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①◥
宋·李清照
香冷金猊②,被翻紅浪③,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④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⑤。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點絳唇·寂寞深閨◥
宋·李清照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⑥。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⑦,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⑧。
注釋
①此調蓋用本意(弄玉憶簫史),別后懷念其夫趙明誠而作。現在流傳的關于這詞的兩個本子《樂府雅詞》、《花庵詞選》,字句差別很多,當本是兩個稿子,似互有得失。今從通行的張惠言《詞選》,即《絕妙詞選》本
②金猊(ni泥):獅形銅香爐。以涂金為狻猊(音酸倪,即獅子)形,空其中以焚香,使香氣從獸口中噴出,熏衣被所用。此句意連下句“被翻紅浪”。
③紅浪:紅色被鋪亂攤在床上,有如波浪。柳永《鳳棲梧》(即《蝶戀花》):“鴛鴦繡被翻紅浪。”
④寶奩(lian連):華貴的梳妝鏡匣。
⑤秦樓,即鳳臺,相傳春秋時秦穆公女弄玉與其夫簫史乘風飛升之前的住所。馮延巳《南鄉子》詞“煙鎖秦樓無限事。”“秦樓”有兩個來源:一、秦穆公女弄玉故事,見《列仙傳》上。原典雖不曾說“樓”,樓臺可通用。唐詩已用秦樓弄玉事,如杜牧《梅詩》:“若在秦樓畔,堪為弄玉媒。”二、漢樂府《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這里秦樓,如用弄玉事,與篇題本意合;如用羅敷事,以作者身份來看,似較合適。詞意總不過想念遠人,兩說似可并存。
⑥“寂寞”二句:此系對韋莊調寄《應天長》二詞中有關語句的隱括和新變。
⑦人何處: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處的“人”,當與《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滿庭芳·小閣藏春》的“無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趙明誠。
⑧“連天”二句:化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達亟待良人歸來之望。
金猊籠,冷香殘。
輾轉未眠獨一人,慵自梳頭淚成痕。
誰忍心讓女子獨守空房?
思念跨過疊嶂高山,長流細水,漫漫人潮。
你是否也會想念我?會不會飲酒至酣暢處無聲落淚?
李清照出生在詩禮簪纓之族,從小耳濡目染,詩文已成為她靈魂的一部分。
她的詩詞曾受到蘇軾大弟子晁補之的極大褒獎。
她與趙明誠的相愛,不僅是門當戶對,更是志趣相投。兩人賭書潑茶的趣事流傳至今。
可好景不長,因為黨派斗爭,李清照的父親和趙明誠的父親前后受到牽連,兩人不得已從汴京退居青州。
即使在困苦中,兩人仍節衣縮食、苦中作樂。由顯貴降為普通百姓后,他們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畫和古玩上。要是有幸淘到珍品,兩人便如獲至寶,對燭共賞。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趙明誠因平定地方逃兵有功封官。
靖康二年三月,趙明誠南下金陵,任江寧知府。
這時李清照在青州整理金石文物,準備與趙明誠會和。最后經挑選裝車15車,其他沒帶走的東西便鎖在10余間屋子里。
但時局動亂,她離開沒多久,青州就發生了兵變,一切毀于兵禍。
當時兩人遙分兩地,但通過鴻雁傳書,相思相愛之情不減反增。
只是,距離太遠,書信太薄。而相思之情郁結于內不得排遣,摧折心肝。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愈漸瘦弱的身體,不是因為喝多了酒,不是因為這蕭瑟的秋天讓人倍感悲傷。
我怎么會不知道病因在哪呢?
我害怕離別。
我想挽留你,可是我說不出口。
即使說出來,也留不住你吧。
我只能彈起《陽關》,彈千萬遍。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也罷,到底留不住。
只是,想問你馳騁天涯、偶然夢回故鄉時,可否會記起我?
蕭史善吹簫,作鸞鳳之響。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笙,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鳳鳴。居十數年,鳳凰來止。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數年,弄玉乘鳳,蕭史乘龍去。
弄玉蕭史,笙簫和鳴,傳為佳話。
只羨鴛鴦不羨仙,你我曾經何嘗不是令人羨慕的一對璧人?
只是,重游鳳凰臺,弄玉還在,吹簫的那個蕭史卻只在回憶里。
聽聞明誠將添新妾,易安泣不成聲。
放下自尊,與另一個陌生人分享愛人的身心。如此不對等的給予,易安何曾不憤恨?
但怒意后的悲傷、清冷,又有誰知?
弄玉和蕭史終成佳話,徒留一座迷障空樓。鎖誰?鎖一個多愁人,鎖一份執著情而已。
暮春的雨,讓多少嬌嫩的花心凋墜?
相思愁緒,讓多少心腸破碎?
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卻越容易流逝。
雨催花落,也催著春天歸去的腳步。
倚遍闌干,望斷歸路。
望不到情郎。
相思是毒,易安飲下一杯又一杯。
曾經兩人月下飲酒,花下品茗。
而今空留一人,對著落花流水春去也。
盼夫君信,望夫君歸。
寂長的時光里,除了揮墨,也只有回憶了。
可易安有著平常女子無法企及的堅韌。
寫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時”,她確信,他愛她。
寫下“生怕離懷別苦”時,她直言,她想他。
寫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時,她心寒,為他的臨陣脫逃。
有人說,情到濃時濃轉淡,雖然后來趙明誠納妾、臨陣脫逃,她與他漸漸疏遠。
但是,他們的確曾相愛過,那些歡樂的二人時光并非虛度。
愛和不愛可以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多愁善感和愛憎分明也可以是同一個人。
趙明誠去世后,李清照繼續整理填補丈夫生前未著完的《金石錄》,并寫下《金石錄后序》。
《金石錄后序》講述《金石錄》編撰經過以及夫婦收藏書、畫之細節,凄楚婉約,文筆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