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隨感 | 生活三事:讀書、治學與寫作

圖片發自簡書App

近日讀了三本書,分別是《圍爐夜話》、《菜根譚》和季羨林先生的《讀書、治學與寫作》。選定的主題是談寫作和做學問。我很想先聊一聊現在的狀態,高爾基有言:“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我的狀態大抵如此,每日的活動完全可以用季老的題目:讀書、治學和寫作來概括。每天都有心流產生,讀起書來全神貫注,提高也是十分迅猛。這篇,就像一個小總結,獻給大家。


《圍爐夜話》

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為學無間斷,如行云流水,日進而不已也。

以前我的想法很簡單,堅持日更,每天做點什么,由于對本專業不感興趣,干其他的事情也干不出彩,所以有一段過的十分郁悶。

在經歷了比較長的茫然期后,便繼續了初中記日記的習慣,在簡書上一天一篇。以今日之我觀當時之我,真的有天壤之別,這些歲月做的積累,沉潛的時光,我付出的努力,我的舍棄,都沒有辜負我的努力。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

這句話現在成了我的座右銘。還記得上大學前,我問一位老前輩,將來成功最核心的競爭條件是什么?他略微沉思了一會兒,告訴我:“是人品。學問次之。雖說人的天資有差異,但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補充上來,到高水平高境界,核心競爭力無他,唯有人品。”

我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我對自己的第一個標準:做事情認真敬業,不欺騙不懈怠,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努力達到。這樣可能會累點,但沒有遺憾。

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

有些人寫文章,只是擺個觀點,你要問他是怎么想的,他卻支支吾吾說不上來,要么說上來的話邏輯不清、語無倫次。我看過太多這樣的文章了,沒有考證,沒有數據,單純地說明某種拾人牙慧的觀點,跟喝白開水差不多。

因此,我對自己的第二個標準:要寫言之有物的文字,不然不動筆。寫的作品要對得起讀者的閱讀。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俗話說:“和氣生財”。一個長期處于憤怒狀態的人,是很難持久寫出好的作品的。我很幸運,來到了一個可以專心做學問的環境,精致的書房,優雅的音樂,海量的書籍,可口的甜點,屋外波光粼粼的流水,累了的話站在橋上放眼長望。沒有那么多人事俗事擾亂心靈,可以專心致志地鉆研提升。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的學識和身心都得到了滋潤和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

《菜根譚》

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在大學我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翹課。但每次選擇前我的內心其實是很矛盾的。昨天下午5點的時候,6點有堂課叫“國際貿易實務”,而當時我看書正到入迷處。內心糾結開始產生。說實話,我對那門課是沒有什么興趣的,而覺得書中之物十分有趣,于是,我選擇翹了課。理由是這樣的:以我的聰明才智,征服專業課拿到較高的分數不是特別難。

但放長遠來看,社會上只不過多了一個臉譜化般的“好學生”,而少了一位有趣有個性的“活人”。

既然志向不在貿易,不在經濟,與其當一個普普通通的海事人員或證券分析師,倒不如賭一把,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大做實,我也是這樣選擇的。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

這一點我深有感悟。剛開始寫文章,為了博取閱讀量,便對標題無所不用其極。一門心思琢磨如何寫的更浮夸一點。而現在寫文章,用力多在素材的收集和思考上,在標題處用力不多。以前成文后,就會在各個社群分享,現在呢,除了自己的寫作班,對其他社群已懶得動手了。

因為我有自信了,我可以自信地說:“不看我的關于寫作的文章,是對你自己的損失。”這可能是寫作的又一階段吧!


《讀書、治學與寫作》

季羨林老先生主張寫作要“慘淡經營”,是什么個意思呢?就是要寫文章要講結構,講節奏,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加心加意,一絲不茍。往往看似信手拈來的文章都是在長期慘淡經營基礎上的神來之筆。

他還主張寫作要有四真:真實、真切、真誠和真摯。寫文章時,最怕的就是作者毫無節制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無病呻吟,這種文章會帶給讀者極差的閱讀體驗,我也在時時地提醒自己,讓自己忍住想噴薄而出的情感宣泄。

季老還有個意思,是做學問要既博又專,然后由博返約。天道酬勤,在用力的基礎上開闊見識,繼而專攻某一特定領域,心無旁騖。他還說:“沒有創見就不要寫文章。”這點我十分贊同,別人說什么你跟著說什么,別人寫什么你也跟著寫什么。除了剛開始的仿寫練習,否則一味這樣是很難得到有效提升的。

對我自己而言,對照求學三境界,在寫作這個領域,經歷過筋骨之勞、餓膚之痛后,那句“驀然回首,卻見他在燈火闌珊處”的話語涌上了心頭。


結語

寫作者中,東抄西抄者有之,拾人牙慧者有之,不懂裝懂者有之,道聽途說者有之,沽名釣譽者有之,嘩眾取寵者有之,腦袋中空立一論,不惜歪曲事實以求“證實”者更有之。

我們都或多或少地犯過錯,但如果現在能停下來痛定思痛,回到正道上,未免不也是一種救贖。

做人要有才、學、識;做事要有“竭澤而漁”的勇氣,要苦干、實干和巧干。今天這一篇感性的比較多,也是我少有的表露自己心跡的文章,怎么說,好像冥冥之中,到了這個時候,需要有這么個東西,你要寫下來給世界看。

在求學的路上,總是不忘陸放翁的那句話,以此來時時鞭策自己:“此身合是作家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