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妮
“人的潛力真的是逼出來的”,暑假帶娃之后我相信了這句話。去年我還不敢帶娃出門,今年一個雙肩包,一個防丟手環,外加高德地圖,我倆幾乎踏遍北京所有地鐵線路。
1天文館:原以為晚上看不到星空是因為大氣污染,今天才知道是因為城市的燈光太亮。
星空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熟背的散文《繁星》,而今,很多年不曾仰望星空,不一定是燈光太亮,也許是僅是缺少勇氣。
2汽車博物館:男孩子的夢想世界,每一輛車都很特別。
看著小朋友專注的表情,我瞬間明白了我倆之間的差距。也許 汽車對于他是夢想的承載,對于我僅代步而已。因此,離開時他依依不舍,而我著急著去對面的魏家涼皮。熱愛與不喜歡絕對不是只差一碗涼皮的事兒。
3中國美術館:每個人找一幅畫
那天小朋友最喜歡的一幅畫。因為畫中有一個小男孩幫爸爸種地。農耕文明的溫暖,自我力量的感動。
那天感動我的一幅畫。藏族一家人,爸爸、媽媽和孩子向著太陽前行。那一瞬間,我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和溫暖。
4古生物館:恐龍真的變成了鳥?小朋友看了一遍又一遍,相信了
這是一只美麗的鳥,同時也是一個驚艷的龍。傳說中的鳳凰會不會和它相似啊?神話和科學在未來將會如何交織?這會反正傻傻地搞不清楚了
5警察博物館:偉大與平凡并存、榮譽與危險都有可能~比較全面了解了警察這一職業。
小朋友鬧著幾次要去,終于在北京最熱的一周的某一天如愿以償。剛出地鐵站,一股熱浪涌來,看著高德導航的步行距離,我瞬間四肢無力。小朋友鎮定地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屋頂說就是目的地。那一刻,快要中暑的我只能堅定選擇相信他。
我買了兩個冰淇淋。小朋友說~媽媽,平時都是咱倆分一個,今天咋一人一個。
我說~平時不是怕太涼傷小朋友脾胃嘛。
說完就后悔了,今天自己太熱了,就可以買兩個,到底傷不傷脾胃啊?
算了,沉默吧!
位于東交民巷的這個博物館顯得非常安靜,人不多,負責安檢的小姑娘都是等游客來了才開安檢機。
小朋友駐足在每個感興趣的展柜,尤其是警車。
樓上有一面墻紀念英雄先烈,前方有一本非常厚重的書,每一頁都有一位英雄的介紹,小朋友艱難地翻著,雖然不認識文字,但能感受到文字承載的那一份厚重。
6鐵道博物館:媽媽,我以前喜歡高鐵,現在開始喜歡老火車了,不知道為什么。原始的東西都有一種質樸的美讓人無法抗拒。
從大龍號到復興號,這里記載了中國鐵路發展的歷程。
小朋友被邀請模擬試駕和諧號從北京南到天津衛。還沒出站車速就飆升到300,開飛機的節奏。
這是模擬,后來得知真實高鐵都是自動駕駛
7航空博物館:飛機也有可愛的。
這是地鐵到不了的博物館,爸爸全程陪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第一次知道11.11是中國空軍的生日,雙十一是個大節日啊
那個時候的女性總有一種掩飾不住的美麗
特別想知道設計師當時咋想的?
8圓明園:歷史也許只需要去遠觀,而不一定非要去觸摸。
第一次來圓明園是16年前的暑假,和好友一起一張紙質地圖走北京。那個時候圓明園人很少,很空曠,剛好趕上一個團隊,這個教科書上反復出現的石頭上都是小孩子,站的、爬的、跑的、跳的。
這次來,人非常多,好在遺跡都保護起來,只能按照路線遠觀,非常人性化,設有照相區域,而且增加了博物館和微信免費講解。
小朋友給我講了好幾遍這個水深危險的故事:有一個人采摘了一些果子,滑冰逃跑,碰到一個魚塘,釣了幾條魚,掉到水里,游上岸。
我糾正了幾次之后選擇放棄,好吧,我相信真有這樣一個人和這樣一個故事。
9自然博物館:小朋友的最愛,每次去北京必去。免費但是需要提前預約。
出了地鐵站,忘了方向,也不想高德導航。問一老大爺,還沒開口,老大爺說~自然博物館吧,直走右拐。看來小朋友都喜歡啊。
看完化石看模擬,還和一個小朋友討論恐龍種類。我是傻傻記不住,只能拍下說明。小朋友看了三遍從魚到鳥,從海洋到天空的過程,堅定地相信恐龍變成了鳥。
我特別喜歡這個結語,每次去都讀幾遍拍下來。只有9.4秒啊!
突然想起了茨威格的一個書名《人類群星閃耀時》,雖然沒有什么關系。
10著名的798藝術區3d博物館:光與影的演繹
暑假前半段是媽媽陪娃的博物館之旅,主要原因是基本免費。
陪娃的過程就是這樣,娃快樂,媽無奈,媽快樂,娃發飆。期間也有一些痛并快樂的意外成長和收獲,總之,算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完成了目標。
-end-
如果喜歡,麻煩點贊,關注,分享,謝謝!
原創不易,轉載聯系!
我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轉載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