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的經典名言是: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紅樓中的男性,或薄情愚蠢,或剛愎自用,那些所謂的仕途經濟,在曹雪芹的心中,也是虛妄和可笑的,不過倒底有那么幾個靠譜的男人,是須眉濁物中的“清流”,讓人覺得天下的麗質女兒,總不致于都被糟蹋,我來盤點,歡迎拍磚!
NO 5. 賈蕓:一個上進的世家子弟 一場勢均力敵的戀情
薛姨媽進京時,合家老小住在梨香院,呆霸王薛蟠起初是不愿意的,因為梨香院和榮國府甚近,他怕受約束,但很快就和賈氏子侄打成一片,每日聲色犬馬,尋花問柳,也就不想著要搬走了。可見,這些本家爺多是紈绔膏梁之徒。不過賈蕓并無在風月場中廝混的閑情逸致,因為他父親早逝,家運不濟,整日心心念念的,是如何謀個營生,好頂名立戶。
賈薔是賈府里的戲班總監理,對于賈蕓、賈薔這些本家子弟來說,能在賈府的釆辦、基建乃至文化娛樂活動方面謀點營生也算是近水樓臺,紅樓中對賈蕓如何謀得栽花木工程做了比較詳盡的描寫,從中可以凸顯出他的幾個性格優勢:第一,務實有韌性,得知鳳姐將活派給了別人,他并沒有怨天尤人,而是積極地想辦法,最后決定用香料來籠絡鳳姐;被嫌貧愛富的舅舅冷嘲熱諷后也并沒有出言不遜,而是不卑不亢地辯解。第二,不急功近利,但善于抓住機會,鳳姐收到香料后很高興,但賈蕓并沒有當即提出請求,在鳳姐主動承諾日后給賈蕓派宗大活時,他立刻積極表態:嬸子先把眼下這宗小的派給我,我若干的好,日后再給我大的。
賈蕓想盡辦法結交和靠近賈府的核心圈子,寶玉說“你越來越像我的兒子”了,本是一句戲言,但賈蕓卻順水推舟要張口叫爹,確實有些諂媚,可有道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寶玉這種“富貴閑人”怎么會懂得賈蕓為生計奔波時的誠惶誠恐,怎會體察到察言觀色中的人情冷暖。書中有個細節十分傳神:寶玉邀賈蕓好好聊聊,賈蕓果真去了可卻撲了空,只好“呆呆地坐到晌午”,因為這不過是寶玉隨口的一句客氣話。
紅迷最津津樂道的,是賈蕓和小紅的戀情,他倆確屬天作之合,因為二人的內核是如此一致,第一,二人都很上進,都在盡力為自己謀前程;第二,小紅在寶玉房中受排擠后及時轉投鳳姐,因為她和賈蕓一樣,遇到挫折不氣餒,懂得變通;第三,二人的口才都是杠杠的,小紅的僅用了一次簡短的匯報,就征服了鳳姐,而賈蕓說話,其實也很俏皮生動,要給比自己小五六歲的寶玉當兒子,給出的理由是“搖車里的爺爺,拄拐棍的孫子,山高遮不住太陽”。更有意思的是,蕓紅戀和寶黛戀的定情過程如出一轍,都是通過通過手帕私相授受。
高鶚續寫的《紅樓夢》中,賈蕓、賈薔都成了禍害巧姐的“奸兄”,至少在我的心里,這是對人物的一種誤讀,因為鳳姐是小紅的貴人啊,另外,從賈蕓和母親相處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他孝順懂事,這樣的人本性應是善良的。
NO .4 薛蝌:忠厚端方的皇商后裔 ?娶了妙玉的摯友
薛蝌是薛寶琴的親哥哥,薛寶釵的堂弟,他的這兩個姊妹都是絕色的人物,尤其是寶琴妹子,剛一場便驚為天人,這薛小妹不但模樣標致,才思敏捷,而且因為跟著經商父親四處游歷,見多識廣,還遇到過什么真真國的女孩,曹公彼時的筆墨花在寶琴身上了,給薛蝌的只有一句:觀其形容舉止,倒像是寶釵的親兄弟。雖說寥寥一筆,但立馬讓人感覺,薛蝌和五毒俱全的呆霸王薛蟠絕對是兩路人。
