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羅振宇在北京的鳥巢舉辦了為期二十年的第一場跨年演講。我沒能有幸親臨現場觀摩,只是在自家的小房間躺在被窩里看著重播。羅胖在哪里夸夸奇談的描繪中國各種關于O2O的創業的趨勢和問題。其中,羅胖著重說了滴滴打車團隊碰到的一個困難,聽著真叫“慘絕人寰“,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這里就不展開了。接著大屏幕就出現了一行打字“創業者哪知道什么堅持,他們只知道死撐。“
當時聽著總覺得空氣中彌散著弄弄的雞湯味。后來看到吳伯凡老師的一篇文章,不禁又對這句話再次審視。
在日語中,學習是勉強,無保留的使用全身的力量就叫做勉,強就是強迫的意思,連起來解釋就是強迫自己使用全身的力量;努力的翻譯更為有意思,叫一生懸命也可以理解為命選一線,就像你僅僅一只手在懸崖上面,稍微松懈半分就會跌落無盡的深淵。
現在,我們再來看這句雞湯句——創業者哪知道什么堅持,他們只知道死撐。因為他們如果放棄了,就再也辦法在這個資本的市場有半分的立足之地。
其實創業者的定義遠沒有我們日常想的那么狹隘,每一個想要自我提高的人都是創業者。
從今年三月開始,我決定一改過往生活的散漫,開始了我個人的“創業之旅“——星期天至星期三每天一篇習作;每天都要在至少一個知識訂閱專欄的文章下留言;每天保證七萬字左右的閱讀量;學習概率與統計。
直到現在,十四個專欄的文章每天都會去讀,并且讀完了三本書,習作加上讀書筆記也有八萬字左右。我不想就這個“成果“發表任何的看法,因為這僅僅是看起來我有把計劃尖刺下來,然而事實遠不是看上去這樣。
首先計劃寫作可以去追尋到去年的時候。第一次想了一天決定第二天寫,然后持續這個循環最后不了了之了。過了幾個月,便再次心血來潮寫了兩篇半的成品,就再次放棄。就這樣到了年末,開始了第三次嘗試。
可能這次堅持的久一點,畢竟要求很低一個星期只寫一篇,又正好是寒假。即便如此,每次寫的都是幾十字的詩文來敷衍。
再說說閱讀。我應該是從小就有閱讀的習慣,從小學開始每個月都定《讀者》、《意林》、《青年文摘》上了高中加定了《特別關注》。但到了大學,便因可以更自由的玩手機、玩電腦而放棄了。后來因為政治老師的推薦,接觸到了羅輯思維,抱著“看這個節目我就不算無所事事“的自欺欺人的想法成了羅輯思維的用戶。后來看的節目多了,看出了感情,便在羅胖的教唆下買了幾本書。
好像也是因此被同學們認為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但事實是讀這些書真是痛苦,因“面子工程“再加上抱著大學總要積累點什么的心態,讀完了幾本書。其中看書復雜的心態是:哇,這都是在說什么?哇,這個詞都是什么意思?哇,前面說的我都忘了。哇,看完了感覺毫無收獲……然后大量的用度娘解惑,反復的翻回剛翻過的頁碼。過程痛苦不堪,最開始一本書硬是翻了一個月才看了一半就放棄了,后來不甘心又再撿起、再放棄……磨洋工的進度下,還是看完了。
再后來羅胖覺得僅僅在微信開網店賺錢不痛快,便自己弄了個得到app。剛看到得到一年兩百的訂閱產品,我是拒絕的。但終究沒能抵住羅胖奸商的嘴臉買了兩個專欄,僅僅兩個我都覺得讀不過來。其看文章的心態可以參考我看書的時候。甚至有半個月都沒點開得到這個app。
如今看來我確實是成長了,一天十四個專欄,一千多字的習作。但即便是這看起來并不起眼的成長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不知道忍住了多么惡心的心情才寫完,常常說不管寫作能力會不會提高,但抗惡心能力一定會大幅度提高,如今看來一語命中。無數次寫了一大堆不明所以的話,然后全部刪掉重寫;剛開始有大量的閱讀時,經常因為太過多元的觀點和知識在大腦打架痛苦不已,頭皮發麻。經常因為一個問題想不通心煩焦躁,然后準備敷衍了事把文章直接滑倒底就當自己已經看完了。
即便這樣,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我喜歡寫作,甚至覺得我會想成為作家。當然我并不排斥成為作家這條路,但絕不是因為抱著這樣的想法才去寫作的。僅僅是因為,寫作是目前檢驗我學習知識最佳的途經;僅僅是因為,我想嘗試堅持的去做完一件有反饋的事。
學習概率和統計更是跌倒無數次,光是第一節的概率我都看了四個不同版本的視屏。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概率是門困難的課,更多是因為自己的懶惰導致學習終端,過了好長時間之前學的都忘光了,不得已只能重頭再來。
在這些過程中我沒有看到人類意志力將懶惰、散漫碾壓過去。我只是感覺到一次次與這些劣根性戰斗后失敗再戰的過程。很多時候,其實我知道我即便堅持最后也只會迎來失敗;知道我反復刪除再重寫,最后依舊什么都些出不來,只是白白浪費幾個小時而已;知道很多文章即便我看再多遍也看不懂,硬著頭皮看完只能讓頭皮更麻。但我還是固執做著無用功。
總是能回想起過往喜歡的一句話:風能吹走一片無阻的紙,卻吹不走一只會飛的蝴蝶——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但更多的是我不愿意回到之前庸庸碌碌的生活中。每當我放棄時,我都沒有辦法心安理得繼續一天的“晃蕩“,就像又往深淵跌近了幾步。在這種不安中,不得不忍著手被巖石磨破的痛苦,向上努力的掙扎——這種學習哪里是什么堅持,是在死撐呀!!只要自己一放手就會回到過去那種迷茫不見天日的谷底。
當然比起我內心的糾葛,還有來自外人的不解——你做這些有什么用呢?確實我所做的事情,并不能讓我現在在人生的路往前走的更遠。我現在不過是一個在學習走路的嬰兒。
很多人比起站起來走路更愿意選著匍匐前進,甚至干脆一動不動等著時間將他往前推。我相信他們可能曾想過站起來走路,只不過失敗了,摔倒了。然后他們便騙自己,只要往前拱的夠遠,拱的夠快,就能學會站起來走路了。
我想說這是不可能的,想學會站起來走路就必須接受一次次的摔倒,就必須接受學習走路時更加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然即便爬的再遠、再快也依舊不會行走。
我現在仍然是跌跌撞撞、狼狽不堪的試圖學會走路。與同樣正在學習走路的人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