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如何規劃人生,才能在35歲的時候不被社會淘汰?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但是現代人,斷奶期越來越向后,啃老族越來越多,三十而立似乎慢慢變得遙不可及。

對于很多二十歲出頭的人而言,二十多歲意味著還有十年時間,有時感覺上可能更長,但是事實上本科畢業差不多22、23歲,碩士畢業差不多25、26歲,博士畢業差不多30歲左右了。按著這樣的節奏來看,真正屬于二十多歲可以奮斗的時間真的沒有幾年,而二十多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黃金、最金貴、最美好的幾年,我們要做很多事,戀愛、結婚、生子,這是不可以回避的自然規律,那么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自我提高?

無論時間結點在什么年齡,哪怕40、50歲再立都沒有問題,關鍵是,你是否有時間的緊迫感以及合理的人生規劃。提前預判與預測10、20年后的自己,也許可以倒推出你現在需要付出哪些努力。

當你沒有年齡優勢,你還有什么?

35歲,無疑是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年齡,同時伴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責任。在這個時候,你不可以與90、95后去拼年齡、拼激情,你唯一可以依仗的是自己這么多年的閱歷以及經驗,但是如果這么多年的閱歷是單一的,這么多年的經驗是無用的,那么你還剩下什么?

難道要提前退休嗎?可是退休后,且不說對家庭的支出責任你負擔不了,你對自己優質生活的負荷能力也沒有了。35歲的時候,你還要買地攤貨?35歲的時候,你還買不起一杯咖啡?35歲時候,你唯一能做的是在菜市場與別人討價還價?沒有品質的生活,只會讓歲月的痕跡布滿臉龐。

唯有工作是一直可以陪伴自己的

一個人活著有兩個屬性,一個是家庭,一個是社會。在家庭里,需要責任義務和陪伴,但是當你的能量很多的時候,家庭已不足以釋放你所有的精力的時候,社會價值將是你的歸屬。

當孩子都去上學了,越來越不需要你過多的陪伴;當伴侶朝九晚五都在工作的時候,還有誰與你分享生活瑣碎?唯有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體現,才能開拓出屬于自己的價值圈,有合作伙伴,有臭味相投的知己。

人活一世,總得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人活一世,總得有一些事,是自己可以做,并且別人需要的;人活一世,不一定會大富大貴,但是卻可以飽滿而豐富。

不穩定,才是人生的真相

對于剛畢業的小年輕,現在越來越傾向于找一份輕松安定的工作,也許是因為社會競爭壓力太大,也許是因為我們變得太多懶惰,也許是我們不愿正面無法應對的場面。而這樣的穩定,真的能夠保證一生的穩定嗎?

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不穩定,才是人生真正的真相。

在最能奮斗的時間,選擇端茶到時,看報紙,那么在35歲或者40歲的時候,你還依舊可以順暢的端茶倒水嗎?

在一家公司里,我比較欣賞那些沒有一技之長選擇市場開拓,或者銷售職位的新人,而不是前臺或者行政。也許前臺和行政在前兩年是比較好應對的崗位,只要美貌尚在,只要還算勤快,順順利利的工作還是可以的。而那些選擇市場開拓、銷售崗位的人,前兩年是非常痛苦的,可以算作虐心的過程,放低姿態,變得靈活,認清現實,這些過程都不好受。但是兩年以后呢,當新入職的人可以替換前臺與行政崗位的時候,新人卻不能輕易替代市場與銷售崗位。而之前輕松地崗位的人,將會變得無所適從,而那些經歷了虐心過程的人,現在反而變得更加成熟穩重。

當你選擇了穩定,那么未來等你的將是不穩定的變數,當你選擇了變數,將來等你的將是隨機應變。

在沒有一技之長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我們應該做點什么?其實在二十出頭的時候,我們大多數是迷茫的。我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做什么有價值,我們想要快速成長,卻找不到方式方法。但,一顆勤奮,不斷勇敢嘗試的心,會帶你去到你心里想去的地方。

二十多歲,除了少年得志的人,我們大多數,是無法獲得高額的薪水的,而這短時間,我們唯一可以做的絕對是獲得一技之長。

現代社會中,我們不需要會修鞋、理發、磨刀這些技能來養家糊口,那么什么樣的東西屬于技能?會操作辦公軟件,會使用一些專業軟件、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開拓市場的能力……在某一個方面具備不可替代的能力,這些不太具體看上去不太實在的東西,都可以是我們的技能。

當你在一個行業或領域里面用心經營3年以上,那么你對這個領域的了解,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你的技能。但是有一點比較重要需要強調的是,專業,不代表,內心需要被專業限制了去向,因為唯有開放包容不斷吸取新東西新技能的心態才能有與時俱進的成長。

你的年齡是否和能力成正比?

成長,絕對不是吃了多少碗飯,而是閱歷、經歷、智慧的遞增。當你的年齡沒有和你的能力成正比的時候,甚至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越來越差,那么未來在某個時刻,你可能需要面對的是被社會淘汰,或者脫離社會的主流節奏。

我們都想隨著年齡的增長,薪水會隨之增長,但是薪水的增長只和能力正相關而不是年齡。

當你想要放松、隨大群的時候,你可以想想十年后的自己,那時候的你,是現在的自己可以到達的嗎?如果是,怎么到達?路徑、途徑、方法,你有多少可以明確?

成長是一個過程,我比較容易居安思危。唯有危機感,才會使你有進步的空間。沒有危機感,說明你已經沒有可以進步的空間了。

【后記】

懂得享受生活絕對不是安于現狀。

你想要去的地方,需要你努力前往。

在努力之前,先想清楚方向在哪,正確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不斷努力,不斷前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