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晶體

寫給努力卻學不好的人,給大腦注入知識晶體22-2…………得到,專欄

怎么形容努力學習又不懂學習的人的悲哀?

書到用時方恨少,話到嘴邊沒地兒找,別人一說都 看過,只好感嘆:你講的真好。

哎,我是不是長了個假腦子啊?

我們今天來談談如何有效的提取知識。

一個概念:知識晶體、

我們都知道鉛筆芯的石墨和鉆石都是碳原子組成,不過鉆石的碳原子之間形成了非常穩定的知識晶體結構,這也是鉆石是已知自然界最硬的物質的原因。鉆石的硬度,來源于他的結構。

另一個例子是沙子和混凝土,散沙根本抓不住,使勁就散了,但是混入了水泥和石塊,這些東西之間形成結晶,散亂的沙子能夠建起一座高樓。

知識也是一樣——知識的結構和知識的元素一樣重要,如果知識點之間能夠像晶體一樣,在知識點之間形成穩定的架構。知識就形成一種“知識晶體”——《超越智商》中斯坦諾維奇中稱為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知識從散裝變成了晶體,就變得不容易磨損,強度很大,也容易整體提取。

星座就是個特典型的知識晶體。

漫天的星星誰都記不住,古人用自己的想象力把這些相距數光年的星星連接起來,形成晶體(整合知識),然后給晶體賦予美好的故事(形象化呈現)。

這樣只要你受過幾小時的訓練,在夏天的晚上認出星星,不是難事。

知識晶體的多少,也決定一個人的專業程度——,《刻意練習》提到,心理學家西蒙在1973年發現國際象棋大師的工作記憶并沒有顯著地高于常人——但是他們長時記憶里有5-10萬個棋局組塊,高手們腦子里都是“一套套”的知識晶體。

所以——讓腦子里的知識形成多少知識晶體,才是你知識提取能力的關鍵。如果你看了想不起來,張嘴就忘,明明記得卻講不出來。證明你腦子里沒有知識晶體,只有知識豆腐腦。

下面談談看如何讓變成晶體的知識結構,我總結為下面4大類:樹狀、關聯、次序、數據。

1、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級,包含關系

最典型的樹狀結構是書的目錄,再比如昨天的內容,其實就是:知識管理分為:知識儲存、知識提取、知識呈現3個部分,也是個典型的樹形結構。

這些層級再加上點首字母縮寫,就變成了常見的某某法則,比如目標管理SMART法則、發現天賦的SIGN法則、成就事件分析的AELOU法則。

中文其實叫做口訣法,我在講教學設計的時候提到:金貴十分戀的口訣,分別代表“進入導語-規則-時間-分享要求-練習開始”。 -(這一句話我本人暫時沒不能理解)

把知識樹狀處理,編成口訣,就是一個好方式。

2、體現事物相互關系

比如金字塔結構的知識,展現的就是一種“以底層為基礎,逐漸升級”的關系。比如“馬斯洛需求層次”。而漏斗這恰恰相反,展示的是“上面不要就漏下來”的關系,比如“求職金字塔”。

還有典型的四分法,比如熟悉的SWOT分析,時間管理的重要-緊急四象限,展現的是2個維度評價的關系。還有“好男人在哪里圖”則展現出更有趣的3個元素兩兩部分重疊的關系。最后數學公式也是關系結構,比如說E=MC2,展現的是能量2、質量和光速的關系。這個我們也有在用,比如生涯規劃強調的“定位=行業*企業*職位”。

3、序列關系:體現先后、因果關系

序列關系是一種流程圖的知識結構,展現事情的前后、因果和邏輯關系。

最常見的就是工作流程圖,就是說明書的步驟指南——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比如我提到的“不從第一頁讀書法”就是典型的序列關系:找書-目錄-章節。

再比如我們轉載的求職邏輯圖,如下——一件事從上到下全做完才算完,都是典型的因果結構

4、體現數量差異關系

這種知識結構,是數據結構,平時常見的柱狀圖、餅狀圖、增長曲線......

數據圖展示的是事物空間、時間上的差異性。這就不多說了。

有很多知識結構呈現之巧妙。讓人嘆為觀止,他們本身就自帶美感,比如太極八卦圖:

一個技術:如何提升這種產生知識晶體的能力?

1、大量看模型

不僅要看,還要每次思考這個模型希望表達的關系。《超級個體》專欄每天的成長卡都是一個知識晶體,大可自己琢磨。

2、自己嘗試模仿

看了一個模型一段時間后,不妨關掉圖片,自己畫一遍。

費曼技巧轉述是,也可自己嘗試畫一遍,看看和原來的架構有什么區別,找到差距再調整。

時間一長,你腦子里的模塊足夠多,知識自動就按照模型存放了。

3、強迫自己寫本書

這個是高階用法,每當我需要研究點點什么,我先想象自己要出一本書,然后先列我自己作為初學者的所有問題,然后按照邏輯給這些問題編成一個目錄。

我對這個領域可能一無所知,但是知識結構卻已搭好,只等散裝知識來吸附了。

后來“我”看到陽志平老師的文章,他的方法和我一樣,還升級了一版:“不斷問自己,書的體系是什么,有哪些打動讀者的地方?”

今日回顧

為什么很多人有很多的知識量,卻提取不出來?

為什么說知識的晶體比散裝知識更有價值?

人類有哪幾種常見的知識結構?

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知識提取能力,該做哪三件事?

每日踐行

你身邊有沒有特別擅長做知識結構的高手?

你最近一個印象比較深刻的知識結構是什么?

對于把散裝知識轉為晶體,你有什么高招?來給我們分享下吧。

參考資料《超越智商》基思E斯坦諾維奇

《行動學習》陽志平 網址:http://yangzhiping.com/column/action-learning.html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