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拆書
我為什么會想到拆書?
提出“拆書幫”概念的趙周老師,有3個特別好的理念:
1.一本書并非只有通讀才有收獲,讀明白一段就可以有大收獲。(這點兒特別適用碎片化閱讀)
2.讀書一定要聯系實際進行分析,總結并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把知識變成自己的。
3.讀書方法很重要。好的讀書方法能把30塊錢的書,讀出參加3萬塊錢培訓的效果。
針對現代人沒耐心看書,參加培訓有太貴的現象,趙周老師又提出RIA拆書讀書法:
1.R(reading)閱讀圖書片段;
2.I(interpretation)拆書家引導促進;
3.A(appropriation)學習者拆為己用。
具體就是,大家讀一本書的一段話先看,自己先進行閱讀和思考。然后由拆書家引導大家討論,碰撞出靈感,之后匯總這些靈感,變成系統化的思維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直接拿著這些知識在實際工作中使用。
因為一次只讀一段話,所以整個過程可以特別定向、緊湊、高效,特別適合現代職場人。
所以這個拆書家特別關鍵,需要他有結構化提問的能力和相關專業領域的一定積累,才能幫助大家快速梳理出一段話里的關鍵。
之后作者就復制趙周老師的方法,再做出一些改進,在微信上幫助大家來拆書。
我在拆書過程中發現什么問題?
趙周老師的拆書方法很好,但全盤移植到微信上還是存在幾個問題,作者同時也針對這些問題做出了改進:
1.趙周老師的目的是培養可以長期合作的合格拆書家,這樣的話需要大家有大量的現場互動。這個在微信上有困難。——所以作者是拆書給大家看,向大家展示他的思維模式,期望大家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得到啟發,可以在以后慢慢學著自己去思考,不強調一定要交作業。
2.趙周老師是選取一本書的精華,引導學員自己拆,然后分享。這需要大家在短期內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微信碎片化閱讀的模式下,這對大家的要求太高了。——所以作者一方面是向大家展示他的思維模式,不強調交作業。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拆書內容和現實話題結合的趣味性,爭取寫得好玩一點兒,更適合碎片化閱讀。
3.趙周老師認為選哪本書都行,只要能從中學到知識并聯系現實學以致用就好。但這樣的話,書的連續性不夠好。——所以作者選一本書堅持拆,這樣大家會有連續感,以后也可以買書一起看,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