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野原重明醫生的《活好2:105歲國寶醫師的生命日志》之后,我被這位老人家身上的諸多光彩細節所打動了,100歲以后,每天,他都還是在為著給社會作出貢獻而努力著。101歲時,根據他書房中的記錄統計,當天往返的演講,做了98次,需要外宿的演講,29次,海外出差美國,1次,而身邊的司機等工作人員對他的描述,則是“幾十年來,在車上全神貫注地工作,連打瞌睡的時間都沒有”。
身為一名女性,我曾經深深陷入到父母的印象窠臼當中,“那么辛苦工作做什么呢?”,“女孩子只要找個好老公,舒舒服服在家里就可以了……”(雖然我所見到的大多數家庭主婦都是在每日忙于家務,1%不到的極少數是舒舒服服地,而忙于家務的家庭主婦們,如我的母親,其實常常抱怨家務是多么的辛苦而又感覺不到價值)
我喜歡工作,但是有時候,也會被工作中的各種壓力或是挫折所擊潰,覺得,何時才能擺脫工作,不再辛苦。但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gap之后,我卻發現,不工作,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并沒有完全找到自己的全部熱情和人生事業感覺的時候,多次會有無計劃的懶惰和享樂,這種行為,一方面,并不能給自己帶來長期的愉悅,另一方面,也讓自己收到了不少苦果。
從這位百歲老人身上,我可以看到他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于人生末期的種種情感,這些波動,讓我不由得聯想起自己,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照顧自己(書中老先生還提到很多養生/健康細節,要知道,老先生可是日本知名醫院的院長),同時,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未來,可以像老先生一樣,留下自己的精神、物質遺產——比身體更長久的,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