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在年輕的時候,嘗試不同的職業,勇于“試錯”,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子。

■ ? ■ ? ■

什么是斜杠青年?或者是我簡短的描述一下,A / B / C / D,這就是斜杠青年。

他們“從來不認為此生只應該專注做一件事情”。他們通常用一份工作用來養活自己,而一份業余愛好則把他們變得更加有趣。

例如:

趙薇:演員/老板/導演

任泉:演員/老板/制片人/天使投資人

......

其實,在“斜杠青年”還未火遍全球的時候,我已經在很多作者的書中或多或少的看見過,因此,很早之前就有了行動。

但現在的我還在路上,并沒有真正成為一名斜杠青年。

以下的內容,也是我作為一名學生總結一套自己的培養體系。可以借鑒,勿太認真。

自身具備條件

自身具備條件不一定必須天生具備,知曉之后逐漸培養。

精力充沛

精力充沛的意思不是說一個人像磕了藥一樣時刻保持很嗨的狀態。而是說面對大量額外的興趣時,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

心情有高潮和低谷,身體會疲倦需要修整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客觀的生理情況,所以張弛有度是必須的。保持精力的充沛和頭腦的靈活,以實現對多個領域的涉足。

渴望變好

變成更好的自己,這個愿望多強烈,就能推著你走多遠。

很喜歡的一句話:你痛苦是因為你懶,卻沒有懶得心安理得。其實每一個人都渴望改變,但有所改變的人一定是內心對此極度渴望的。

但這個“變好”一定要量化,例如我變好之后能賺更多的錢,更有面子,生活過得更舒適.....如果你都不能清楚自己變好的最終目的是什么,那么這個空口支票很難兌現。

好奇心強

去創造,從模仿別人的創造開始創造。

一個沒有足夠好奇心的人是很難成為一個斜杠青年的。因為這樣的人永遠圈地為牢,給自己定下條條框框,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半步。

而一個斜杠青年卻需要馬不停蹄的接觸學習新事物,哪怕是任何一件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他們也能立即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當我們還帶著自己腦中的舊框架看著好奇心強的人妙語橫生時,羨慕他們的大腦像蜘蛛網,黏住了形色各異知識的昆蟲,還信以為真他們其實只是智商高于自己。

我們該問問自己,究竟錯過了多少精彩。

行動力強

任何只停留在思考而沒有產生行動的想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哪怕這個行動只停留了幾天時間。但很多興趣只需要幾天時間就可以初步入門。

在面對將自己的好奇事物轉化成行動力都需要留三分余地,供自己回心轉意;而投入的七分都是悉心,毫不馬虎的。

不管不看,先試著踏出一步。這是成為一個斜杠青年的基本要素。

持之以恒

日本暢銷書《原來這樣做才有效》指出,人們之所以無法持續做某件事,并非因為個人“意志薄弱”、“能力差”或“個性懶散”,原因只有一個:“行動沒有焦點”。

因為短期內難以看到興趣給你帶來的巨大投資回報,所以很多人都不能堅持。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大計劃和多個小目標。例如我想成為一個專欄作者,那么專欄作者就是我的大計劃,但現在這個計劃遙遙無期,所以我可能會放棄。但我又把這個大計劃分解成:每星期三篇文章的輸出和三本書的輸入。這樣我每個星期就能實現小目標,以此鼓勵了自己。

不過更多的時候,想做的事情不能全部做完,沒有一個好的開始很難堅持,但你要知道你今天沒有完成“這只是延期”,與“未曾開始”、“停滯不前”有很大區別。

自我管理

時間管理

因為成為一個斜杠青年需要具備大量的時間,合理的管理時間是前提。

這方面的書籍推薦《暗時間》,《小強升職記》,《把時間當朋友》。

早起

早起的話,一天的時間會變得很長。如果我早晨堅持早起,并且按任務執行,我就能夠在這一天效率的完成全部任務,相反的我就基本上是渾渾噩噩的度過一天。

很多人都說早睡才能早起,但事實上是早起才能早睡。比如你從這個星期開始,無論你晚上幾點睡覺,第二天都比前一天提前半小時起床,堅持一個星期早起,大概就能擺脫晚睡強迫癥。早起也成為了習慣。

