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的杏花樹

在夢國大唐,李商隱就有言“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而在我家門前斜坡上,也恰好生長著這么一棵為我們增添春日情誼的杏花。

一、杏樹底下的親人

每每三月,杏花盛開的時節,我的表兄表姐都會相約一起來看望他們的外公外婆。門前杏花盛開的絢爛,也會引得我們都前往斜坡上去拍照,暢談,趣玩。

表姐就像一個專業的攝影師,相機咔嚓咔嚓的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為我的杏花拍出一堆美美的照片;而表哥就像一個頑皮的孩童,他硬是要摘一枝杏花來挑逗;而我,則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總喜歡在他們玩的時候捉弄他們一下。爺爺就坐在大門口,看著他的孫兒孫女在樂呵呵地玩,滿臉愉悅地點著頭。

經年里,杏花飛舞的時節,幾個表兄妹圍著杏花樹在那飛舞著青春,暢談著人生。時而歡笑,時而打鬧,順著河水的流淌,歡笑也隨著飄揚。

我喜歡這種感覺,愛戀這種感覺。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朋友和愛人,但卻無法選擇自己的親人。這是一種怎樣的緣分,讓我們在這個大千世界里相遇,相識,并用共同的血脈將我們捆綁在一起。我抬頭望著我親愛的家人們,看著那多多少少有點相似的輪廓,心中滿是溫暖與珍愛。杏花樹下,我們燦爛的笑臉,與杏花盛綻的花兒,交相輝映。

彩色的照片里頭,杏花燦爛地盛開,紅色的“杏福”底下,我們幾兄妹調皮地探著頭,比著剪刀手。相片中間,滿臉幸福的爺爺奶奶互相攙扶著,跟我們一樣可愛地比著剪刀手。春天,杏花盛開,親情泛滿。

二、杏花畔下的發小

亮白的日光里,我和發小一起穿著我們最愛的長裙,站在杏花之畔,依偎著彼此,在手機里頭錄下我們這一幸福的瞬間。有些愛,有些情,就這么簡單,這么純真。她說:“油,我們還會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以后,一直在一起,就算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但我們的心會永遠黏在一起。”我笑著點點頭,其實我有很多語言,但卻不知道要怎么開口。有些話,就是那么矯情,溫暖到說不出口,也只有把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才能表達出我內心的喜悅與感動。其實我很想對她說“鹽,你一直珍藏于我心底,午夜輪回,我時常夢見你。”但礙于矯情,還是把它吞了回去。反正,她都會懂的,畢竟那么多年了,她已經諳熟了我的一顰一笑。春天正好,友誼也恰好。

溫柔的夜里,河風徐徐吹來,杏花在那微風中輕輕搖擺,我輕輕地靠在鄰家發小肩上,與她一起細數天上的星空,說著我們一起走過的故事。有些人,雖不是至親,卻有著和親人一樣的緣分。與她從娘胎里就開始認識了,從小一起長大,一起游玩,有著說不出的默契和道不完的情誼。多少年過去,就算我們隔了千山萬水,亦或是經年不見,也還是一樣濃濃的情。

在這黑夜中,我們吮吸著杏花的淡香,依偎著最熟悉的朋友,說著我們的青春,講訴著在我們沒有彼此參與的時光里我們所經歷的那些人那些事。有時候,特別是寂靜的黑夜里,難忍的委屈里,對彼此的思念就會愈加濃重。人生難得有一兩知己,尤其是陪你一起長大的發小。在那無盡的思念和綿延的牽掛更是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的阻攔,來到對方的城市尋找那份一直溫存的友愛。

童年甚好,青春正好,你說,待到我們年老之時,還會不會有那么一天,一起相約在這棵老杏樹下,再一起細說著我們的暮年,我們的子孫。

三、杏花背后的初戀

翻開回憶的畫冊,在記憶的篇幅中尋找著那么一些瞬間,有過心動,也有過心痛,但我知道,那是深藏心底的傷心過往。

每年的三月十五,杏花開得正爛的時節,也是你離去的日子。

眼瞼的淚,不知不覺地崩騰出。我撫摸著這杏樹的軀干,當初還沒我人兒高的樹苗,已長成高大挺拔的大樹。而當初和我一起種下它的人兒,卻已經消失不見。寂寥無人的夜里,吹著涼颼颼的風,在杏樹底下,默默流下幾行多情淚。借著月光的皎潔,癡癡地望著這棵有著特殊意義的杏樹。睹物思人,想著想著便想斷腸。我第一次愛的人兒,你知不知道在你不見的日子里我是抱著這樹來追憶你的嗎?沒有留言,沒有告別,你就這樣不聲不響地離開我的世界,正如你不聲不響地走近我的身旁,偷走我的心房。你離開的日子,我細數了一遍又一遍,反思了一次又一次,但卻還是想不到分開的理由。時間久了,也就沉淀了,就讓回憶化成灰,唯留這棵杏。

