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是失去做人資格的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這部作品,就是寫得太宰治自己的一生。
那他是因為他失去了做人的資格,所以才自殺的嗎?多么好的一個人啊。但是他為什么又要把這一切都寫出來呢?
是因為,,,是因為渴望愛吧?太宰治確實是渴望愛,他是一個渴望被愛,卻又不懂的愛的膽小鬼。太宰治有四次自殺未遂的經歷。可以說沒有哪個作家像太宰治一樣,因為頻繁的自殺而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心。世人對太宰治私生活的關注超過了其創作本身,對于作家而言,這實在是一件可悲的事。因為對這類人來說作品的肯定要比什么都來的開心。有些東西是比命更重要的,至少我是怎么覺得,對于主人公太宰治也許更多的是無所謂。最后一次,太宰治39歲。1948年6月13日投水之前太宰治還服用了氰化鉀,這一次當真決意赴死,逐死39載,終于如愿。有時候,對于活著的人,死是一種幸運。他的死,是我所見過的,對文明社會最大的嘲笑。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這個社會充斥著對正能量的吶喊,其振耳欲聾之勢,仿佛負能量是生而為人的原罪。
很多人常常會對自己說,天吶,我不能再向朋友們抱怨下去了,我可千萬不能變成別人眼里的負能量傳播者。讀讀太宰治的作品,你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世界上堂而皇之地存在著一種讓正能量瑟瑟發抖的無賴藝術,它的名字叫,懦弱美學。大多數人花了很多時間去認識痛苦,卻沒有選擇在最后正視痛苦,消極是狀態,而非罪過,上帝給了我們微笑的同時一并還賜予了淚水。既然你開心的時候可以大笑,那我傷心的時候為什么不可以去死?
太宰治曾寫到過:我好愛這世界!但他也說過: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于一個感情世界極度豐富而敏感的人,這種愛和抱歉無異于溫和的強奸。每多愛這個世界一分,多感恩頭頂的太陽一秒,他都會對圓滑世故,虛偽狡詐更加失望透頂。
《人間失格》書中的葉藏誠實乖巧,他是個好孩子,好學生,是一個頭腦靈敏,有幽默天分的生命,他也是生存的懦夫,交往的騙子,嗑藥酗酒的抑郁者,是與社會脫節的自暴自棄者。我們不正是常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討好別人嗎?因為害怕孤單,所以故意合群,因為害怕惡意,所以熱情過后,迅速封閉自己,避免感情的羈絆。原來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人都是騙子,原來我們一直在欺騙。
那個踐踏自我也要取悅他人,打自己耳光也要滿足他人期待的好孩子,原來是這個社會大多數人在現實之光照射下就會顯現的影子。他并不幸福,也并非不幸。丟了東西并不足夠讓人沮喪,知道自己丟了東西而永不復得才會讓人痛苦。我們丟失的是來到這個世界之后最重要的東西——自己。
太宰治的作品創造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前期的頹廢叛逆,中期體現出了再生的精神,后期則表達出了毀滅意識與永不妥協的思想。
通過描寫頹廢墜落的國民生活來追求思想的解放,并希望以這種方法揭示人在道德和情義下隱藏的陰暗面,從而得到真正的人性解放。小說中的文字其實就是太宰治自我的告白。
成年后,文中的主人公逐漸放棄學業。風流成性。成為無恥之徒,好不容易遇到了他心靈救贖的妻子,。卻因一次意外發現自己妻子與人有染后讓他失去了人生中最后一縷希望。,使用鎮痛劑上癮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最后酗酒,吸毒。身體垮掉。成為了一個廢人。太宰治擁有才華,卻常常失意,一生數次自殺未遂,對討厭的事物不敢明說。最喜歡的事物也像做賊似的畏畏縮縮。這讓我倍感痛苦,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恐懼。用讓我苦悶不以。因為恐懼,所以從未向世界敞開心扉。。虛假的小丑形象,檔住了傷害的同時,也擋住了愛,與溫暖。因為從未真實的活著。真實的自我逐漸被偽裝的面具所代替。變的更加虛弱無力,所以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空虛的要命,墮落沉淪。而葉藏這個天生的悲觀者,整個人氛圍都是灰色調得。他幾乎沒有遭遇過外在事物性的傷害。他聰明也漂亮反而因為聰明和自我靈魂太清澈占的位置太大而備受煎熬,他害怕與人接觸,只有自己和比自己更無害和可憐的人才會讓他感覺到安全。表面上她好像沒有做過什么太正經的爭取。因為他內心壓根就是對這個世界絕望的,你欺騙我,我當做不知道。你占我便宜,我當做無所謂。我知道我根本沒能力入你們的伙,所以現實的東西你拿去。。隨便你們拿去,我不痛不癢。他由恐懼到絕望,絕望到渴望想離開這個世界。在這里,人性的丑陋與虛偽無所遁形。《人間失格》。沒有正面形象的主角。。墮落壓抑。自做自受。。但這并不妨礙他把大庭葉藏的一生。描繪的活靈活現。沒有一個人是沒有心理障礙的。世間能看到的只是礙不礙于生存,能不能給于便利。曾經光鮮的表面下是怎樣相反的內心。頹廢的表面下,又是怎樣的思緒。那些看起來開朗的人。那些道貌岸然的人。。那些無知又傷害了別人的人。。那些陷于心理障礙走不出來陷于困境又無法求助的人。這個似由命運擺布的主人公。就像是太宰治的喃喃自語,也許這部作品里的悲觀主義情緒太濃。但是透過那無盡的迷茫。。我們仍能看的到一些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