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居住了15年,久而久之,不僅習慣了,也開始愛上這個城市。只有當意識到房價很高,吸到濃重霧霾,或在三環上一堵半小時的時候,才感覺到愛之中,有幾分無奈。我周圍也有不少朋友對北京充滿著既愛又恨的感覺,想要擁抱,卻又幾多惆悵。
同樣遇到過其他城市朋友產生類似情感。昨晚與深圳好友相聚,談起這個神奇的城市,他充滿熱愛,“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個口號一點不假,很多年來,這里都是夢想者的天堂,年輕人相信,只要奮斗,就能在這個城市立足并幸福。但在過去這一年,伴隨房價近乎翻番的飆漲,越來越多在這個城市奮斗的人們焦躁了,并開始懷疑過去曾有的信念。
我這個朋友還不至此,但作為曾受過最高質量博士教育的他,作為曾供職于最具希望科技型公司,而目前正奮斗于一家正經創業公司的他,其信念已不如一年前堅定——他一邊告訴自己要有信心,堅信自己能做到房價收入比小于等于6,一邊也說到深圳這個他熱愛著的城市有可能會逼走很多年輕人——如果說類似華為騰訊這樣企業的中級員工,都需要奮斗15年才能立足于此(以年薪50萬計,存40萬,購買一套深圳普通住房,也得15年),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
前幾天又去了趟香港,走進了小時候向往的城市。記得上小學時,幾乎一切fashion都來自于“東方之珠”,四大天王的海報貼滿了臥室,聽到紅磡兩個字,就想若能住在這個城市那該多好,便可常去聽黃家駒演唱會了。前夜,當我再次望著維多利亞港灣的絢麗時,愿望已然不同。盡管知道這個城市的醫療、教育在全亞洲都可算首屈一指,城市環境有山有水、靈氣頓生,從車與行人的秩序井然還可感受到其文明。但,眼前高樓多為金融巨頭、電子貿易巨頭,我四處尋找,希望找到更多可代表未來的產業或新生力量,然而并無。此外,還了解到整個城市的房價已高到令人咋舌之程度,以至于年輕人開始迷失,希望全無。美中不足,實在太多。
這幾年我一直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全國各個城市到處跑。于是,每逢安靜下來,也會與愛人談起我們的未來,并暢想,要在哪座城市實現夢想。
這個問題在年輕朋友中也越來越熱。前幾年曾刮過一陣風,說要逃離北上廣深回老家。后來聽說,有不少回老家的朋友又后悔了,有的回來繼續漂,有的則再也回不來了。這兩年,隨著房價飆漲,朋友中又開始談論起這個問題,但大家的答案開始充滿迷茫,你說留北上廣深又留不下,回老家也回不去,那該怎么辦?
每每想到這個問題,總是繞不開房價,但在我看來,這僅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要去尋找并確定在哪個城市實現夢想,嚴格說來,首先要確定的是你的夢想是什么——若你的夢想是做山村教師,那最適合的該是山野之間,若你的夢想是自在逍遙,那最適合的則是天下為家,或至少是到洱海邊開個溫馨酒吧。
好吧,我們拋開這些或小眾或獨特的夢想,把朋友們都假設為一個處在正態分布中段的人,那該如何思考這個問題呢。同樣不止是房價。
1.幾大誤區
(1)沒想:長期未想這件事
實實在在的說,長期以來,有不少朋友沒有想過“到哪座城市實現夢想”這個問題,或甚至連“在哪座城市定居”都沒有來得及正視。基本上沿著兩個選擇展開生活,要么漂在畢業后所在城市,要么回老家。等有一天意識到這是個可以拿來思考的問題時,或已晚。
清晰意識到這是個問題與對此無意識,兩者之間,人的選擇與路徑差別極大。
(2)幻覺:不愿跳出舒適區,或心存執念
有不少朋友從念大學開始就在一城市,直至工作,戀愛,甚至成家。普遍性的認為,這個城市我已很熟,生活方式熟、大街小巷熟,更重要的是,朋友們、關鍵人脈等都在這城市。離開的話,成本太大,留下的話,比較爽。但事實上,選擇不僅要基于過去,更要基于未來,不僅要基于已舒適的,更要基于待尋找的。
還有一些朋友,更為瘋狂,認為在畢業后的城市,不混出一個樣子來,就不好意思離開,似乎要在此買了房購了車,才算畢業。人的潛能與可能性,被執念和“證明”牢牢栓死了,更大的活力何以綻放?
(3)設限:將陌生地面臨問題想得過大
這是不愿跳出舒適區的另一面,想起陌生地,滿腦子困難挑戰。比如會想到:去了陌生地,人生地不熟,租房子費勁,找工作費勁,但事實上,哪一個城市不是由陌生到熟悉?
還有的朋友會將一些困難夸大,比如北方朋友擔心去南方定居,回家太遠,而居然忘了隨著高鐵的普及開通,距離已然不是問題。
(4)隨波:未基于自我認識與以終為始
心想著,大家留北京我也留,大伙闖深圳我也跟著,可忘了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調性,每一個城市都有自身的產業布局與賽道特征。
渴望在哪座城市實現夢想,這一問題的起點應是,我的夢想是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基于自我認識,有了自我認識才可能厘出靠譜夢想,基于夢想去掃描可能吻合的城市,是一種更加以終為始的做法。
(5)片面:眼光不長遠,或角度不綜合
大家都擠在北上廣深,因為這些地方充滿著機會,而別的地方相對欠發達。但想想,當年的深圳不就是個漁村小城嘛?當年勇闖深圳的人們,勇于定居浦東的人們,顯然都已賺大了。價值投資中的關鍵理念是要尋找價值被低估之處。以類似視角來思考,今天價值被低估的城市是誰,明天的深圳、浦東是誰?應是你我要思考的。(即便難以產生深圳、浦東這樣爆發式機會的地方了,也一定會有相對價值低估的地方)
還有些伙伴,在思考這個問題時,只單純考慮城市的工作機會、事業機會,或只考慮房價貴不貴等,去了之后,才發現有好些重要方面被自己忽視了。比如:自然與空氣質量、文化與生活方式等。
(6)孤立:沒有主動和家人、愛人溝通
夢想不該只是自己的夢想,還是與家人、愛人共享的夢想,城市也不是一人居住的城市,還是有愛人相伴的城市。
但很多朋友在相關問題上與家人、愛人缺乏足夠溝通,于是或自我糾結,或產生不必要摩擦。據我了解,只要耐心交流、溝通,必能尋找到一致處,甚至透過這樣的溝通,還能加深彼此的愛。
2、思考這一問題可參考的角度
你的事業–哪有你的跑道與伙伴
你的家人–除了你愛,你的另一半愛嗎
你的生活–交通與生活設施
你的志趣–自然與文化
當家人病了–醫療
下一代成長–教育與社區文化
能否支付–房價與生活成本
寫這篇文章,既非鼓動大家離開北上廣深,更非鼓勵大家繼續漂著,而是希望藉此交流幫助一些朋友卸下幻覺或執念,打開視野,看到更廣闊可能,并更有勇氣地去追求真實的人生,追求令自己心醉的夢想。
文/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