但在幾個月前,世界就那么巧合,我們在人海茫茫中再次相遇,望著你眼眸的瞬間,我覺得世界突然沉靜了幾秒。你大方地沖我微微一笑,很自然地進行寒暄。在我大腦靜止的片刻,不知停留在哪個空間想起與你的過往。再次望向你時,已經語無倫次。

“爸爸,我想買這支冰淇淋”一個小女孩突然走來拉住我眼前這個男人的衣角,我一時愣在了上一秒的情景里。心里像打破了五味瓶,不知什么滋味。但心里最真實的聲音告訴我自己,我是有多么希望他回答那個小女孩:“小朋友,你認錯人了,我不是你的爸爸。”可現實中的答案是他慈愛地拉起她的小手,微笑著說:“好,爸爸這就給你買”然后,微笑地轉身離開,拋給我的最后一句話竟是:“這是我的女兒,很遺憾你沒能來參加我的婚禮。”

我沒哭,那悲哀那心涼頑強地逼退回心靈最深處。你說,流年里,有哪段愛可以分得出對錯?何況,當時真正的背景是他離開前曾找了我幾次,但恰好我都不在家,寄來的信也因我換了學校而沒有收到。相遇是一種緣分,銘記是一種恩澤。有些故事,到了某些年齡,也該是徹底地結束,往更好的方向奔去。

三月末,春雨綿延地下,打濕了杏花,脫落了花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四、杏樹門前的生活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筆下秋雨初晴后的田園,怡然自得,情景宜人。而春雨初晴后的杏樹邊,鄰居的小姑娘提著一桶昨夜換下的衣服,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這杏樹底下的梅里河,浣洗昨日的衣物。河塘邊,姑娘的歡聲笑語響繞在整個田園里;河塘邊,岸上的杏花樹被微風吹著輕輕地點點頭。清澈的河水,水中飄散的杏花瓣,岸邊水靈的浣衣女,兩千多年前詩人筆下的情景在春的季節里再一次映現。生活,本身就是一首詩,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那詩中的意象。

被雨水打濕的空氣,彌漫著杏花的淡香,在這座歷史的慢城里,我們悠然自得地做著簡單的農家活。或是小孩,或是中年,或是老人。我們不亦樂乎地忙著我們手中的活。來來往往地鄰里,拿著鋤頭,挑著擔子,亦背著小孩,牽著孩童,優哉游哉地從遠方走來,又從遠方離別,但走到這棵盛開的杏樹旁,都會停下來頓足,欣賞下它的美。尤其是鄰家的頑童看到這怒放的生命時露出天真無邪的笑臉,并用小手溫柔地撫摸它的花瓣的瞬間,我都會在想這棵樹的價值不止是在夏天結實時會帶給人們美味,更是在它盛放時帶給人們的視覺享受以及給這片景增添的麗影。

五、杏樹下面的夢

你不知道的故事,我想要的夢,拿著一個畫板,坐在這杏樹下,繪描著這村莊的一景一物。只可惜,夢想往往與現實背道而馳,我選擇了離這文藝最遠的道路。

在最青澀的年華里,我時常帶著小貓拿著畫紙、筆和橡皮擦來到那棵杏樹下畫出眼前的景物。懂事的小貓咪會知趣乖巧地蹲在我的身旁,靠著我的腳踝,看著我在畫紙下畫著這杏樹旁的景物。畫面涂了又改,改了又涂,但我卻忙得不亦樂乎。我愛這種繁忙,我戀這種感覺。每每完成一幅畫,我都會愉悅地伸下懶腰,而我的小貓咪就會跟著甜甜地喵幾聲。它是我最忠實的粉絲,不吵不鬧,看我畫,看我描。聽我畫不好時的抱怨,還會用涼涼的腳掌撫摸我的腳踝,安撫我畫不好時浮躁的情緒。但這種做夢般的感覺也因為繁忙的高中,離家的生活而中斷。我的貓兒,也在我高二那年不幸離世。悲傷的淚,遺憾的嘆息,我畫不進那畫里,也只有化作一個個冰冷的文字來悼念我那逝去的夢,失去的貓。

有沒有一場夢可以重來,我會奮不顧身地完成我的追求。不為將來,不求名利,只為在那最純真的年代奮斗過,爭取過。

門前的這棵杏花樹,記錄了我太多太多的故事。它似一碟影片,有著我每個階段的電影情節;它又似一本日記,記敘了我現實中的全部生活。

每棵樹都有一段屬于它和它主人的故事,愿杏樹安好,愿生活美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 張國榮,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一個浮游生物”。用古典或者現代單方面反而不能全面說明他整體藝術特性。他是互補的...
    暮色染華閱讀 1,297評論 0 2
  • 才去外婆家玩了幾天,爸爸說我長大不少。別以為我小,可我聽得出這話里的弦外之音,我知道爸爸的意思是幾天沒看到我,好想...
    米白非粕閱讀 621評論 0 3
  • 一個人躺在異鄉的床上輾轉月亮藏在厚厚的窗簾后面窺視著一個人的身不由己 燈滅著戰火卻明耀天際絕地廝殺 ...
    卉青閱讀 435評論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