早起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感覺一天多了幾個小時來學習新東西。

碎片化時間

碎片化時間就可以做一些不太費腦子的事情。

我最近在學“茶”相關的知識,我就會在碎片化的時間搜索一下網絡上關于茶的信息,這可以在知乎、微信公眾號、微博上面查詢到。然后再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點復制粘貼到自己的電子筆記本中,到了整塊時間就整理。

斜杠青年都會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零碎時間看到的某一個知識點,就會以這個點為起始點,去探索它背后的原理,背景,故事,查資料,順藤摸瓜。也許這個知識點本身價值不大,但你在挖掘這個知識點所帶來額外的受益卻是巨大的。

專注時間

每天都應該給自己的興趣一些專注的時間。

《暗時間》告訴我:因為一件事做了大量時間準備后,往往滿腦子都是相關的東西。所有這些知識都處于活躍狀態,換言之,你大腦中所有相關的記憶都已經被激活了,要達到這樣一種忘記時間流逝的沉浸狀態不是兩三分鐘的事情。而一旦這種狀態被破壞,無形間效率就會被大打折扣。

使得新知識可以和大腦中與其相關的各種既有的知識充分融合,關聯起來,后者對于深刻的記憶非常有幫助。

知識管理

電子筆記系統

因為要不停的擴展自己的興趣,所以在只有一部手機的情況下也可以即時把看到的信息更新到自己的電子筆記中。

我一般會在看到一篇好的內容時,如果當時沒有時間好好研究,就會保存在滴答清單這個app里面,設置提醒閱讀的時間。這樣到了專注的時間就會打開來讀。

讀完之后的筆記保存會分為兩種方式。如果整篇文章干貨比較多,我會把整篇文章直接保存到“印象筆記”中;但整篇文章只需要摘錄一些有所啟發的句子,我會復制粘貼到"onenote"里面,按照信息所在主題進行分類。

紙質筆記系統

這個學習筆記是否整理紙質檔視個人情況而定。

就我而言,閱讀要寫書評、書摘;電影要寫影評;看展要寫展評;對了,我還有一個未知本,專門記錄自己不了解的信息。還有各種學習筆記的方法,例如思維導圖、子彈筆記、康奈爾筆記.....以后會專門寫這個板塊。

精力管理

專業

培養專業的能力會耗費漫長的時間,這需要每天都拿出一部分時間專注在上面。這是一件周而復始的事情。

興趣

現在就能做的興趣。例如:我自學尤克里里,只需要準備尤克里里就可以跟著網上的教程開始練習。但精通和熟練卻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所以我會控制在每個星期三次左右的頻率來練習,而不奢求自己的短時間內就能達到專業水準。

現在只能入門的興趣。例如:我學習咖啡這件事情,因為目前還在上大學,學校宿舍并沒有條件讓我自己練習沖泡咖啡和拉花。所以我花了三個小時參加一個學習咖啡的活動,就可以基本掌握咖啡制作的流程和步驟。

這個興趣的入門只需要三小時的精力花費,但以后有條件的時候就可以直接上手練習而無須基礎學習了。

習慣

閱讀

閱讀就是一個知識輸入的過程。你閱讀的任何一本書,都有可能從中收獲到你現在興趣相關的知識點。

讀書越多,你腦海里粘連的知識點也就越多。隨時都有可能成為一本能走能跑的百科全書。

不是人人都天生愛閱讀。我記得自己進入大學的閱讀量每年不超過十本課外書籍,現在大三已經保證每個月都會讀十來本書。

閱讀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獲就是文字從過去的流水賬大白話段落到今天勉強能上臺面分享了。

筆記

寫筆記,目的是把書中的知識和個人的理解,兩者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要利用所有學到的知識,寫出一篇總結式文章,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畫線批改、尋章摘句的刻板方式上。

