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崇拜李笑來老師,他能把他覺得應該賣兩千美元的經驗標價兩百元人民幣出售,一賣就賣個三千萬,然后把收入全部捐贈,擺明態度:不為錢!
這明明就是一個普渡眾生的菩薩!
在他的得到專欄進入第四季度的末班車開過來的時候,我終于上了車。
去得是有些晚了,但總好過沒出發。幸好,要不然渾渾噩噩一輩子估計也只得落個比丘尼。
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我把專欄里前三個季度的文章逐字逐句通讀了一遍,那些一個一個原本以為是我們熟知,而今卻被完全顛覆、更新的概念,一次又一次清洗著我的腦瓜,是的,我被洗腦了,洗得干干凈凈,而且,心甘情愿!
我知道了最稀缺最珍貴的財富其實是我們的注意力,要始終把注意力關注在自己的成長上面;
關注自己的成長,就是要堅持努力學習,可是一件事情如果純粹要靠自己堅持才做得下去,那多半是不能持久的,所以你得為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賦予一個崇高的意義,這樣別人以為你在苦哈哈地堅持,實際上你在快快樂樂地享受這件事情。
路上一定不會順利,但因為你知道要去哪里,所以過程中,即使有這樣那樣反對、嘲笑的聲音,你也能做得到置之不理,因為你知道他們都還沒去過你的旅行目的地。
我就是這樣一句又一句地被清洗,腦子里干干凈凈地上了路,寫作第32天,看到來自簡書CEO簡叔的打賞,和文章被編輯收錄至首頁的信息,心里有一朵小花“嘭”的一聲開了,忙不迭地奔走相告,恨不得跟所有眼前的人擊個掌。
技能就像是裝備,裝備越齊全越有可能讓你在行走江湖時具有更多的砝碼,更高的級別
沒有“閑技”這么一說,即便是那些看起來最無用的琴棋書畫,能夠精通這些技能的人,一旦去學習一些新的領域,也很容易成為高手,甚至有可能一上來就是高手,因為他們懂得了更多看事情的邏輯,思考問題的全貌。
但是往往,很多人學東西都會半途而廢,要么是看到廣告文案的時候一通興奮,買書買課程買買買,但是往往屯起來的書屯起來的課,他們并沒去看去聽,更別說去反復消化鞏固,他們總是在買單的那一刻就自動默認自己已經掌握了書里或者課程里的內容。
書店里有一類暢銷書很容易賣,只要打著“從入門到精通”,往往這樣的書都特別受歡迎,但實際上,往往最后的結果不過是“從入門到放棄”,是那些作者在標題黨嗎?也未見得,因為一定也會有人會真正從此走進去,開啟一個新的領域,從入門,學到精通。但畢竟,這樣的人,永遠都只會是入群中的極少數。
為什么大多數人總是這樣“走著走著就散了”呢?(甚至有些人,壓根兒就沒有挪動過屁股)
原因有二:我們總是容易低估學習需要重復的次數,學習不是學來的,而是習來的。許多許多技能都是在重復的過程當中慢慢的變成了我們自己的無意識動作,甚至內化成身體的一部分,就好像開車,油門、剎車、離合他們之間的關系你一旦真的掌握,你在開著車的時候幾乎就不再需要經過思考,身體會直接作出動作。
在手機上打字也是一樣,因為我們每天數以千計的重復,導致我們拿著手機戳著屏幕打出幾百上千字也變得輕而易舉。因為手機已經被我們的身體接納,成為了我們的手上多長出來的器官。
除此以外,人們還往往低估,習得這個技能的復雜程度,所有的技能最后都會是綜合能力,或者說多種子技能組合在一起的結果。
就好像寫作,也是有許多的子技能組合在一起,我們要觀察、要思考、要總結、還要去揣摩讀者的理解過程,所以,如果你指望攤開紙筆就能寫出一鳴驚人的文章來,這種可能還是比較小的,那些看起來寫得還不錯的文章主人,他們背后的努力,他們那些孤單跋涉的曾經,才是最真實的底色。
但是你只要真的經歷了這一個過程,完全擁有過一次從入門到精通的經驗,你就會對自己更加的確信,對未來充滿希望。
是的,就是希望!一旦你心里燃起了希望的小火苗,一切困難、阻礙,甚至誘惑,都不再是問題,不用管別人怎么樣,只需埋頭趕自己的路,因為那個你想去的地方,它真的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