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工作最累的時候,我看到了這部電影《浮生一日》。
電影以紀錄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身份的人在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的瑣碎生活。
里面有幾個鏡頭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凌晨在市場賣雞肉的大媽,帶著爽朗的笑聲跟人打招呼;陽光下敲打沙子的三個女人,一邊勞作,一邊唱歌;住在擠了14個人,沒有電沒有水沒有下水道的單間里的爸爸對著鏡頭說:“可是我們還活著,上帝不會創造了我們,又忘記了我們”……
我當時冒出一個念頭,他們哪里來的力量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可以不放棄笑容,不放棄快樂,不放棄希望?
答案很簡單,無非是快樂也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那為什么不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這句話我們聽得太多了,多到我現在寫出來,你看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切”一聲。
或者有人會說這些大道理我都懂,但是怎么做呢?
再繼續談下去之前,我想先說說另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跟上面所說的內容沒多大關系,但是我覺得內在的道理是相通的。
笨蛋從五月開始辭職找工作,現在已經八月了,依然毫無著落。她要找的工作難度不算太大,要求也不高,但就是沒人收留。
昨天我們一起逛街,我問她,你覺得行政助理應該具備哪些能力?這些能力你有沒有?沒有的話你有找過相關資料來了解嗎?她一路搖頭,表示沒有這方面的準備。
對比我的前上司根據每家公司的不同要求來寫差異化的簡歷再投出去,從表面上看起來差不多的招聘要求中找到面試時可能被問到的關鍵詞的行為,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有些人找工作容易有些人難。這之間的區別就在于前者有主動去做準備,主動去制造機會;而后者只是坐在電腦前投投簡歷,等待機會來敲門。
同樣的道理,有些人在艱苦環境里選擇開心地過每一天,有些人選擇不開心地過每一天。其實僅僅是因為前者比后者更主動地去尋找能夠讓自己愉快的生活方式。
當外界的環境不能改變時,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這個環境里找到我們自己覺得最舒適的方式。
我家弟弟結婚后一直跟父母一起住,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堅持,矛盾越積越多,終于爆發了出來。
父母在向我們傾訴時,弟弟在向我們保證時,我和姐姐都給了一些意見。我當時是這樣說的,不要去追究誰對誰錯,既然無可避免要住在一起,你們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對大家來說最舒服最愉快的相處方式。問題的根本不是某個人沒做好,問題的根本是大家可以怎樣更好地相處。如果大家都朝著這方面去努力,我相信會有一些好的結果。
有個網友在看完我的文章《生活虐待他時,他沒有虐待自己》后給我留言說:“天知道,我被這種近乎變態的心態虐了多久,一直有些受傷的事情,一直被困惑著,但是,怎樣去解開這種心結呢?”
其實我沒有更高明的方法,如果要我回答,還是前面說的,主動找到你覺得快樂的、舒服的方式。
我一直覺得天上不會掉下餡餅,也一定不會掉下工作,掉下快樂來,你能做的就是主動去尋找,主動去制造機會。
===慕宇軒 微信公眾號ID:muyuxuanxuan===