不管是學習任何事物,都要做筆記。哪怕是碎片化的閱讀。

筆記的形式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設置。

獨立思考

很多人在遇到一個問題時,不經過大腦首先就會像別人提問。而接收別人答案的同時也局限了自己了解更多信息的可能性。

提問者在尚未觸及到求知困難之前,就主動選擇不行為。也就是說,提問者主動放棄對“知”的訴求,抱著僥幸心理,“滿足”于“無知”的現狀。

而斜杠青年卻會主動搜索信息,也因此培養了迅速找到有用信息的能力。

寫作輸出

無論你是否愛寫字,如果想成為一名斜杠青年,請務必多輸出一些你學習到的知識。

現在網絡這么發達,你通過自己的興趣堅持寫字分享,不僅是一個思維整理與歸納的過程,還可以贏得粉絲,說不定又開辟了一個新的職業--作者。

建立第二興趣

建立第二興趣這里的二只是數量詞,多種或者更多。

列出想要學習的技能

列出你感興趣的職業,然后寫下你想成為的這一類型的人。

短期入門即可

我會對這種興趣花費一到兩周的時間進行系統學習。之前會搜索學習的視頻以及好的書籍,當然這個視頻或這本書首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否則剛開始就會被枯燥的知識湮沒,然后一蹶不振拒絕深入學習。

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花費很長周期的興趣唯有“落實方法”和“具體到每天要做什么”都十分明確,才能避免懶散懈怠的傾向。

分解每一個興趣的目標,重視“跬步”的力量。

我的自學方式

線下活動

平時可以通過這個app定位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像平時的畫展、話劇、電影、講座、一些休閑的活動里面都會有通知,而且可以直接購票,基本上城市的所有各種活動上面都有訊息。

參加當地的各種組織活動,例如行動派、趁早星球、羅輯思維、十點半讀書會....

很多城市都有這些線下組織,自己去了解挖掘加入他們,一般情況下,這些組織的人應該都是渴望改變的人,平日里也會組織一些活動,你去參加他們,既可以學到新東西,又能為人脈社交建立基礎。

同時,這些組織的人聚集了不同專業職業的人,而想要成為斜杠青年的你是不是可以 與之探討呢?

網站

這是一個給我一臺電腦就可以自學的時代。所以我平時會選擇在網絡上跟著視頻學習。

優酷土豆視頻自頻道

各個行業有很多隱藏在民間的草根牛人。不管是教你化妝打扮,還是剪輯攝影,亦或是教你學外語,自頻道上面有數不清的達人分享這類他們專業的視頻。

你可以關注你感興趣的博主,然后照著他的視頻學習。基本上,這類博主的視頻都是沒有枯燥的理論知識,直接教你上手做。

網易公開課

不僅收錄了TED視頻,還有一些大學的公開課,紀錄片等。反正我是經常會進去學習或者了解新鮮事物。

MOOC學院

果殼網旗下的學習社區。里面有很多國外的課程翻譯過來。本身不生產內容,只是把大量網絡公開課的內容做了聚合,為用戶選課、學習提供參考,并且供用戶交流。每上完一個課程還可以申請證書。

里面有部分內容是需要付費的,但因為我們學校現在免費提供了這個學習資源。所以往后的日子我要經常泡圖書館學習了。等我考到了一個證書再來與大家分享。

中國大學MOOC

脫胎于教育部精品課程項目,集合了30多所中國頂尖高校的優質課程,把它稱為中國版的Coursera也不為過。學習國內大學的課程的首選,而且通過課程后也有證書認證。與上述的mooc學院類似。具體自己可以比較。

至于更多通過這類型視頻的學習,我還得深入了解學習,以后會繼續分享更詳細的內容。

其實,成為“斜杠青年”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在年輕的時候,嘗試不同的職業,勇于“試錯”,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子。

我現在也正在嘗試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斜杠青年,以上的內容都是自己的心得體會!

■ ? ■ ? ■

【今日話題】

對于今后你有什么打算?

請直接在后臺回復「分享+你的回答」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pain365日

了解更多

閱讀原文閱讀 16938135投訴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