對薛蝌比較集中地刻畫,都在高鶚續寫的后四十回中,薛蟠在外惹事,打死了了人,又娶了夏金桂這個悍婦,讓薛姨媽焦頭爛額,“珍珠如土金如鐵”的薛家也一敗涂地,此時薛蝌就成了薛家的頂梁柱,全靠他四處打點走動,為薛氏母女分憂,薛蝌有責任有擔當,十分盡心盡力,他曾抱怨過:看看大哥哥平時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這說明,他不是一般輕浮的公子哥。
夏金桂既妒又潑,但對男人的品味還是有的,她叫苦不迭,為什么把我嫁給了大爺(薛蟠),而不是二爺(薛蝌),她使出渾身解數色誘薛蝌,這一幕有點像賈瑞調戲鳳姐,只不過男女對調,但不同的是,狠辣的鳳姐巧設相思局,讓賈瑞丟了小命;而薛蝌寬容厚道,雖然心里有察覺,但處處敬以長嫂之禮,夏金貴無計可施把怒氣撒在了香菱頭上,怎知多行不義必自斃。
薛蝌的姻緣也是很美滿的,她娶了邢夫人的侄女邢岫煙,此女雖非主角,但絕對以氣質取勝,恬淡素雅,見識高遠,而且因為和妙玉私交甚篤,還有幾分出塵的仙氣,二人婚后互敬互愛,讓紅樓這出悲劇有了一抹暖色。
NO 3 賈政:壓抑的士大夫 ?焦慮的中國家長
鄙人不才,看紅樓從來沒看出賈政"假正經"或道貌岸然,只覺得他是一個典型中國男人,有傳統儒家士大夫的原則和標準,也有中國式家長的焦慮和不安。
賈政一直用忠君愛國、克己守禮的標準要求自己,元妃省親時,他和自己的女兒以國禮相見,隔著一道簾互相殷殷叮囑,實為中國文化的一種奇觀,元春讓他“好生保養,以國事為重”,他真的很聽女兒的話,居官更加勤慎,還被點了學差。
紅樓中很多次聚會娛樂的場合,只要賈政在,大家都很拘謹,寶玉甚至噤若寒蟬,但我覺得嚴肅古板和不解風情并不是賈政的天性,他的內心其實是細膩和敏感的,還有點小文藝,在《制燈謎賈政悲讖語》這一回中,因為迷底是爆竹、風箏、鏡子這些不祥之物,他悲愴惆悵了很久,所以賈政的人格是浸淫在傳統儒家禮數中,被后天塑造的。
《曾國藩家書》里,曾國藩總愛和子女“檢討”自己:啊!我最近真得很懶,很放縱,沒怎么讀書和寫字,其實他明明非常自律,又非常勤奮,是不是不謙虛自省到口是心非,就不叫儒家士大夫?賈政也是如此,看到寶玉神采飄逸、秀色動人,明明心中大愛,卻仍要挺著一張冰塊臉;大觀園初建之時,寶玉題對額一展才華,他心里也很高興,卻還要在眾清客面前“畜生、孽障”地罵著,賈政就是寶玉對男性世界陰影面積的源頭,其實中國千千萬萬對父子關系中,都有這樣的悲情色彩:一個將愛和欣賞深藏于心,另一個極力逃避直至極度叛逆。寶玉被打了,尚且有姐姐妹妹、媽媽奶奶的垂淚撫慰,可賈政的失望與痛苦誰又能理解呢?(當然,這其中有誤會的成分),從主觀上看,賈政不是個不負責的父親,但他終究是個失敗的父親。
賈政的性格之所以會演變成這樣,和他的婚姻也有很大關系,如果他娶的不是“吃齋念佛、藏愚守拙”的王夫人,而是一個像老太太這樣活潑浪漫的女人,他也許會是另外一種樣子。他的妾趙姨娘是個卑微可鄙到幾乎人人都不拿正眼瞧的角色,但和賈政的關系還不錯。在劉震云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中》中,人和人的關系就兩種,說得著和說不著,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描寫看,賈政和趙姨娘,至少還是說得著的,有人說,趙姨娘一無是處,唯下體可采,這種因素不排除,但更重要的是,比起王夫人,趙姨娘更能讓他釋放天性吧。
NO 2. 北靜王:驚鴻一瞥的中式貴族
在秦可卿的喪禮上,賈寶玉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北靜王,北靜王的全稱是北靜郡王,《紅樓夢》雖盡力架空歷史已避嫌,但畢竟以清代為基礎,清朝對王爺等級的劃分是貝子、貝勒、郡王和親王,因此北靜王是個級別比較高的王爺了,但他和寶玉會面的過程中,并無半點架子,而是十分親和有禮,舉手投足之間,又處處流露著中式貴族的風雅和謙遜。
