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綁架”過么?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聽過這樣的語句沒:“虧你還是老師呢,怎么.......”,“你還考過了二級心理咨詢師呢,連這都不理解......”,“上了這么多年學,你連基本的......都處理不了”。

被強行愧疚戴上道德枷鎖后,我仍存有質疑:是不是老師遇到理虧就不可以討理?是不是老師就可以隨便被道德綁架?是不是考過心理咨詢師就不應該有心理疾病?是不是我上學多了處理問題就應該像圣人一樣心如止水般冷靜?同理,軍人必須舍命救人?醫生生病了也必需先醫別人?年輕人不管任何情況必須得讓座?道德本來代表著社會的公序良俗,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情操的向往,何以干起了“綁架”這種惡行?

在關于道德的認定中,人們常將道德分為多個維度。比如,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直接道德和間接道德,對內道德和對外道德。不管對道德怎么劃分,人們心中的道德標尺是模糊的。不同時代、不同情境會有不同的道德。正因為道德標尺是模糊的,不同人對道德的理解也不同。一個群體聲嘶力竭地主張某種道德,另一個群體可能就覺得自己被“綁架”了。

“道德綁架”的一特點,是公領域道德對私領域權利的侵犯。道德往往需要人們讓渡一定權利,但是這種讓渡必須是自愿、非強迫的。“道德綁架”經常打著道德的旗號侵犯權利,還伴隨著貼標簽行為,比如動輒要求某職業該怎樣。道德主張應當以尊重權利為前提,不能用道德剝奪一個人的權利,更不能用標簽逼迫一個人放棄權利。

在法治社會中,道德穩定社會秩序的功能相對下降了。剛性的法律取代了道德的作用。法律講究程序和技術性,不是某個權威制定和實施的,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人的交往也經歷了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的變化,法律也比道德對“陌生人”更有約束力。人口遷徙也淡化了道德的約束力。

當然,這不是說社會不需要道德了,而是社會對道德的評判標準變得多元化了。“道德綁架”實質上就是一種道德沖突。沖突雙方都認可道德是約束人的,只不過我不認同你提出的道德,我為什么要被你提出的道德約束?而且,道德的可約束空間也存在爭議,私德與公德的范圍也處于擴張與壓縮的激烈沖突中。比如,對公交車上的讓座行為,究竟是公德還是私德,就發生了不少爭議。

進入現代社會,道德不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能有限度地解決問題。“俯首甘為孺子牛”是老師自己的自覺,而不是你用來綁架人的道德繩索。即使是老牛,遇到不公都會用牛角頂你用牛蹄踢你,更何況老師是一個人。到時候遇到問題了,就不是說一句“喲,虧你還是個老師呢?”這么簡單地把責任推出別人就行的了。很多領域同樣如此。人們厭惡“道德綁架”,不是因為心中失去了道德底線,也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美好的情操和公序良俗,而是討厭道德的濫用和越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吳蘇蕾 微風中,又見棗花綻放,回到奶奶的農家小院時,玲瓏翠翠枝班的棗花綴滿了棗樹。一陣陣香氣襲來,直入心脾...
    清秋亦安閱讀 1,815評論 0 1
  • 背小包的生活方式:極簡主義,舍棄不必要的,留下重要的。 小包里放什么?三個方法:1.及時清空2.提前設想3.舍棄低...
    shmily由由and花花閱讀 132評論 0 0
  • 太宰治曾經迷惑過何為世人,也對世人懷著深深的恐懼,他害怕一個人出門,無論是擠地鐵還是逛酒館都要同好友前行。他聰明絕...
    東城步閱讀 1,313評論 1 6
  • “這條街很多好吃的,總能滿足你了吧?”陳旭嘉看著金思悅說。 “聞名于世的金街果然不一樣,不過也不著急嘛,先看看再說...
    羽絨小白閱讀 683評論 0 0
  • 1 儲備脂肪,是人類為了生存,祖傳了幾百萬年的體質 2 每個人有一個體重設定點,無論做什么簡單節食與消耗,雖然短時...
    qndodo閱讀 56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