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之后(一)

公元2015年8月10日,小G正在焦頭爛額的測試公司的新產品,整天思考怎樣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時間管理能力,希望花更少的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以此得到更多人的賞識和敬佩,同時也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

這便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從早到晚都在希望發現更多的需求,找到可能的用戶,判斷需求是靠譜的、未來可能會有市場,同時思考如何滿足需求、獲得更大的市場、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讓產品的價值更大,擁有更多的關注,最終獲得認可和財富。

為了能夠讓上面的過程更有效,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學習經濟金融,了解技術發展,研究用戶心理,觀察社會政治,實踐傳播理論,策劃營銷活動,強調用戶體驗,重視數據分析,提倡優化迭代,思考人性本質等等,我們做了很多的努力去發現、尋找、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

在商業世界的游戲規則中,每個個體都扮演著屬于自己的角色,并且默默拼搏奮斗,希望能夠和舞臺離得更近些,臉上的閃光燈更亮些。這些規則強大無比,它將一群數目龐大,組織雜亂的個體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以一定的節奏向前運轉,創造出巨大的財富和成就,令一個原本普通的生物種族成為已知世界的霸主甚至是主宰。他堪稱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英雄,無論多么殘酷的政治斗爭和先進的技術進步,背后都有他的影子,人類發現了商業,而商業成就了人類。

商業是世界的組成之一,而滿足需求(supply and demand)則是商業的法則之一,所以聰明人中的大部分都會選擇投入到商業世界之中。曾經有個聰明的民族鄙視商業,結果被人打得屁滾尿流之后也終于明白了事理,懂得了賺錢才是硬道理。獲得利益則是商業的法則之二,或者也可以說成是法則一的結果。

最簡單的模型如下:

business.png

盡管看上去十分簡單,但是我們能夠學到的大部分知識或者見到的大部分事物都是由這個模型演變而來的,包括哲學、數學、政治、社會、歷史、經濟、科學、工業、農業、服務業、政府、企業、銀行、教育、醫療、勞動者、失業者、房屋、土地、工廠、農田、交通、能源、技術、信息、媒體、藝術、投資、創業等,凡此種種都可以在這個模型中找到對應的位置或是用模型來解釋,而在以上每個領域的積累和學習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真正了解到個中奧妙。除此之外,在可預見的未來,商業還將繼續引導人類的發展,創造更多新的知識和領域,走入新的未知世界。

所以如果我們把產品的定義放得更宏觀一點,甚至可以將商業稱為史上最偉大的產品,因為他的規則如此簡單,但是最后呈現的結果卻是如此復雜,令人仰目驚嘆。

當然商業本身包含在另外一個更宏大的法則之內,這個更宏大的法則便是大自然,而大自然包含在另外一個更大的法則之內,即宇宙與宇宙之外的世界。

他們的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圖片比例只是定性說明,非定量)

exiting.png

關于這些關系的思考和想象,詳情請參考各類經典科幻小說。

前面說到可以把商業理解為一個產品,作為一個產品,商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創造過永載人類歷史史冊的奇跡,然而同大部分產品一樣,商業也并非是完美無缺的,它也有自己的缺點和漏洞,放大后,有可能會導致災難或是罪惡。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在思索如何更好更多地滿足需求,希望利用各類理論去理解需求背后的本質,卻很少愿意或是有能力去思考需求被滿足之后的各類可能,例如對需求的善惡思考就很少。

因為善惡本身就是一個極主觀的詞語,如何把握它真的很難,沒有人有把握說自己認為的善不會是另外一場狼與鹿的故事。

關于需求,關于善惡,我們還有太多需要小心思考的地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