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會喘不過氣來

強迫癥加三分鐘熱度的我,尋尋覓覓,糾結再三,找到了簡書,讓我能把想的都寫下來,不管有沒有人看,我還是想一吐為快。

現在想來,我懼怕很多事。我懼怕分別,懼怕冷漠,懼怕離去,脆弱的我也會經常掉眼淚,但又懼怕別人無奈的目光。

我又很黑暗,看不慣別人的虛榮,看不慣別人的做作,看不慣浮夸,看不慣比我好,說白了也是嫉妒。

我又特別low,別人一句夸獎其實能讓我飛上天,而且我又能把自己看不慣別人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做到最淋漓盡至。你說,這是什么病。


沒有常性,瘦了樂了屁顛了,又吃了胖了回來了;美了樂了開心了,臉圓了又傻了;開始說好寫日記從第一天細致刻畫到第三天寥寥數筆,到第三十天,咦,我是不是還要堅持寫日記來著?英語聽力沒聽,百詞斬也沒背,做作業也不認真,你問我什么是堅持?我可能會把我高中作文的字字珠璣拿來跟你吹牛逼,但我做不到這些,比常人更做不到。

哦,差點忘了,作文在高考那次跑題了,某種程度上也顛覆了我的人生。


思念。

其實我也是很脆弱的很念舊的一個人,我總是用最好的想法來揣測離我很遠的人,卻對身邊的人抱有惡意。這一點,我至今都很后悔。

是的,我的外婆外公。

他們從我記事起就一直陪伴在我身邊,現在說來那是陪伴,其實是對我含辛茹苦的付出。到現在我也是十九歲了,可以說我的上半輩子都是他們給的。我記得在我還不及成年人的腰際的時候,我在三建的后門那里接他們,然后那時很陌生。然后就是細碎的生活片段,那時不覺得有什么,現在想來,很是幸福。

完整的家,每周來一次的爸爸媽媽,每年舅舅家也來擠在小小的建設路,有那時的笑容,有溫暖的空氣,有厚厚的棉襖,有被愛著的小小的我。


因為在一起生活太久,打小就把外公外婆叫作爺爺奶奶,我很不喜歡"外"這個稱呼,因為他們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

我還記得小的時候奶奶在珠江路的房子做飯的時候,我一般都在客廳看電視,透過那個白色的廚房的門(我還記得那個門是鐵刷白漆的上面有印花玻璃),做飯的嘈雜和電視聲交匯。有我最愛吃的蒜薹炒肉和白白軟軟的米飯,有電視機上的摩托車人的玩具,有"河里的小魚游游游",有奶奶在床邊給我洗腳洗屁屁,有我玩滑板車摔倒之后爺爺抱著我沖上六樓給我包扎又給我干脆面吃。我還記得爺爺奶奶有專門的紗布黃藥那些的,所以那個時候我雖然受傷之后沒有用創可貼,但是傷口總是很快好,也不會痛;現在有的所謂的防水創可貼,可是卻連一個小口子也防不住,還是很疼還愈合的慢。奶奶因為送我在冰上滑了一跤,躺了好久,當時自責,現在想來又很心疼。因為周末的舞蹈所以我們要擠很久的109到西北路再走到明園,現在打車速度快了,看著那段路也不是太長,可是我們一老一小走了那么久,又那么多年。所以每次經過那里,我最想念的就是奶奶。

后來去了建設路,從小學到初中,真正開始長大,我的朋友們都夸我有熱情的爺爺奶奶,每次叫我回去吃飯的你們,到后來我開始長大,你們也開始變老,你們招架不住叛逆期的我,愛玩,桀驁不馴,甚至對你們不敬,現在想來都特別后悔。我應該好好珍惜的。但我記得奶奶做飯的香味,爺爺回來念叨菜價的計較,還有吃的圓乎乎的我。那時的我似乎真的如臨大敵,青春期這個玩意兒也是真的能讓一個的性子突然變化,所以忘了身上的毛衣是誰一針一線打出來的,在外面揮霍的錢是誰一點一點省的,也忘了從做人寫字背詩算題甚至寫作業的半夜是誰一點一點教過來的。所以總覺得,一直欠你們的一句對不起,但是這個也是彌補不了的。

然后呢,然后你們去江蘇了,爸媽也分開了,那時的我才真正清醒,到底發生了什么,也真正意識到,我該長大了。

怕黑的我也曾在被子里哭著發抖想念奶奶輕輕摸著我的背的安全感,大晚上回家看著空蕩的家里的時候也會幻想你們還在家里做好了飯等著我,但是我也長大了,我也要學著改變了,我不能總是享受你們給予我的,我也該學著變強大,來保護你們。


總是想念你們的身影,也還有千言萬語未曾言說,亦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感謝。

高中的作文總是被拿來當范文讀,文藝華麗的詞藻沒有生命地堆砌,因為沒有真情實感。寫了一篇篇一句句,論河山,談夢想,道祖國,批現實......卻沒有專門為你們而寫的,現在已經夜里兩點多,所以人的真情實感一宣泄變一發不可收拾。矯情的我眼淚也眼淚一遍遍地流,其實我過的也很不錯,在這個學校,被夸是小美女,也時常跟爸媽聯絡,現在大二了也抓緊學習。沒有人提醒我也知道要穿秋褲了,遇到壞情緒也學會自己排解了,也學會珍惜現在的時光了,也知道努力的意義了。

這個文章,沒有名言沒有詩句,就是很簡單地平鋪直敘,可能就如同時光吧,看起來平淡無奇,回味起來卻是飽含深情。謝謝我的爺爺奶奶,給了我最好的時光,是對我一生影響最大的兩個人,我會記得你們的付出,也會記得你們教會我的為人處事的道理,我會在以后常去看你們,然后努力讓自己更加美好,來報答你們。

感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孫女齊妍青于十一月二十六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