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耳感」
寫作風格的感覺這本書,為想寫得更好的寫作者而著。重非虛構類的寫作,如學術論文。為這個世界建立更多的美。
文中對《風格要素》里面提到的內容,有不同意見。認為
語言是隨著時間改變的。
語言在發展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代變遷,新舊事物交替,必然會有一些新的調整。
這與我看到《風格的要素》的感覺不太一樣。風格要素寫于1918年,書本里面主要是告訴人們不要做什么,但沒有告訴我們應該可以改善什么。我對風格要素的印象是,刪除冗余,要簡潔,多用主動語態。平克說到,偶爾的被動語態也可以讓表達意思更有力。
好的作家是熱切的讀者。它們吸收存儲大量字詞、成語、語句結構、比喻和修辭技巧,對于這些元素怎樣協調、怎樣沖突,也有敏銳的觸覺。這就是意味技巧熟練的作家那種難以捉摸的「耳感」a writerly ear。——P18
但成為一個好的作者,起點是做一個好的讀者。作者的寫作技巧,來自發掘好文章的例子,品味它并作出逆向工程。P18
當你思考寫作學習,視為像追求自己的樂趣,如烹飪,攝影,那你是否又會有不一樣的領略角度呢? 寫作即不是難事,不是課堂上老師要求完成的作業,而只是當成自己的一個樂趣,去探索,去改進。是不是會是容易多了?
好的寫作,可以把我們察看世界的方式翻轉過來,就像心理學教科書中,同一個剪影既可看作高腳杯,又可看作兩個臉孔。P22
好的寫作,是透過內心的眼睛來理解的。讓一件物體跟身體某一部位相交
一大塊西瓜————她看來正掙扎著讓它跟自己嘴巴的小「O」形物相交。
一塊水果跟一件「O」形物香蕉。這驅使讀者停頓下來,內心換起這個行動的一個圖像,同樣親睹這情景。
聰明的寫法,都是用句子本身來描寫事物的狀態或情感,而不是直白敘述。如你想要描述「可愛」,可通過一些動作場景描述來表達。書中更多例子,
鑲褶邊的無袖連衫裙。 用一個老式詞語描述一件老式衣服,有助向我們表明照片的時間,而不需用上「褪色的照片」等陳腔濫調。P25
例舉小段文P22,《背叛斯賓諾莎》(Betraying Spinoza),哲學家暨小說家Rebecca Newberger Goldstein。分析存在和死亡這個命題。
小段原文
我每天都在猜想她是否仍然存在。一個你所愛的人,看來是太過顯著的一樣東西,不至于就此完全從世上消失。一個你所愛的人就是一個世界,就像你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世界。這樣一個一個的世界,怎會就此歸于無有? P26
作出解釋
哲學家所謂有關意識的重大難題( 「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就像你知道自己也是一個世界」)。探索這個抽象哲學謎題的意義所帶來的迷惘,跟痛失所愛的人尚待調適過來的那種心酸,兩者融合起來。P26
總結
小說和非小說的寫作技巧有重疊的地方。這段摘錄文字中個人化和哲學性的意念柔和起來,成為一種闡釋的工具,幫助我們理解斯賓諾莎談及的問題。但這也是貫串Goldstein的小說的一個主題,那就是學院派哲學所執著的概念,像個人一致性、意識、真理、意志、意義和到的,跟人類執著與尋索人生意義,可謂如初一轍。P26
- 寫作時不只是運用意思很好的詞,在發音上也要尋求一種感覺呼應。可以讓文章變得活潑,有驚奇。
術語卡:音譯聯覺(phonesthetics)
在發音和咬字方面的含義呼應,是對發音的一種感應。P31
例子如福克斯選用的形容詞和副詞
縈繞不散、詞鋒犀利、直腸直肚、哭哭啼啼、腳踏實地、酸中帶澀、偏偏優雅、跡近不雅、性感撩人、麻麻癢癢。
你讀到這些詞的時候,腦子和身體是否也同時有觸感呢?
抽象術語用句子本身來巧妙地表達
歐威爾《政治與英語》一文的教訓,文中對非人化的抽象提出警告:
數以百萬計的農民被奪去了農場,被迫戴著雙手可拿得著的家當艱辛上路:這就叫做「人口轉移」或「邊疆重整」。
對抽象有過敏癥、對陳腔濫調有恐懼癥的維爾克森,用放大鏡對準歷史長河中「大遷徒」這個點滴,揭示出構成這個行動的人物的人性化一面。P34
有些打字員希望在辦公室找到工作。
不說「經濟機會遭到否定」。
背景是當時的女性由于膚色,而遭到職業能力的否定。
任何渴望橫越大西洋或格蘭德河的人。
不說「來自歐洲或墨西哥的移民」。
作者驅使我們把移動中的人群視覺化,并記住牽動他們的動機。P35
寫作是為讀者演示。演示一次,即是把那意象展示給讀者,讓讀者有親臨感。
- 堅持用清新的字詞和具體的意象,而啟用耳熟能詳的用語和抽象的概述;
- 專注于讀者視線的亮點以及他們注視的目標;
- 在簡單的名詞和動詞構成的背景之上,明智而審慎地插入不尋常的字詞或慣用語;
- 排比句的使用;
- 偶爾營造驚奇;
- 呈現生動的細節,而省卻直接袒露的陳述;
- 使用與意義及氛圍呼應的節律和音效。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