎項。

這是個典型的家庭式小農莊園,由住宅小院+種植區組成;房子打掃得很干凈,周圍還種了各種花草,裝扮得很漂亮。住宅后面的坡地即是咖啡種植區,品種以粉波旁為主,咖啡樹均種植于芭蕉樹下,以起遮陰作用。莊園還種了南美原產水果牛油果、火龍果等。

莊園主帶我們參觀住宅后面的咖啡種植區域,粉紅的咖啡櫻桃夾雜著少量的青碧果實。原來,同一枝頭的咖啡果實不一定會同時成熟,因此他們分幾次手工選摘成熟的櫻桃,未成熟的則繼續留在枝頭,待它們成熟后,再次采摘。

芭蕉樹下的咖啡苗
同一枝頭的咖啡果實視成熟情況分幾次手工選摘

期間,Liliana拿出一個儀器,將咖啡櫻桃捏破,涂汁于儀器上,以此檢測咖啡櫻桃的含糖量。Liliana說她只會采購含糖量達25%以上的咖啡。

我們還特地看了莊園的晾曬方式,他們在閣樓木板上先鋪一層細密的網,以起透氣作用,咖啡豆平鋪,上面再用薄膜搭一個相對封閉的小棚子,防雨防潮。受哥倫比亞大氣候所致,這里常年多雨濕潤,難以做日曬處理,因此水洗處理是這邊的主流。幾乎每個莊園都擁有自己的小型處理設備,可獨立完成自家咖啡櫻桃的脫果肉和水洗處理

閣樓上的防雨晾曬棚

El Diviso莊園就建有微型處理站,一個小房間,基本由一臺小設備與水洗發酵池組成,衛生也做得很干凈。

El Diviso莊園的家庭式微型處理站


2. Buena Vista

第二個莊園名為Buena Vista(幾天前在玻利維亞,也參觀了一個同名的莊園。Buena Vista這個西語在南美洲各個國家經常出現,通常國內的翻譯是遠景/美景莊園。其實有點像討口彩而命名的,于是我們給這個名字起了個別稱——阿福莊園)。

這個莊園在當地很有名氣,規模也較大;似乎拿過好幾屆COE獎項!莊園主很有規劃,房子墻壁上貼著詳細的計劃。

房子的后面即為農場,看得出注重科學種植,善于合理利用空間。

莊園種植了多個品種,按照不同品種嚴格規劃種植區塊,管理很科學精細

品種分界線,左粉波旁,右黃波旁

莊園別具機巧地在房子上設置雙層屋頂里層為平臺屋頂,外層為可移動式屋頂(坡體構造,完美導流雨水),通過滾輪平行移動。坡屋頂移開后,平臺屋頂即可用于晾曬咖啡。當陰雨將至,坡屋頂便移回原位,完美蓋住咖啡豆晾曬臺!

Robin背后的鐵皮即為可移動式外層屋頂

參觀種植區時,Liliana又拿出一個新的工具——咖啡櫻桃目數盤,共100個孔,Liliana隨機從麻袋中抓出咖啡櫻桃,直至鋪滿100個孔,以此檢測咖啡櫻桃的目數合格比率。

成熟的果實選摘后,莊園還會對咖啡櫻桃進行二次手選,剔除過熟的櫻桃,以保持品質干凈純一。杯測后發現,這個莊園的咖啡超!級!甜!

在這個莊園,我認了一位干女兒。一個很熱情的小女孩(她媽媽是當地手沖冠軍),一直拿東西給我吃,教我西語,還不斷問我小貓小狗等各種動物的中文怎么說。


3. La Pelota

第三個莊園名為La Pelota,西班牙語意為球(或回力球),不知為何中文卻譯為了圓丘莊園。

圓丘莊園距離前兩個莊園較遠,位于圣阿古斯丁鎮(San Agustin);海拔1900m,總面積5公頃,種植著甘蔗、芭蕉、桑葚等,其中咖啡種植面積為3公頃,含1800多棵粉波旁樹種,年產量約480Kg,約占莊園咖啡總產量的24%。

這個莊園在中國更有名氣,尤其是它的粉波旁。去年CBC第6名的比賽豆就是這里的粉波旁。而潘志敏更是拿著這個莊園的粉波旁代表中國區參加世界咖啡師大賽。

我這次在中糧哥倫工廠選到的幾支豆子就包含了來自圓丘莊園的粉波旁。

蕙蘭產區的圓丘莊園

在這里,我也終于明白了這些天在哥倫比亞水洗豆中喝到的發酵味、葡萄酒香是怎么來的了。原來,有些咖啡莊園會把當天采摘的咖啡熟果封在袋子里悶24小時,然后再脫果肉,帶著粘液進入發酵池靜置36小時因此干凈的水洗哥倫豆最終也具備了日曬的發酵味。實際上,這是哥倫比亞近兩年才開始流行的處理法。我們在哥倫比亞咖啡出口展會競拍到的那支來自考卡產區的超級菠蘿味咖啡豆,大概也是這么處理的。

當天的莊園之行中,我發現Liliana接觸的咖啡農似乎基本以女性為主。許是小農種植園的男丁傾向于外出務工?但無論如何可以感受到當地女性在哥倫比亞咖啡種植業中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很敬佩她們!

參觀完莊園的第二天,我們從中糧工廠旁邊的機場搭飛機離開皮塔利托。至此,哥倫比亞尋豆之行算是結束了。


結語

回顧這些天在哥倫比亞的經歷,我發現哥倫比亞咖啡真的很有潛力,真真切切改變了我的看法。除了勝在干凈、均衡、柔和,這里也有許許多多花香水果調性突出的豆子,完全可與埃塞系相提并論。之前一直覺得哥倫豆在風味上不如耶加、肯尼亞、巴拿馬,除了是由于我自身的忽視,也有可能是這邊的好豆子大多被歐美日捷足先登了。

朋友們,是時候重新認識哥倫比亞咖啡了!期待我這次從哥倫比亞選到的幾支咖啡吧。


相關產地文章

1.《Robin的原產地尋豆之旅:巴西篇

2.《Robin的原產地尋豆之旅:玻利維亞篇

3.《Robin的原產地尋豆之旅:危地馬拉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這篇文竟然收藏最多,贊賞卻最少,咖友怎么能差事兒呢,如果對你有幫助就贊賞一下,請我喝一杯好了 ^_^ Thank...
    手拿蒲扇的熊貓閱讀 9,547評論 9 120
  • 上周末做了一場咖啡分享會 一場關于哥倫比亞咖啡的分享,本來計劃十人的分享會,最后報名人數14人,由于場地限制最后我...
    一只咖啡狗的自白閱讀 3,701評論 4 51
  • 凌晨5點醒來,記起自己已經失戀了,盡管心底還在抱著那一絲希望,然后哭得不能自已。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喜歡他,多愛他,可...
    H2閱讀 474評論 0 2
  • 為什么要減肥 脂肪堵在心臟叫梗 堵在毛細血管叫瘤 堵在肝臟叫腫瘤 堵在子宮叫肌瘤 堵在乳腺叫增生 堵在甲狀叫結節 ...
    8ef915bea7ad閱讀 478評論 0 0
  • 形態 《肌體和體肌》 肌體 主性的肌鏈條腘窩的肌象 物主格的肌鏈條髖部的肌象 肌體鏈的沖擊性精神 肌體鏈...
    UniverseArtwork閱讀 17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