曹公一貫的筆法,借北靜王之眼寫寶玉,借寶玉之眼寫北靜王,二人眼中的彼此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北靜王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寶玉是“面若春花,目如點漆’,二人日后為什么如此投契,應該是在對方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書中說北靜王“才貌俱全,風流跌宕”,這里的風流不是私生活混亂,而是文采斐然、飛揚灑脫的意思,北靜王叮囑賈政,不要因為溺愛而讓寶玉荒廢了學業,因為自己在這方面是吃過虧的。果然,曾經的北靜王也是個頑劣的鬼馬少年,但時過境遷,雖說他仍保有些不羈的品性,但畢竟已入世,開始在府上廣聚英才,開啟了成為一代賢王的模式。
古人第一次見面總要互贈點東西聊表心意,比如什么汗巾子、玉佩、扇墜之類,北靜王給寶玉送了一串念珠,寶玉又將它轉送給了黛玉,雖說黛玉執意不收,但很多人認為這是曹公在埋伏筆,黛玉最后給北靜王當了妾。講真,北靜王是個憐香惜玉的人,不會辜負黛玉的人才心地。
NO 1.林如海:才女的爸爸 開掛的人生
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親,為什么曹公讓林氏家族的所有成員都難逃病弱和早亡的命運?只有一種解釋:天嫉紅顏、天嫉英才。
林如海的人生真的很開掛,他是前科探花,妥妥的學霸一枚。從官職上看,他是蘭臺寺大夫兼欽點的巡鹽御史,雖品階不詳,但能當上這兩種官職的,絕對是皇上的心腹和信仼之人,在古代,大理寺是最高法院,蘭臺寺是最高檢察院,蘭臺寺大夫掌管官員的糾察彈劾,有點像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陸毅飾演的反貪局長侯亮平,巡鹽御史就更不用說了,在資源有限、鹽鐵專賣的封建社會,這可是多少人羨慕的肥差,黛玉的出身,確實又“貴”又“富”。
上面的這些還遠遠不夠,林如海娶到了賈母“唯一疼愛”的子女,千金小姐中的千金小姐賈敏,二人可謂紅樓中排名第一的才子佳人。賈敏去逝后,他無意續弦,一心一意當個慈父,可見是個情深意重的男人。上天對好男人的饋贈是:給他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兒,比如黃老邪有黃蓉,林如海就有林黛玉,著名建筑學家,民國才女林徽音的的父親林長民曾說:做一個有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求做到友誼的了解。才女的父親,也絕非等閑之輩啊!
林黛玉的絕世才情,和家學淵源與父親的熏陶也分不開,她從家中給小伙伴帶的禮物,不是什么玩具首飾,而是毛筆。林如海對女兒諄諄教導,事無巨細,比如黛玉第一次在賈府吃飯,飯后看到丫環捧茶以為是要喝,就想起了父親的叮囑:飯后不宜立即喝茶,會傷脾胃。總之,雖然曹公在林如海身上用的筆墨很有限,但這個男人就兩字:完美!
榜單揭曉完畢,怎么不見男一號寶玉?寶玉這個心地赤誠的富貴公子,被情字成就,也被情字拖累,他癡情、深情,專情,又多情,還是個很前衛的雙性戀,但“過慧易折 情深不壽”,這樣的男人只適合活在書里,并不宜室宜家,故未入榜。
誠惶誠恐 ?致敬經典 ?你的點贊 評論和關注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